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中秋佳节
作者:一朵朵云   天生好命!军婚后绿茶美人被夫训最新章节     
    “什么随缘?你一身力气,该使劲儿的时候别憋着,我听老爷子说过,方老爷子暗地帮小虞瞧过面相,说她命中夫贵、子贵。”
    女人对沈家男人来说,就是安定后方的一块基石。
    “不然,你真以为凭你挨一顿打,就能娶她进门?”
    “……”
    沈明礼不知道有这回事,不过隐约是记得婚礼当天,方老爷子看着虞晚跟他爷爷嘀嘀咕咕说些什么。
    沈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是不信这些命理神说的,可年纪越大越觉得命里定好的东西,谁也改不了。
    长孙要走到他那个位置,就注定要上战场,既然要上战场,必然少不了未雨绸缪。
    强健体魄可以从小练,背景人脉由家人打点,玄之又玄的命定也有外力加持。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次日中秋,晴空如洗。
    好几天没回小院的陆老从油田回来,随行的勤务兵小孙提着个桶,桶里全是海湾渔船打捞的新鲜海货。
    陆老回来的时候,虞晚不在院子里,她去了邮局打电话,分别是给婆家、娘家还有伯娘家。
    隔得远不用送什么中秋礼,说几句讨巧的话还是应当应分的。
    等她打完电话回到小院,已经是半上午,厨房烟囱冒起白烟,猜是姥爷回来了。
    进了院子,虞晚朝右面厨房看了眼,勤务兵小孙和阿则都在里面忙活。
    陆老坐在屋檐下的躺椅上,拿着把蒲扇打蚊子。
    虞晚来了大湾近一个月,第一次瞧见这么悠闲的陆老,走上前喊了声姥爷。
    “小虞回来了啊。”
    陆老拿蒲扇指了指小圆凳,“坐。”
    “跟家里通过电话了?”
    “嗯。”虞晚递了句婆婆说的话,“妈让您今年过年一定要回去。”
    陆老年过七十,人有些瘦,精神却很好,头发花白,长长的吊白眉和廓耳垂,自带三分笑的亲切感,很像古画上的慈悲罗汉,“今天才中秋,离过年还早。”
    虞晚不知道陆老为什么不愿意回京市,也没劝他老人家回去,她总觉得这个时期的老人,都有许多不能对外说的故事。
    她心里乱猜一通,又听到陆老说:“明礼是个好孩子,嫁给他,日子不会差。”
    虞晚笑了笑,轻抚了抚衬衣下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打从她嫁给沈明礼,婆家人似乎都说过这话。
    可她真的没有把婚姻当儿戏的打算。
    沈明礼是她慎重又使了些手段挑选的结婚对象,也讲规矩地走完婚嫁流程,一切都是严格按照老话和长辈的教诲进行。
    快到中午,厨房飘出饭香味,沈明礼这时回来了,跟他一块儿的还有前几天送米面粮油过来的勤务兵。
    勤务兵背着一个竹背篓,瞧着沉甸甸的,里面应该装了不少东西,手里还提着一个小水桶。
    “姥爷,虞虞。”
    沈明礼帮勤务兵把背篓放到地上,走到虞晚身旁,单膝半蹲着和她说话,“跟咱妈打过电话了吗?”
    “嗯,打过了,妈说让你好好照顾自己,记得准时准点吃饭。”
    沈明礼瞧她端坐得规规矩矩地,膝盖都是并拢着的,模样说不出的乖巧,笑道:“你跟姥爷在聊什么?”
    虞晚歪着脖子看他,嘴角提着些笑,“还没说两句,你就回来了。”
    陆老看小夫妻俩蜜里调油的样,说不出的般配,接着前头的话问:“小虞有没有个人打算?”
    虞晚摇头,“暂时还没什么头绪。”
    打算肯定是有,要真没半分计划和脑子,怎么可能嫁进沈家?
    怀孕后她就离开大湾。
    陆老没提让虞晚工作的事,沈明礼也没提过,大湾是什么地方?多呆些日子稍微和本地人聊几句就能摸清形式。
    大湾虽然地处偏远,但位靠两国交界,西南绵延百里的丘陵,有48片雷区,几十万枚地雷全是卡车式倾倒埋下。
    驻扎在盐碱滩的第27军199师587团,一是为了守备大湾油田,二是战略部署。
    从大湾内海湾起,往南海海域方向,与南越相望的十几座海岛上全是驻扎部队,分别是陆军197师、198师、还有协作的海军部队。
    南越早在千年前,一直是华国领土,后来历朝历代也是华国藩属国,直到1946才独立建国,大湾和南越之间的百里丘陵,在1946年之前一直是适合耕种的梯田。
    因战乱,成了如今的百里雷区。
    大湾这边的土质特殊,并不适合耕种,本地人全靠捕鱼打捞为生,好在64年发现了油田,有了油田开采,本地大部分青劳力都进了开采队。
    大湾油田的工作,也成了大湾镇上居民维持生活的主要来源。
    大湾缺粮食,全靠外地供应,大米、面粉等细粮,真就是有钱有票都买不到。
    猪肉、牛肉、羊肉、蔬菜更是少见。
    大伯娘郭贞清楚大湾这边的生活,月月都让勤务兵送细粮过来,远在京市的陆玉珠也是每隔一两月就会邮寄罐头、饼干、糖奶之类的加工食品。
    虞晚看到勤务兵从背篓里拿出来的各式蔬菜,眼睛都在放光,住在大湾的这些天,顿顿吃海鲜,吃得人实在受不了。
    沈明礼看出她嘴馋,提着眉眼笑,“一会儿让小孙给你炒个海莱花煎蛋,再给你弄些油煎肉吃。”
    小桶里装着的是泡在井水里的三斤猪五花肉,大老远从西昆带过来,怕捂臭了,着实不容易。
    虞晚笑着感叹:“要是天天都过节就好了。”
    沈明礼换了只腿蹲着,跟着她笑,“别贪心,哪能天天过节日?一会儿我看你能吃几块肉,别吃两块就嫌闷油气。”
    陆老年纪大了,舌头退化,“还是年轻好啊,吃什么都有胃口。”
    老年人吃什么都觉得没滋没味,吃到合胃口的,多吃点又不消化。
    厨房里,小孙和阿则忙着收拾海鲜,看到勤务兵拿进来的五花肉,眼睛直冒光,等会煎完肉的锅,他们还能炒些冬瓜吃。
    小孙和阿则的每天伙食费标准是0.39块,没在团里吃的话,每月可以退一部分伙食费,拿到手里的伙食费,都想攒下来,在吃的方面就比较节省。
    这个月小院多了一位虞晚同志,最高兴的还是阿则,他天天帮着煮米饭,做面条,都能蹭些细粮吃。
    虞晚爱吃蒸桶米饭,煮蒸桶米饭就会有米汤,她一个人肯定喝不完,多的全进了阿则肚子里。
    想着一会儿还能蹭些油腥,给鱼打花刀的手,更加利索。
    两人原来是炊事班的人,被调到陆老身边当勤务兵,除了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还要做些合口味的饭菜。
    中秋佳节,做了满满一桌子菜。
    清蒸鲻鱼、油焖班节虾球、油爆海螺、葱段鲍鱼、油煎肉、海莱花炒蛋、冬瓜生蚝汤。
    六菜一汤,只有虞晚、沈明礼和陆老三个人吃。
    好在沈明礼饭量大,胃口好,也不会有浪费。
    厨房里,小孙和阿则一人捧一个缺口大碗,蹲在门槛上,吃着高粱饭配炒冬瓜,碗里还有些黑乎乎的虾酱。
    面前条凳上摆着一个大海碗,里头装捡了两片油煎肉,一条蒸海鲈鱼,还有用炒过油爆海螺肉的锅,加辣椒和小海鱼炒的下饭菜。
    虞晚要在院子厨房里开火吃炒菜,是最让人高兴的事,给她炒完菜的锅,阿则都不洗,留着炒些自己去赶海收拾回来的小鱼小虾小贝肉。
    “希望虞同志能在大湾多住些日子,她来了这,天天都跟过年一样。”
    “你小子闷不吭声的,净会占便宜,天天献殷勤主动帮人家做饭,就是想多倒大豆油留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