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朱瞻墡敲打王直
作者:谷禾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最新章节     
    “王尚书,请你给孤讲讲如今的朝堂!”
    船舱里朱瞻墡与王直于小案对坐,朱瞻墡对王直这位天官很不满,但表面还是客客气气的。
    朝中有资格上朝的大臣总共二百零五个,土木堡之变直接死了六十六个,一下去了三分之一。
    短时间内要把这些空缺补上也不容易,毕竟不是和平时候,现在是大明的危急时刻,首要任务是守住京师。
    朱瞻墡要了解的是剩下的一百三十九名大臣的情况,尤其是内阁和六部。
    “内阁有陈循、苗衷、高谷、彭时、商辂五人,其中陈循为次辅,其他人为辅臣,彭时与商辂两人最近才入阁。
    六部中,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暂时空缺。
    吏部尚书为臣,刑部尚书为金濂,礼部尚书为胡濙,工部尚书为石璞。
    刑部尚书金濂与宁阳侯陈懋在福建平乱未归。
    工部尚书石璞与指挥佥事徐恭元总兵官,在讨伐处州反贼叶宗留。
    左侍郎周忱这段时间在京城,工部的事务由他主持。
    兵部现由左侍郎于谦主持,户部暂时由内阁次辅陈循主持。”
    王直简单介绍了一下内阁与六部的情况,具体的情况要朱瞻墡进京后自己了解。
    “孤听说朝廷已经立了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成敬代朱祁钰送他出淮安城,分别的时候悄悄跟他说,朝廷已经立了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朱见深才多大?
    两岁的娃娃是能监国还是能当皇帝治国!
    现在大明需要的是一个成年的皇帝,而不是一个年幼的太子。
    朱瞻墡很快就想到,从始至终,这些大臣就没考虑过让自己接替皇位,他们一直想的都是朱祁钰。
    至于原因,无外乎朱祁钰好拿捏。
    让他和朱祁钰进京监国,只是表面上的,实则是让他们背锅。
    若京师失守,太后和太子立马南渡,让他和朱祁钰当替死鬼。
    大明败了,总要有人背锅。
    可能在他们看来,京师守住的可能性不大,更别提打退也先。
    朱祁钰的意思很明显,用好于谦京师不会有事。
    朱瞻墡觉得,让自己也进京,只不过是因为朱祁钰身体不好,分担朱祁钰的工作罢了。
    而且,朱瞻墡越看王直越不顺眼,朝廷立了太子这么大的事情,王直竟然一直不说,这是要给自己一个惊喜吗?
    大臣们不知道一个太子,还不是未来皇帝的亲子,这会产生多大的矛盾吗?
    他们当然知道,只不过这是文臣和太后之间的默契,当前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能稍微委屈一下朱祁钰。
    孙太后考虑的是他子嗣的正统性,大权不旁落。
    却没考虑这样做会引起一系列麻烦。
    可惜,朱祁钰不傻,早就看透了这点。
    而自己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想让自己当替死鬼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墡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他最有资格接替皇位。
    朱见深是庶出,朱祁钰也是,而他不一样,他是张太后所出,乃是嫡子,只不过不是长子而已。
    朱见深虽然是皇长子,可他庶出的事实没法改变。
    “回殿下,确有此事,太后下诏,群臣都接旨了!
    臣赶路心切,一时忘了把这事告诉殿下,请殿下恕罪!”
    王直直呼后悔,忘了把皇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的事情了。
    他应该早点告诉朱瞻墡的,现在好了,朱瞻墡通过别人知晓了此事,自己成了故意隐瞒。
    自己只告诉了朱祁钰,朱瞻墡的消息应该也是朱祁钰告诉他的。
    这个郕王!
    现在,他只能硬着头皮承认,向朱瞻墡认罪。
    “王尚书,要不你调转船头回淮安请郕王吧,孤还是回长沙算了。”
    朱瞻墡真的生气了,王直就算贵为天官也不该对自己隐瞒这么重要的事情。
    毕竟自己是嫡出的亲王,身份比六部尚书和三公九卿尊贵。
    朱瞻墡还记得在运河边成敬在他耳边说的话。
    “王爷,殿下让奴婢转告您,王尚书告诉殿下,朝廷已经立了皇长子朱见深为东宫太子。
    王直此行是专门来找殿下的,您只不过是顺带的。
    殿下担心王尚书向您隐瞒,特意让奴婢转达。
    殿下希望王爷以国事为重!”
    朱祁钰这么做也是怕朱瞻墡被王直隐瞒,没有在书房里说是担心隔墙有耳。
    担心朱瞻墡听后一生气不可能走了,要返回长沙。
    朱祁钰让专门将朱瞻墡一行人送到运河边是正常的礼仪,成敬代朱祁钰说两句告别的话很正常。
    事情真如朱祁钰说的那样,王直真的准备隐瞒他。
    “王爷恕罪!京城危急,臣怎敢扔下王爷不管!
    请王爷以国事为重,臣之罪,请王爷到了京城再责罚!”
    王直吓得赶紧跪地,朱瞻墡连让他回去找朱祁钰,自己回长沙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证明已经怒不可遏了。
    他再真的将朱瞻墡丢下,那他全家都要跟着受累。
    王直非常后悔,朱祁钰已经明确拒绝了,他不应该再抱有幻想。
    朝廷还等着朱瞻墡去拿主意,自己竟然气得朱瞻墡想要打道回府。
    这是多么大的罪过啊。
    回京后可以主动请辞了,不然等待自己的将是被朱瞻墡罢免。
    请辞还能留个好名声。
    “孤决定了,马上上奏朝廷请太子继位。
    孤作为藩王,当严格遵守祖训祖规,好好当藩王,不问朝廷的事。
    来人,准备笔墨纸砚!”
    朱瞻墡不似开玩笑,马上就要动手写奏折。
    “王爷,不可,一切都是臣的罪过,王爷都走到半途了,怎可返回。”
    碰碰碰,王直用尽磕头,全然不顾疼痛。
    郕王朱祁钰已经确定了不进京监国,襄王朱瞻墡要是再不去,万一京师真守不住了,他就是大明江山社稷受损的罪人。
    人家兴安把襄王接到半途了,他却气得襄王不肯进京,朝廷诸公和太后要是知道了,自己必然要被活剐。
    连带着自己的九族也会遭殃。
    朱瞻墡不为所动,让身边的太监准备东西。
    王直不敢停下,继续磕头。
    兴安察觉动静赶紧让人把船向朱瞻墡的船靠拢,然后迅速爬过去,走进船舱。
    “殿下,王大人,发生了何事?”
    兴安看到襄王朱瞻墡在写奏折,而王直跪在地上不断磕头,非常不解。
    怎么聊着聊着就吵起来了。
    看样子,应该是王直惹了襄王不开心。
    “殿下请恕罪,京师危机,请王爷以国事为重。”
    兴安赶紧解围,他是代表太后来和朝廷的,襄王多少会给他一点面子。
    “王大人,殿下让你说说京师的情况,你就好好给殿下说说,干嘛要惹殿下生气。”
    兴安责骂王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隐瞒。
    你还存有小心思,襄王当然不开心。
    “王爷,您就先绕过王大人这一回吧,让他回京后戴罪立功。”
    兴安现在必须给两人找台阶下,不然耽搁了路程就麻烦了。
    贼酋也先可不会给大明时间。
    而且,王直已经六十多了,头都磕破了,在磕下去会有性命危险。
    “国事为重,孤一生气就差点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王大人请起吧,兴安,让人给王大人巴扎一下。”
    朱瞻墡顺梯子下楼,他不是真的要现在就治王直的罪,只是让王直长个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