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我们去看看。”
戴维斯把目光从尸体上挪开,开始指挥着众人的准备继续移动。
事到如今,也该去看看他们的营地究竟发生了什么。
而老宋则是和孙温一起蹲在溪水旁边,清洗那份地图。
这是一份塑料地图,印刷质量非常好,一看就知道是规格很高的产品。
“这是…”
洗去血迹和碎肉之后,这幅地图的很快就能看清楚了。
这是一幅小比例尺区域地图。
这地图上标注了一个大型军事设施。
“防空洞?”老宋认出来这是什么构造。
多层,自带通风,深度很深。
明显是用于防御空袭乃至于核弹袭击的大型地下防空洞。
“这是小三线基地!!”孙温立刻兴奋的说道。
赛里斯的大三线建设中,有大量的工业内迁,民用防空设施,以及军事堡垒。
美国人远在北美洲,也要大量修建防御建筑。
而在冷战期间作为前线与苏联正面对抗的赛里斯,自然他也需要为了随时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刚好准备。
大三线建设,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大三线建设,其实并非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它其实是“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的统称。
赛里斯在提及这一国家战略建设时,会根据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一、二、三线。
一线是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二线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省市区;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甘省的黑鞘岭以东和晋省雁关以南、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具体包括川、云、贵、青四省和陕省的全部,晋省、甘省、宁区的大部分以及豫西、鄂西、湘西、冀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
大三线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
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
它的大,在于战略意义上。
而小三线。
想想大三线的定义,也就能引出小三线的任务和定义。
小三线建设是指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
也就是……
前线军工厂!
在冷战的年代中,赛里斯要面对的敌人不只是北方的苏联,还有从东南亚半岛、南海、东海攻势汹汹的美国。
在战略计划中。
赛里斯可以预想到的美国攻势,就是登陆。
彼时的赛里斯弱小,但却已经做好了所有的觉悟。
若是三战爆发。
东南沿海地区,将会第一时间成为战场,战争会摧毁城市,摧毁工业,同时摧毁前线补给。
而为了提前做好补给准备,小三线也就应运而生了。
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各种为武器配套的工业被定点选择建设到了沿海地区向内陆延伸500-1200公里后的长带上。
小三线建设兼顾了防卫任务,但其任务主要为满足地区自卫战中地方部队和民兵作战需要,也为野战部队提供武器弹药。
听上去好像大小三线建设是完全为战争准备的。
但其实并非如此。
曾经的赛里斯存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不平衡,平原地区工业过度密集以及山地、水域开发不足,交通网建设落后。
大小三线与其说是的为了战争做准备。
倒不如说是为了给以后的经济腾飞打基础。
大小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3年结束。
横跨了二十年。
这二十年。
大小三线建设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
为新世纪的到来,做好了完善的准备。
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赛里斯人逆天改命的壮举。
“小三线基地?”
“什么东西!?”老宋文化水平其实不高,他了解国家大事,但要说深入了解,他肯定不行。
这是一个有防空洞功能的地下堡垒。
除此之外,他啥也看不出来。
“就是……中转库!!”
大小三线之所以被称为“线”,其重要特点就是就可以和交通线沟通到一起。
大后方有大三线建设的工业和能源中心。
稍微靠前则有小三线建设的兵工厂以及堡垒群。
来自大三线的重工产品和资源送往小三线的兵工厂,经由交通线输送向中转库或者深加工厂。
最后成为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弹药。
送往沿海前线,成为磨碎入侵者身体血肉的磨盘。
这就是赛里斯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赛里斯人痛彻心扉。
殖民者、入侵者在赛里斯人的土地上争斗、屠杀,致使神州陷落,生灵涂炭。
赛里斯人在长久的、被压迫的、被人鄙视、轻易杀死还要唾弃的旧时代蒙蔽了太久。
赛里斯人绝对不会再允许任何入侵者侵染这片热土。
大小三线建设。
就是赛里斯人最高声的怒吼。
在它完成的那一刻,也就宣告这片土地上再也不可能有入侵者能够如愿侵略成功了。
“卧槽,你看看,看看它的出入口!”孙温兴奋的指着地图上的建筑图纸说道。
“怎么了?”老宋看不明白。
孙温立刻给他解释。
“出入口两向,进出口都有6米跨距,这么大的门口,这说明能跑车啊!!还是并排两辆!”
“这里面肯定有工业!说不准还有军火库!”
孙温说的很对。
这是一座后勤枢纽。
一个防空堡垒和军事工业中心。
“那……它在哪?”老宋挠挠头,他对孙温说的东西暂时无感。
他是真不懂这些东西。
“我看看……”孙温开始检索地图上写在角落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