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挽郎、飞狐陉
作者:俊后生   大周门阀最新章节     
    事实上,不仅仅是郑家两兄弟,还有那个司马仲达在感到疑惑。
    就连赵崇的亲儿子都不能理解,自己的父亲为何会把一个可以直接释褐为官的宝贵机会,送给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
    “阿爷,您糊涂啊!
    挽郎出仕,这机会就算不留给我的儿子,您的孙儿,咱们河间赵氏的本家里还有那么多人可以选。
    给他们谁,不比将这机会送给那赵不尤的儿子,要强上许多?
    那个赵不尤的确因缘际会救过您,可您也报答了他,认了他为河间赵氏的宗亲。
    不仅如此,您老还将其征辟成了副手,让他当上了督办一营军备后勤的度支判官——从一介白身变成了从六品的官老爷,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现在,您对赵不尤这般偏爱,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您在外面留的……”
    一名穿着缺胯衫,皂罗袍,头戴软脚幞头的男子,两脚岔开大喇喇坐在常州府兵度支使营帐的锦墩上,正用一把扇子为自己不断扇风,同时还在不断向坐在帐内主座上的一个穿着整齐绯色圆领澜衫的老头抱怨。
    “住口!”
    见自家儿子越说越没溜,赵崇不由得开口呵斥,伸手从腰上的算袋里抽出一根算筹就丢了过去。
    虽然他能理解自家儿子为何抱怨,而且从本心来讲,其实将一个“挽郎”的资格给予赵不尤的儿子也让他感到有点心疼。
    什么叫挽郎?这其实是大周朝廷给予官宦子弟的一份福利。
    平民百姓家里办白事,有时会请一些人来扶灵哭丧,以壮门面。
    皇室贵胄下葬的时候,亦是如此。
    只不过,平民百姓雇扶灵哭丧的人,花的是钱财。而大周皇皇室找的挽郎,事情结束之后会酬之以官爵。
    挽郎出仕,便是这个意思。
    这是除了科举考试、特使征辟、世家举荐之外,第三种可以让人当官的途径。
    所以这个机会相当难得,虽然凡是从六品以上官员子弟都有被举荐的资格,但最后在礼部能不能被遴选成挽郎,其实还需要被举荐个人及其家族继续地“努力”(多送些银钱,多拜谒些熟人总是有益的)。
    河间赵氏不是特别煊赫的世家,当年赵崇也没有被直接举荐为官的资格,他自己就是走的挽郎出仕这条路当的官,然后才一路做到户部的侍郎。
    因此,他很清楚这个举荐挽郎的名额有多么重要,而且他原本的想法,其实是要举荐自己的是孙儿。
    只不过,昨天有人来告诉他,要他去换个人举荐。若是别人,赵崇肯定会唤来左右,将其打出自己营帐。然而,面对那个人的时候,他却根本没这个胆子。
    “那个赵无咎是什么来路?竟然能够令当今圣人的叔祖出面,来为其讨要一份前程,而且还要我为这事情保密?”
    想到这里,又看了眼因为脑袋被算筹砸了一下,所以闷闷不乐的儿子,赵崇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懂个屁!”
    ……
    “这位李道长懂得还挺多的,”牵着骡子走在山道上,赵无咎对于老道士的本事越发感到佩服。
    他们两人一路向西,连续走了三四日。都没有看图籍,那老道仿佛将山川丘壑都藏在脑子里似的地,领着他转过了好几处有乱贼出没的地段,不仅避过了那些乱匪,省去了不少麻烦。一路走,他还一路给赵无咎讲出各个地方的典故和来历,就好像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他全知道似的。
    今日,他们两人行至大行山,走飞狐陉横穿过这连绵几百里的大山。
    在飞狐陉入口,老道士李淳风停下了脚步,对赵无咎说道:“穿过这飞狐陉,就算出了河北地了,你往西走几十里就能看到一座大城,名字叫作敖仓。
    那座城你决计认不错,三条大河在那里交汇,河上漕船络绎不绝。
    到了敖仓,你进城把骡子卖了,直接找艘往北行的大船,终点就是洛京。
    进了洛京城,别的地方不用去,直接去国子学找人。额,现在的祭酒应该是小郭,你去找他,就说老道我让你去的。他会为你安排吃喝、住宿和进学的一应事宜。
    学丹青的事情,过些日子我去书一封让小郭给你安排,你自己先不用着急。
    老道唯一要嘱咐你的,就是一定要每日观想那《抟龙九转》——你不用瞒我,这法脉虽然是我师兄留下的,但是老道我肯定多少懂得一点——《抟龙九转》图册上的精气神三宝,才是这份图册上最有价值的所在,你能将抟龙九转的第二转运转自如,显然已经知道这份功法是怎么修炼的了。
    记住,等老道我回到洛京会专门考校你,若是不能将那第四转也给转过去……嘿嘿,你且看老道怎么收拾你的。”
    说完这几句话,随着一道微风拂面,那李淳风竟然就从赵无咎眼前消失不见。
    他有点蚌住了。
    这是几个意思?
    不是说好一起走的吗,合着不是一起走到洛京,而就是一起走到飞狐陉啊!
    赵无咎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要是早这么说,他其实大可不必牵着两头骡子一路走过来了。将它们卖掉,他自己背负着那些箩筐,说不定一天就能从东山县城走到这。
    “早说啊……”
    赵无咎苦笑着摇了摇头,但事已至此,总不能就此打道回府,所以笑了笑,他也就牵着骡子踏入飞狐陉。
    这条古道蜿蜒曲折,仿佛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躺在群山之间。古道两旁,山壁高耸陡峭,岩石嶙峋,仿佛随时都可能崩落下来。阳光透过山壁上那一棵棵稀疏植,斑驳地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随着骡子的步伐摇曳生姿。
    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清脆悦耳,给这寂静的古道增添了几分生机。
    骡子踏着稳健的步伐,沿着古道缓缓前行,赵无咎的思绪也随之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