第213章 探讨
作者:林丰草长   金手指学院最新章节     
    白满川边回忆着未来,边客气的和詹教授交流。
    忍不住试探一句:“詹教授,您有没有想过,把这个培训班办成一个学校?”
    “哦,小伙子很有气魄啊,可是,谈何容易……,哈哈。”
    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可看样子也不是拒绝,应该是不愿意深深;或者以为他们,是来打探消息的同行吧。
    白满川想了想,先做了个自我介绍,才说:
    “詹教授,我俩有家公司,现在是挂靠在教委下面,”
    他示意下旁边的王石鼓,他也笑着点头打招呼。
    “公司主要做高考教辅资料。今天有幸,正好遇到您,想请您全家一起吃个便饭,不知道是不是方便。”
    詹教授看看他,认真的问道:“你们出过哪些教材?”
    “高分王、状元笔记……。”
    “哈哈,这两本我在书店都看到过,年轻人蛮会搞花头的……。”
    听到这两个书名,老人突然笑起来,还不忘调侃一句。
    “惭愧、惭愧,也是为了吸引人,弄点小花样。”
    不知道老人的态度,只好放低些姿态。
    “哈哈,这样吧,今天第一次见面,不如我来请客,”见他俩推脱,老人轻轻挥手,“不必客气,
    正好今日无事,就约在小寨饭店,我要看看,我女儿有没有回家,大家分头行动,不见不散。”
    说定以后,大家各自行动,
    小寨饭店,离这里不算远,也是这一片最大的正规饭店,西北局的许多会议,都是这里接待的。
    他俩没有直接去饭店,先到了小寨的军区服务社。
    在印象中,詹教授喜欢喝洋酒,不知现在这里有没有。
    等詹老师带夫人和独女到来,他俩已经点好菜,在前厅等候了。
    几人相互寒暄过后,白满川就歉意道:
    “詹教授,本想找些洋酒,可惜时间仓促,没有找到,
    今天只能喝这个了,下次,我请人从南方带些过来,再请您品鉴。”
    “哈哈哈,小伙子真是财大气粗啊,”詹教授乐了,“行,既然你敢这样说,我可就记着了,哈哈……。”
    这话一回,几人不由的莞尔,对詹教授的随性,也有了些认识,只是他夫人,在一旁忍不住嗔怪责备。
    几人谈谈笑笑,吃得很是愉快;
    詹教授夫人,也是外院的退休教师,他们女儿现在也留校了,妥妥的教二代,全都谈吐怡人,大家聊的十分融洽。
    待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詹教授开口询问:
    “小白,你对现在培训班,变得越来越多,怎么看?”
    他和王石鼓对个眼,知道这是要开始考试了。
    他稍作沉吟,面带微笑开口。
    “詹教授,实话实说,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培训班,不过,我想以后会更多;
    而且用不了几年,还会有许多民办大学兴起,甚至,秦都会成为民办教育的大省。”
    “年轻人志向远大是好事,呵呵,能说说理由吗?”
    老人平淡的搭句话,他却感到股阴阳的味道。
    “我们是做教辅材料的,对每年的考生变化,自然是更关注一些;”他拿起茶杯抿了下,“具体数字就不说了,
    85年高考录取率35%,是近年来的最高;
    估计今后几年,都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了。”
    他对面露疑惑的几人解释:
    “原因很现实,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教育资源,必然会制约学生数量。”
    他对詹教授的女儿,点头示意。
    “就拿你们学校举例,这几年,有钱盖新教室、新宿舍吗?如果没有,招来的学生怎么安排?
    何况,更关键的是,相应必须配套的教师资源,怎么解决?”
    几人都在教育系统,对他说的这些,心里更加清楚,只有无奈的点头。
    “而且大家都知道,这些问题,不是短时间能改变的。
    这就必然造成,考生数量和录取率,会出现明显的背离;
    而且,眼前大量的回城知青和待业青年,他们的工作问题还没有解决,
    如果每年,再增加上百万待业人员,带来的社会压力怎么化解?”
    “面对这样的压力,应届毕业生的选择很明确,要么复读,来年再考;
    要么就通过各种培训班,让自己显得有一技之长,增加找到工作的机会。”
    “相信国家也会支持各种教培,因为在现阶段来看,
    鼓励青年人参加各种培训班,不仅能部分缓解就业压力,也能有效提高,青年人的职业素质。”
    “有这样的双重原因,可能,现在我们的预测,都有些保守……。”
    我去,王石鼓听得暗暗吃惊,他明白过来,刚才他说的‘发财’不是开玩笑。
    詹教授一家面面相觑,
    实在不敢相信,这种丝丝入扣的分析,是眼前的年轻人说出来的。
    这番话,和面前的年轻人简直不搭噶。
    詹教授感慨的摇摇头,迟疑下,拿起面前的酒杯:
    “不敢相信,你这个分析简洁明了,富有说服力,让我敬你一杯。”
    “不敢、不敢,”
    他忙端杯起身,趋前与老人的酒杯轻触,一饮而尽后才坐下。
    “现实如此,大家其实都能看得见。”
    “哈哈,不必如此谦虚,”詹教授指着他说,“既然你笃定,培训班和民办教育的发展,
    不如你预想下,它应该会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哈哈,”见众人都注意看向他,他滑稽的尬笑几声,“我怎么有种,刘半仙摆摊算命的感觉。”
    哈哈,酒桌旁众人被他逗笑,气氛变得更加轻松。
    “别搞怪,想到些什么,就说来听听,别忘了,这桌酒可是你先提出来的。”
    詹教授这话,把他说的笑容一滞,不知该如何反驳,看的老人得意大笑。
    无奈,他拱手致歉后说:“其实,民办高校我们已经有了……。”
    “培华女子学院……。”一直在思索的王石鼓,脱口而出。
    “对,就是培华,”他对王石鼓点头,“84年9月,培华就成立了;
    当然,他有些先天优势,国家承认他的专科资质,这个优势,以后几年,都很难再批了。”
    詹教授默默点头,其余人有想问的,看情形也不好开口。
    “不过这一点,不会成为发展民办教育障碍。”他自信的断言。
    “为什么,虽然是专科,可是有国家承认的文凭,其实和正规大专也没区别了。”
    看来,王石鼓考虑过这个问题,马上就接话提问。
    “原因很简单,我刚才讲过,学生为什么要来参加培训班,要来上民营学校。”
    “啊,我明白了,”王石鼓马上反应过来,“他们不是为文凭来的……,
    哦,这样说不恰当,应该说,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自己找工作的竞争力……。”
    “哈哈,你这个说法很官方。”
    听白满川的调侃,大家都认同轻笑,
    王石鼓也不在意,就随着大家一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