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虫、漕船
作者:俊后生   大周门阀最新章节     
    飞狐陉道路两侧皆有峭壁,就如同千夫拔剑,露立星攒。
    山路回合万变,犹如那蛛曲蚁穿,而且走上几里路就会遇到一段那种“一线天”似的道路,抬头望久了直叫人旋踵转足,头脑发昏。
    赵无咎牵着两匹骡子,一匹驮着行囊,另外一匹则驮着人畜吃的粮秣。
    在穿越飞狐陉的道路上,走上十几里山路都不见一个人影,这几乎就是常态。
    偶尔能看见一两个打柴的樵夫,可也是远远看上一眼,那人就复又消失在了山林之中。
    所谓的“大行八陉”,就是指的穿越这条险峻山脉的八条通路。自古以来,想要翻越着这片茫茫大山,就只有这么走最为便捷。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茫茫大山之中就完全没有人烟。
    事实上,为了躲避战乱,历朝历代都有人迁入这广袤的山岭,形成了许多不大的村落。
    这些村落要是没当地人领着,像赵无咎这样的外人,自己一个人找到去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穿越飞狐陉需要走上两天,因此在这段路上,赵无咎也只能夜宿于野外。
    他寻的夜宿点位于一道隘口附近,而这道隘口,在图籍上恰好也是飞狐陉道路的中点。
    这图籍是老道士李淳风前些天拿给他的,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不过,上面的标绘异常详细,一看就不像是民间之物,而更像是朝廷为领兵打仗将领们准备的官造地图。
    在图籍上,他的这个夜宿点叫作黑石岭,前朝曾在此修筑过军镇堡垒。不过,似乎是因为地震塌陷,所以那座堡垒也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赵无咎也就正好借此遮风挡雨。
    他把行囊、草料和干粮都从骡子背上卸了下来,给两匹骡子喂了一些草料和豆饼,而他自己则就着铜壶里的水吃了些祖母为其烙的面饼,又吃了些咸菜、肉干。
    如果他愿意,其实这顿饭还能吃得更丰盛一些。因为他的行囊里,不顾父亲赵不尤的反对微词,带上了几个藤条编织的篮筐,里面装了几只活的肥鸡和小半筐的鸡蛋。
    他当时只是觉得,反正“调禽”这门手艺,到了洛京城,无事时可能也要练习一二。
    到时候,与其去买其它鸟雀,还不如侍弄自己养的肥鸡——又能下蛋,又能吃肉——这不比提笼架鸟养些玩物来得实惠?
    所以说,看了眼放在一旁的鸡笼,又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腊肉干,赵无咎不由得开始琢磨现在是不是可以弄只烤鸡吃一吃?
    赵无咎思索着是否要烤鸡,忽听得鸡笼内一阵骚动,公鸡母鸡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纷纷展翅翻腾,发出“咯咯哒”的叫声。
    那两匹骡子被拴在断墙上的两匹骡子也似乎有所出动,开始不安地尥起了蹄子,缰绳不断拍打着墙面,发出“啪啪”的响动。
    赵无咎心中一紧,他知道在这荒山野岭之中,任何异常都可能是危险的征兆。
    他心思敏捷,动作迅速,果断从行囊中抽出一把精炼横刀,刀身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握紧刀柄,赵无咎眼神锐利地扫视四周,心中暗想:“莫非是山中有猛兽出没?或是有不速之客?”
    就在这时,黑石岭军堡废墟附近的森林里传来了一阵低沉的咆哮,一只斑斓猛虎从林中窜出,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直扑赵无咎而来。
    赵无咎见状,心中并无半分惧意,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他身形一晃,横刀在手,气势如虹。猛虎咆哮着扑来,赵无咎不慌不忙,待到猛虎近身,他猛地一跃而起,横刀如闪电般劈下。
    只听“噗”的一声,猛虎的头颅已被赵无咎一刀斩落,鲜血溅了一地。
    赵无咎立于虎尸之侧,心中暗想:“还真是瞌睡送枕头,刚想吃肉,就有大虫自来相投。”
    洒然一笑过后,赵无咎迅速将这猛虎剥皮取肉,点燃了一堆篝火,将虎肉烤得金黄,香气四溢。虎肉粗粝,比那牛腱子肉更甚,也只有像赵无咎这样牙口好的人才能啃动。
    随着【饕餮胃】天赋发动,边吃边烤,他一连吃下几十斤的烤虎肉,这才感到一丝餍足。
    剩下的东西也没被浪费,除了内脏被扔掉之外,大虫的肉被赵无咎剔下来尽数烤成肉干,骨头和虎皮则被他专门找了个麻袋装起来。
    有了这个插曲,一直忙活到后半夜,他才将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收获”处理完毕。
    和衣而卧,在毡毯上眯瞪了一两个时辰,天色很快就亮了起来。
    虎死威犹在,有只大虫的残骸在侧,这一夜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敢来招惹赵无咎。虽然睡得时间不多,但是质量却还不错。
    第二日走了一天,在快要出飞狐陉的地方歇了歇脚,又休息了一晚。等到第三日,他才牵着两匹骡子出了飞狐陉,出了河北道入了河内。
    按照李淳风指点的,他沿着官道一路向西,很快就看到了一条水量丰沛的大河。
    此河名为济水。
    济水两岸植被十分繁茂,岸滩边上大片芦、茭、菹草丛生,满目皆是浓浅不一的活绿,令人心胸舒畅。而在河上,更是有不少西去东行的漕船在不停航行,白帆如翼,船桨翔舞。
    每艘漕船的吃水都很深,李淳风前两天曾和赵无咎聊起,说在枯水期到来之前,这条河上走的舟楫都不会小于三百石,而且专门有漕帮的人管着这件事,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小船插入船队,引起磕碰、腾挪之类不必要的麻烦。
    “……河内、河东、关中的钱粮皆交汇于此,日夜不停,而洛京城作为中枢调控兼受其利。”这是老道士李淳风对赵无咎讲的原话,在看到济水上繁忙的舟楫运输场景之后,对这句话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因为刚刚从险峻的飞狐陉走出来,所以赵无咎也能想到:若是让那运粮、运货的漕船弃了水路改走那样的旱路,运量能达到现在的百分之一……估计都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