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平离开后,徐良拨通了姜晓阳的电话。
“怎么突然舍得给我打电话了?”
“想你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徐良仿佛看到了她翻白眼的样子。
“油嘴滑舌。”
“天地良心,我可是真心话。”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我妈说的一点没错。”
“我丈母娘还知道这个……”
两人随便聊了几句后。
姜晓阳:“说罢,什么事?”
“我听说上面成立了‘中投’,准备对外投资?”
“嗯。不过中投刚成立,对外投资估计要下半年了。”
“汉华有机会吗?”
“以汉华的成绩,如果我们不行,其它机构更不行。”姜晓阳语气中透着肯定和骄傲。
徐良一笑,“按成绩我们肯定没问题,但就怕会被计划外的事情影响。”
姜家的背景可以给汉华的发展保驾护航。
但有时候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那些不对付的政敌。
“放心吧,肯定没问题。”
看她有信心,徐良便没再纠结这个问题。
“中投的规模有多少?”
“国家现在外汇储备高达1.2万亿美金,准备拿出约2000亿美金,发行1.55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姜晓阳语气中透着兴奋。
这是上面前所未有的大动作!
也是汉华的重大机会。
“国家发展了,不管是上面还是地方,衙门越来越有钱了。
前段时间我在渝州跟当地官员聊了聊,发现他们对设立人民币基金很感兴趣,也想跟我们合作。
我觉得这可以成为汉华另一个增长点。”姜晓阳继续道。
徐良:“别高兴的太早。地方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也是为了发展产业,解决税收、就业等等,不是天上掉馅饼。
而且,眼下这事情还早,退出通道不打通,政策不落地,很多东西只能落在文件纸上。”
“这些我当然清楚。不过我们可以先跟对方谈一谈,做好前期的准备。”
徐良倒是没反驳。
国内此时有国企风投,比如深创投、苏创投,但都是一般企业制,不是合伙人制。
为什么深创投最有名,业绩最好,就因为鹏城那地方走在改革前沿,思维比较开放,也足够市场化。
“从公司总利润拿出8%比例的金额对员工进行激励”这一点就是明证,很多国企办不到,也不敢。
徐良道:“这件事你看着办吧,有结果了给我发一份邮件。”
“嗯。”
“还有件事,孙振平打算在香江办公室成立一支房地产机会基金,我同意了。”
姜晓阳诧异道:“你不是不想做房地产基金吗?”
“此一时彼一时。
之前的汉华是总部负责制,业务太多,管不过来。
现在汉华是总部监督,子公司负责制。
香江办公室想做大业务,对汉华来说也是好事。
我没有理由阻拦员工们的上进心。”
“如果其它办公室也成立房地产机会基金的话……?”
“答应他们。”
姜晓阳同意了。
施行总部平台制度后,大量原本属于总部的管理职责下放给总部,她只关注内部监督,以及一些大额投资。
工作轻松了很多。
也不反对各大办公室扩张业务。
聊了一会儿,徐良挂断了电话,脑海里再度浮现出中投的事。
华夏币基金现在已经有些苗头了,但真正兴起,还得等上一两年,等到创业板开闸。
目前能打秋风的lp不多,中投绝对是最肥的那一个。
他记得中投还投了摩根士丹利50亿美金,获得了这家投行10%的股份。
当然了,这笔投资的回报率也是令人头大。
这也是因为中投刚组建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甚至还需要请黑石、大摩这些被投企业的员工来帮忙做培训,估计这些外资机构把金主爸爸都忽悠瘸了。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反向把店铺开到华尔街的投资机构,汉华应该算是兔村的希望。
只要上面的人不傻,肯定会邀请汉华。
股权投资汉华就算了,中投愿意投,他也不会接受。
像其余的基金份额出资,帮中投的员工做培训,他不会拒绝。
要是汉华帮中投完成筹备,甚至走向专业化的话,应该能弄点钱吧。
黑石、大摩这些外资都三、五十亿美金的给,没道理对自己人吝啬?
——
在香江待了几天后,徐良来到了一河之隔的鹏城。
第一站并不是企鹅和比亚蒂,而是来到了车公庙。
徐良走下车,抬头看了一眼面前数十层高的大厦,外墙写着“阳光高尔夫大厦”几个红体大字。
确认地址无误后,徐良大步走进了大厦。
李金玲瞅了周围几眼,快速跟了上去,心里也有些好奇。
能值得大老板亲自出马的公司不多了。
走进大厦后,徐良才发现,这栋楼名为大厦,其实是个商住两用楼。
进进出出的有购物回来提着大包小包的大爷大妈,还有西装革履、衣着光鲜的白领,看起来稍稍有些杂乱。
他们两人乘坐电梯来到二十楼,一走出电梯,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公司的前台,文化墙上写着某某杂志社。
徐良和李金玲刚跨进大门,就被杂志社的前台小妹起身给拦了下来。
“你好,请问你们找谁?”
前台小妹语气很温和,可眼神却不停地在徐良和李金玲身上打量。
李金玲顿时愕然。
这两年她跟大老板走到哪里都是隆重迎接。
被前台拦住还是第一次。
“我们是……”
徐良拦住她后笑道。
“请问大疆创新公司是在这吗?我们和王韬先生约好了在这里见面。”
“原来你们找小王啊,这会儿估计他还在仓库里捣腾他那堆玩具呢,我带你们过去吧。”
前台小妹便热情的在前面带路,领着徐良二人往公司里面走去。
其实前台小妹是真的不认识徐良,她每天上班刷剧还嫌时间不够呢,哪有时间关心一年一换的首富是谁。
再加上徐良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很多人都只知其名,却不识其人。
杂志社并不大,开放式办公区散落着十几张办公桌,每个人都在埋头写写画画。
有人抬头看到了徐良,嘴巴张得老大。
然后他擦了擦眼睛,却发现徐良早已走远了。
他立即拍周边同事。
“喂,你们看见没有,刚刚那个人是不是徐良啊?”
“谁是徐良啊?”
“我去,徐良你都不知道,首富先生啊!”
“不会吧,你应该是认错人了吧?徐良会来我们这?”
“他们往仓库那边去了。”
……
穿过杂志社的办公区,前台把徐良带到了最角落里的一个仓库。
仓库的门是闭着的,前台小妹上前敲了敲门,十分熟稔的用粤语喊道。
“王生,王韬,有人揾内啊。”
半晌后,一个睡眼惺忪的青年拉开了大门。
徐良看着面前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邋里邋遢的模样,跟十几年后那个人们口中“统治全球500米以下低空的男人”,简直是判若两人。
穿着一身皱巴巴的鸿星尔克运动服,油光可鉴的头发一绺一绺的贴在额头上,鼻子上还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活脱脱的宅男模样。
“王生,这位先生说是跟你约好,来找你的。”前台说道。
王韬打量了穿着针织衫外套的徐良两眼。
“先生,我们有约吗?”
他记得自己没跟什么人约过见面。
“能进去说吗?”
看他们一行人穿着打扮也不像是坏人,王韬便点了点头。
“你们进来吧。”
“谢谢。”
前台小妹虽然有点好奇,但也没多问。
砰,房门关闭。
一群前来探寻真伪的杂志社员工来迟一步。
屋间内的光线有些阴暗,徐良打量了一下四周。
没发现一个能采光的窗户,全靠头上的白炽灯照亮整个房间。
房间面积也很小,估计还不到20平方米。
房间内摆放着几张简陋的工作台,上面放着有电脑、模型飞机以及各种零件,角落里还有两张上下铺床位。
看见有人进来了,床上躺着的三个人立即手忙脚乱的开始穿外套。
李金玲忍不住皱了皱眉。
臭袜子的味道,泡面的味道,男人身上的油灰味夹杂一起,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她也很难相信这样的公司有什么投资价值。
“你……你是徐良?!”
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瞬间激动起来。
“你认识我?”徐良笑道。
对方连忙双手伸了过来。
“徐先生,您好,你是我的偶像!”
徐良笑道:“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
“我叫卢志辉,非常非常荣幸见到您!”
徐良微笑着点了点头,跟王韬几人握了握手后。
卢志辉连忙拿过几个板凳。
“徐先生,我们这里条件简陋,要不我们还是换个地方吧?”
“没关系,这里就挺好。”
“我从朋友那里听说你们是做无人机的,能给我看看你们的产品吗?”徐良继续道。
“当然没问题。”
卢志辉连忙从工作台上抱过来了一架模型直升机递了过来。
徐良把直升机拿在手中把玩,不时高举起来,通过灯光的照射,观察各个部件之间的焊接。
“这架飞机被你们拆了无数次了吧?”
卢志辉:“您好眼力,我们现在的工具比较粗糙,不能精确到具体力度,只能靠手来感受。”
徐良点点头,继续观察,片刻后:
“还用了螺丝胶。”
“螺丝有时候会松,所以需要加螺丝胶防止松动,但是会有一个问题,如果要拆,这个螺丝会卡在里面拧不出来。
于是老王就去香港买了一堆的螺丝胶回来,有弱中强几种不同强度。
螺丝按照拆的频率,使用不同强度的螺丝胶,飞机上的几百颗螺丝,就是这样一颗一颗地按照不同要求拧上去的……”
卢志辉很健谈,顺着螺丝胶的话题,他快速讲清了他们公司目前的现状,以及遇到的一些研发难题。
“王韬,你们这公司刚成立是吧?”
徐良转而问道。
“刚成立一个月。”
刚成立一个月的大疆公司,就是一个手工作坊、实验室。
没有任何的成果。
而且现在团队的四个人中,只有王韬一个人懂无人机,其他三个人都是门外汉。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一直在这间仓库里搞研发?”徐良问道。
“暂时是这样,现在还有很多技术没吃透,以实验为主,不对外销售产品。”
刚出校门的王韬还是老实孩子,虽然想争取汉华的投资。
但还不会撒谎。
“那你的公司怎么生存?”
“这家仓库是我舅舅的,外面杂志社也是他开的,房租不要钱。”
“那员工薪资待遇呢?购买实验器械也得花钱吧?”
王韬满不在乎道:“我妈给我投资了200万港币,应该能撑到我们把产品做出来。”
徐良没有感到太意外,事实上,王韬家庭条件很不错,父亲是工程师,母亲原来是位教师,后来成为了小企业主,舅舅又是杂志社老板。
大疆头几年蒙头搞研发,没有收入的时候,全靠家里的支持才存活了下来。
徐良笑了笑,“那你想过没有,员工对公司的期望值?”
王韬淡淡道:“如果他们嫌公司不好,走就是了。”
看着卢志辉三人眼神中露出的不满,徐良笑了笑。
他前世没和王韬打过交道,但也听说了此人不懂人情世故,爱憎分明,经常在公开场合爆出出格言论。
就像现在,你在外人面前把别人说的一文不值,谁还给你卖命?
不过老王虽然不是一名合格的ceo,但搞技术绝对没得说。
在港科大准备毕业课题时,王韬决定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其实,很少有本科生自己可以决定毕业课题的方向,大多由导师指定课题。
但王韬意志坚定,找了两位同学去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
在他和同学的软磨硬缠下,导师终于松口答应了。
为此,王韬申请到了学校1.8万港币经费,这期间他不惜逃课,每天熬夜到凌晨五点,这种状态持续了5个月,终于完成了毕业课题。
然而,演示的时候,飞机还是从半空中掉了下来,王韬毕业设计勉强只得了一个c。
不过却因祸得福,获得了港科大机器人技术教授李泽湘的欣赏,推荐他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