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般若掌法三十六式
作者:爱吃排骨鸡翅的叶神师   天玄令最新章节     
    在一个阳光初洒的清晨,李行素次日与弘智禅师一同踏入课堂之时,讶然发觉,除了自己之外,竟还有觉远口中所说的子善和子敬这两位年仅二十几岁的年轻僧人。原来,此二人竟是李行素的师兄,且已然跟随弘智禅师修行近乎长达五载的悠悠光阴。
    只见那弘智禅师宝相庄严,首先便向李行素娓娓讲述起了《般若神掌》的起源,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那深奥玄妙的诸多道理。禅师在讲述之时,声如洪钟,语调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能深深嵌入人的心底。同时,禅师还顺道让那两个平日里略显不成气候的徒儿再次温习一遍,那目光中饱含着期许,期望着此次的讲解能够对他俩有所助益。
    所谓“般若”,乃是梵文之中用以表示那终极智慧的含义。而这《般若神掌》与寻常的外家功法相较,可谓是大相径庭——后者往往需借助那事先设计好的简单对敌情境,凭借自身肢体的条件以及招式动作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前精心编排好适合自我进攻敌人的武技套路,从而希冀能达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妙效果。然而,《般若神掌》却绝非如此这般。
    对于那些毫无武艺在身的平凡之人而言,这样的预设场景构思无疑是屡试不爽、无往不利的绝妙妙招。一旦出手,便能迅速让敌人落入下风,只能被动地疲于应战。然而,在武林高手之间,这种方式却绝非是惯常的对决模式。一般说来,如果两名武者各自运用不同的功法,并且同时对战斗场景做出种种假设,那么其结局将会变得扑朔迷离,极难准确预测。众多的武术宗师留意到了这个棘手的难题,纷纷绞尽脑汁地尝试从各个角度去寻觅解决之道。而那些成功破解此困局的功法,则渐渐地演变为顶尖的绝世武学。
    《般若神掌》便是针对这一难题所提出的一种独树一帜的解决方案。这套掌法不但具备了与传统外功相似的诸多要求,更是着重强调以智谋取胜。修习者必须凭借着自己的聪慧才智,依据实际的战况,巧妙地调配内力,以此来克敌制胜。此外,该掌法还预先设定了两种基本的对战情景。也正因如此,这套掌法的修炼难度比起一般的外功要高出许多许多,不但要求修习者拥有极高的身体条件,那完美的招式动作更是不可或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还需依赖其超群的智慧,可以说非拥有超群智慧者绝不适宜练习这种功法。
    《般若神掌》依照预设场景分为“般若掌三十六式”和“般若神掌九式”。那般若掌三十六式所对应的对敌场景乃是对手的实力低于自己或者与自己旗鼓相当;而般若神掌九式的对敌场景则为对手的实力高于自己一倍之内。
    《般若神掌》的很多招式都远远超出了人体动作的舒适区域,尤其是那般若神掌九式,甚至在刚开始练习之时,都会让人觉得这些招式简直匪夷所思,根本不可能练成。这些招式唯有练习得极其纯熟、熟能生巧之后,方可用来对敌,如果自己使用起来都感觉招式别扭无比,别说打人了,不挨打那都算是万幸之事。
    般若神掌明确要求每一掌都切勿用尽全力,因为若是一个人的掌力用尽的话,其身法步法的变化必定会受到影响,就无法发挥出那智慧对敌的绝佳效果。因为这套掌法要求你的每一个招式都要从对方意想不到,并且令对方感到最为别扭的方位出手,力量虽然不大,然而却能起到那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当然了,如果力量过小的话,身法步法的速度虽是快了,可是对对手造成的伤害又有可能不足,所以般若神掌的难度除了招式难度比一般外功更高之外,还要求修习者能够迅速判断和精准控制自己掌法的内力输出。毕竟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其运用自己那超群的智慧,迅速判断对手和自身的差别,从而确定究竟是分配内力给掌力以产生更大的力量和防御,还是分配给步法身法让身体更加灵活、速度更快。
    在这宁静而庄重的寺庙之中,众人都忙于自顾己的修炼,无暇顾及他人,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雨过天晴。
    内力如何巧妙地分配于般若掌三十六式的各个招式之中,从而展现出最为理想的威力效果,这无疑是此套掌法最为高深且艰难之处。且般若掌三十六式的每一招式皆如那复杂缠绕的丝线,一招比一招更为繁杂琐碎,这般设计,实则是为后续那更为高深莫测的般若神掌九式的修习构筑起坚实的基石。倘若连前者的学习都倍感吃力,那对于后者,自然是不建议轻易尝试的。
    般若掌三十六式与般若神掌九式的差异显着,般若掌三十六式乃是需要依据对手的招式,灵活地调配内力,并使身法步伐达到完美的协调配合,以此来达成招式的最佳成效。而般若神掌九式,则是专为应对那些修为高于自身的敌手所创,借助那神妙的身法和步法,让掌法的威力在一招一式中如浪涛般层层叠加,仅是听闻,便能知晓其难度相较于般若掌三十六式要高出许多许多。
    弘智禅师在讲解完毕之后,将目光转向子善和子敬,语气中带着些许不满与责备说道:“你们两个,且去旁边继续苦练般若掌三十六式吧。我观你们俩啊,可真是愚笨至极,当年我定是被猪油蒙了心,怎就将你们俩招入寺中了呢?已然学习将近五年了吧,却也仅仅练成如今这般如同三脚猫的架势,距离能够熟练运用的程度,那可真是相差甚远呐。这套掌法乃是智慧之掌法,以你们俩的那点脑筋,恐怕这辈子都难以真正领悟这般若掌三十六式的精髓。”
    子善与子敬两人皆默默摸着自己的光头,悻悻地低下了头。子善微微斜眼,瞧了瞧一旁如同小孩子般的李行素,忍不住争辩道:“师父,我们可是学习得极为努力了呀,而且我们的学习进度也不算太慢吧。我听闻子丰师兄学习了四年,子登师兄学习了四年半,子房学习了五年半,我们这还不到五年呢呀。”
    “哼,你们还好意思说,说你们笨还不承认。他们三个都远比你们俩强得多,即便是最慢的子房,在快五年之时,虽说还未完全掌握,但其招式的纯熟程度可比你们俩强太多了。想当年我修习这三十六式,也不过只用了三年而已。”弘智禅师虽是佛门中人,但此时看起来脾气着实算不上太好。
    “三年?怎么可能呢?师父,你莫要诓骗我们俩呀。”子敬低着头,小声嘟囔着。
    “好啦,此次你们新来了一个小师弟,虽说他练武的资质不见得比你们二人好上多少。但我观他可比你们俩要聪慧得多,且看看他会不会在你们俩之前学会。”弘智禅师忍不住笑道,当然,他也并不相信李行素能学得那般迅速,估计顶多再有一年多,子善与子敬也就能够将其学习得差不多了吧。
    子善抬起头,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年仅九岁的小孩子李行素,反驳道:“他一个小孩子能学会如此高深的武功?我看呐,他别说运用熟练了,五年估计连招式都学不会,要知道后面六招的招式难度那可是极其极其之高的。师父你现在说我们笨,可我们师兄弟当年也是从众多报名拜师的弟子中脱颖而出才得以入寺的呀。”子善和子敬自然也知晓师父是在说玩笑话,他们俩也并非真的愚笨,只能说资质相较于师父这样的武学天才略微逊色了一些而已,他们就是修炼得再慢,再有一年多肯定也就差不多能够掌握了。这个小孩子,就算再快,也不可能比师父快上多少,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李行素这个小孩子能够在两年之内学会。
    般若掌三十六式,其主要的招式有: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三香求佛、四面拜佛;五谷侍佛、六畜礼佛;七星佛缘、八方来佛;九鼎佛香、十钟佛咒;百座佛图、千手佛音;万佛朝宗,亿佛当道;兆佛有极、京佛无边;正佛及地、极佛齐天。般若掌三十六式总共包含十八招,每一招又分为正反两式,这里的十八招可谓是一招比一招复杂繁琐,同时一招更比一招强大。招式的动作越来越趋于细致入微,掌力与身法步伐的配合也要求愈发丝滑微妙,实际上,般若掌三十六式也是为了般若神掌九式的学习做出了循序渐进的铺垫。
    般若掌三十六式,亦可以从头到尾按照正反顺序不管对手自顾自地按照套路打两遍,这种思路便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适用于内功高于对手时强行进攻;当然,也可以不按顺序,见招拆招,灵活运用,这也是最为常见的武者对敌时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