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日,俱酒就离开江州, 一路西返。中军将军怀木率领精锐的御林军一路随扈,工部侍郎相作符召集族中开山挖矿的好手及工匠,随后跟上。
此行目标,岷江中游的玉垒山。玉垒山或许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但山脚曾经诞生过一座震惊世界水利史的大工程——都江堰。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的岷山,是汇入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岷江水流量大、流速湍急。
岷江流至中游,遇上了玉垒山的阻隔,水流进入了成都平原西部,由于东高西低,却不能流到平原东部。
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成都平原西部遭受洪涝之灾,良田毁弃,百姓流离;而成都平原北部,则干旱少雨,土地荒芜。
东旱西涝的格局,使成都平原空有地利,却无法形成产能。
在玉垒山修建都江堰,主要作用就是引岷江山进入成都平原东部,既浇灌良田,又减少洪涝。
在修都江堰之前,巴蜀属于蛮荒之地,没有多少人注意。夏商周这么多中原势力,也曾经进入过巴蜀之地,但没有人向此大规模用兵征伐,主要原因就是巴蜀交通不便,也比较贫瘠落后。
在历史上,秦国在是否伐蜀的问题上,司马错与张仪曾经产生过争执,连张仪这样的智者,都对伐蜀心存疑虑,更不用说一般人等了。
但是,自从都江堰修成以后,几乎改变了整个巴蜀之地的历史命运,天府之国自此而始,巴蜀的大后方作用得以充分显现,各路枭雄也纷至沓来,巴蜀俨然龙兴之地。
俱酒对其中的逻辑关系心知肚明,占有巴蜀之地,仅仅是占据了河山险峻的优势,为自己埋头种田赢得了相对安稳的空间和时间。
要想取得快速的发展优势,对中原诸侯形成降维打击的高度,必须从抓好水利工程,必须抓好都江堰的建设。
都江堰工程就是开国工程、立国工程、强国工程,这么重要的工程,俱酒必须亲自抓!
对于都江堰,穿越者那是门儿清,他不仅详细看过关于都江堰修建的各种纪录片,而且还买票实地去参观过。
今天俱酒亲自来到了玉垒山下,见到了奔腾的岷水,他惊呆了!
因为他发现,岷江的水利工程,并不像历史书上所说的,是在秦国灭蜀后,由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或者说不完全是李冰修建的。
因为映入俱酒眼帘的,已经有了岷江引水的雏形——宝瓶口。
当然这个玉垒山上的开凿出来的引水口,远未达到后世宝瓶口“四六分水”神奇功效,只是一个很粗浅的引水口,且经年未修,已经被岷江的泥沙淤积得几乎失去了功用。
俱酒招来当地野老,询问此处引水口是何人所修。
野老操着隆重的蜀地口音道:“冰!”
“谁?”俱酒惊得眼珠子差点掉下来,难道李冰也穿越了不成?
野老又重复了一遍:“没错,辈辈相传,蜀王冰所修!”
“蜀王?冰?”俱酒疑惑地转向身边的侍从。
陪同俱酒前来的新政权“三公”、御史大夫、蜀郡郡监别元邦接口道:“王上,野老口齿不清,乃是蜀王鳖灵。”
鳖灵,冰;冰、鳖灵……俱酒口中喃喃地重复着这两个名字,一瞬间突然灵光乍现,恍然大悟:
鳖灵就是冰,冰就是鳖灵,此二者很可能就是一个人!
试想想,成都平原这么大的水患,历代蜀国君主怎能不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呢?以治水着名的蜀王“鳖灵”怎么能对此无动于衷呢?
合理推测,司马迁老先生当年在写《史记》时,也遇到了同样一个蜀地口音深重的人,将“鳖灵”听成了“冰”,于是在《史记》中只写下了“蜀守冰”。
“蜀守冰”这个人物,在后世流传过程中,越来越神话,渐渐有了姓,姓李名冰;还有了儿子,叫二郎。
穿越者又想起,四川电视台,曾经拍摄过一部十分严谨、考究的纪录片,名字就叫《蜀守冰》,而不是《李冰》。
该片通过探寻围绕在李冰身边的一个个疑问,从多个角度来呈现一个不为人知的蜀守冰。
穿越者有幸,抢先一步来到了玉垒山,看到了都江堰的原始面貌。原来鳖灵就是冰,冰就是鳖灵。
俱酒抛开这些纷乱的思绪,登高观测岷江形态。
在后世的记忆中,都江堰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当然,作为水利工程,成都平原上还有细如蛛网的大大小小的分水渠。
此刻,战国初年的玉垒山下,只有一个几乎淤塞了的水口(姑且称之为宝瓶口吧)。
从这个人工开凿的引水口,俱酒可以看出古蜀人对治理水患的态度和思路。
态度就是绝不屈服,人定胜天,从开凿痕迹的艰苦程度就可以看出;思路就是“疏而不堵”,古蜀先民试图凿开玉垒山,将水引入平原东部,灌溉良田;同时缓解平原西部的水患压力。
精神是可贵的,思路也是正确的,但工程并不完善。
后世的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宝瓶口的目的是凿通玉垒山,解决阻挡岷江的最大障碍,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东部;
鱼嘴分水堤的作用是将岷江一分为二,分为内、外两条河道,解决因河道东高西低,枯水期水流不向玉瓶口流的问题;
而飞沙堰的作用,则是解决丰水期可能给内江造成的泥沙淤积问题。
都江堰示意图
三者各司其职,而又相互配合,有着极其科学的水利原理。
古蜀人,以及神秘的蜀王“鳖灵”,致力于开凿玉垒山,引水进入平原。但枯水期取水不成,丰水期却又造成淤积,工程预期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或者说不能持久。
久而久之,累月经年,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
那么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这应该是在漫长的历史上,集中了数十代甚至数百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付出了无数先民的心血甚至是生命,才凝结成这一伟大的世界性水利工程,绝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功。
而穿越者今天,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将漫长的历史积淀,浓缩在自己的大脑之中。
这样造福万民、流芳千古的工程,走捷径就对了!
俱酒下定决心,利用目前的枯水季,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