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我陈某人主打一个听劝
作者:葫芦开小花   亮剑:开局丁炸桥,自酿地瓜烧最新章节     
    前线的情况传到丁伟指挥部,让人忍不住呵呵冷笑。
    真是滑稽啊,打仗以来还没碰到这种情况。
    8纵率先挑选的目标是梨树沟的暂50师,刚刚把前卫部队压过去,对方就果断的溜走了。
    气不过的大黄,当即调转枪口,收拾远一点的暂22师。
    结果22师跑得也不慢,迅速的脱离追击。
    并在山区内玩起了兜圈子。
    三股兵力追击了十几天,战斗没打起来,累的够呛。
    暂编22师找到了一处绝佳的驻防地点,杨家矿区。
    这儿曾是满洲时期开发的矿坑,鬼子占领后增强了防御工事,并扩大了开采规模,同时能够容纳万人开采。
    厂房、工事、矿坑等都在,适合作为驻防部署。
    兄弟们实在累了,不愿意在山沟里跑了,决定在这里坚守一下,让奉天安排兵力支援。
    “好,太好了,锦承铁路出现了转折。”
    陈总参当即召集了主要的人员,商谈该安排哪支队伍支援,要以杨家矿区为饺子馅,安排支援兵力是饺子皮,做一次包饺子的战术。
    把赤军的8纵、9纵包围起来歼灭掉。
    对于支援,大家有不同的意见。都不愿意主动出击,更愿意坚守在重城。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新调入东北地区的49军,本是东北军出身,被陈长官点了将,想让该军的79师跟105师派过去支援。
    郑洞国实在忍不住了,提醒这位空降的行辕长官,你咋想一出是一出呢。
    “陈长官,原有的两个师刚刚被敌军纵队兵力打击,这时候再安排两个师过去,会不会有些不妥?”
    暂编22\/50师被追着一通乱打,在山区跑了十几天。
    现在又安排2个师过去,这不是纯送菜呢。
    要打就多安排兵力,兵家之大忌,就是这般逐次增兵。
    并不是说这个战术不行,得结合实际情况,有些情况下适合逐次增兵,将战斗拖入焦灼。
    有些情况下不适合,就像现在,送2个师过去了还不够,还要再送两个师进八路的地盘?
    这不是纯纯的作死行为吗?
    陈长官觉得他说的有道理,采纳了这个建议,但第二天还是把49军给派出去了。
    突出一个听劝,但控制不住自己。
    气的郑司令完全不管了,肏,陈长官耳根子真软,不知道哪个弱智在他面前说了话,仍然派49军过去找死。
    张大彪匆匆走进来,看丁伟还在镇定自若的吃饭。
    这种规模的战斗,总不能也让丁伟操心吧。
    “司令员,国军增派了2个师的兵力往建昌去,8纵司令要按照原定计划不动,先吃掉22师。”
    “我提议重迫击炮团向建昌支援,投入战斗,调120毫米的迫击炮团过去,三个营的火力,足够压制敌军了。”
    “嗯嗯,按你的建议部署,如战局有变,8纵可以顺势往西部撤退,不必强行进攻。”
    丁伟手上的4个重榴弹炮团在通辽,榴弹炮的重量不适合在山区开展。
    山炮的威力又小,还不如120毫米的重迫击炮,火力足够强,牵引的需求不大,山区道路也能行进。
    张大彪熟悉那边地形,知道如何部署火力,不需要丁伟操心。
    需要他丁伟安排的是纵队级兵力调动,孔勇纵队往彰武方向压进,孔捷纵队往康平,王涛纵队往双辽。
    高清纵队作为机动兵力,随时支援三个方向。
    至于张大彪的纵队,暂时放在了通辽更换军械。
    他手上拿到了几千支半自动步枪,要逐步的投入在主力纵队。
    其中一部分放在孔勇的纵队,该纵队的狙击手较多,更能发挥半自动步枪的优势。
    剩下的大部分放进张大彪手上,进一步提升部队的火力。
    更换下来的三八大盖则向2线、3线部队过渡。
    另一件事则是跟岗子哥交流60小炮的问题,手上的军工厂生产50小钢炮,射程不如美式的迫击炮,建议批量改了。
    60毫米迫击炮对连排火力提升极大。
    迫击炮的生产难度并不高了,要说重型火炮没办法制造出来情有可原,60毫米的迫击炮,完全可以批量更换。
    其最大射程1500米,有利于班组的冲杀推进。
    手上奖励的其他作战物资,则逐步的向北满军区灌输过去。美式苏式火炮,优先给周卫国、王超、孙德胜供应。
    全新的火炮寿命更长,二手的火炮则批量退下来,用于培训炮兵,或者其他的纵队使用。
    更换下来的50毫米迫击炮,可以批量的给一线纵队使用。
    军械的更换与兵力部署同步进行。丁伟手上奖励的大量作战物资,肯定要给手上的兵力更新上。
    拿到的迫击炮、火炮、火箭筒,大量的炮弹跟子弹,分批运输到军用仓库路当中。
    这类安排,需要他亲自抽调卡车,不经手任何人。
    四平南的一场阻击战,让丁伟收获颇多,尤其是各类炮弹,能够支撑几场大规模的炮战。
    唯一的难题是转一手,让炮弹以合理的手段出现在部队当中。
    山区的战事爆发,8纵与22师交火。这两个最新整编的纵队,一直想办法证明自己。
    尤其是大黄司令,从新四军抽调过来,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
    好不容易碰到了机会,指挥部队猛攻杨家矿区。
    暂编师的战斗力一般,士兵的意志也不够。妄图凭借着原有的工事坚守,却没达到预想的效果。
    仅仅支撑了两天,暂编22师就被打废了。
    在8纵猛攻,9纵辅助进攻的情况下。歼敌1000余人,俘虏2500人,剩下的残部可不想继续坚持了,灰溜溜的逃出了杨家矿区。
    22师被打残撤退,退到了绥中方向。包饺子战术还没开始,饺子馅让8纵给吃掉了。
    这时候49军撤回来就得了呗,不,该军的军长王铁汉是个耿直的人。
    按照陈总参的命令,坚持往杨家矿区压入。
    大黄刚刚取得一场小胜,得知敌人49军支援过来,不敢轻视。
    立马将8纵的22师、23师投入到杨家矿区布防。24师作为预备兵力,随时准备支援战场。
    9纵的25师、26师在外围阻击,阻击敌军的其他援军。
    用三个师去打49军的两个师,显然有点看不起人的样子。从兵力对比来看,双方兵力3比2。
    但49军好歹也是美械部队,火力强,战斗力尚可。
    大黄能依靠的,就是对丁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