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宰相西征
作者:木子蓝色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最新章节     
    太极殿上。
    武怀玉语惊四座,连撑着拐杖上殿的李靖都有些佩服这学生的敢说,两年多不见,怎么变的这么激进大胆了。
    就算要争帅印,可也不能犯险。
    就算是李靖,也不敢说率八千骑,七千里远征灭高昌,更别说去干翻拥有二十万控弦之士的西域霸主咄陆可汗。
    这两年多憋坏了?
    而另一边,
    不被李靖承认的学生侯君集,此时也是一脸怀疑的望着武怀玉,他越想越觉得武怀玉不老实,
    这根本就是为了抢夺他的帅印,才故意作这惊人之语。
    八千骑灭西域,这不可能。
    侯君集自认为不可能做的到,武怀玉也不行,就是李靖也不行。
    他肯定是想先把帅印抢过去,等成为西征主帅,到时他再找理由增兵什么的,那时皇帝总不可能又临阵换帅吧。
    肯定就是这样,他越想越觉得是如此。
    这个武怀玉,两年多不见,倒是憋了一肚子坏水啊。
    念及此,
    侯君集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兵凶战危,岂能轻敌?”
    侯君集大声朝武怀玉道,“宋国公这是把战争当儿戏,还是把国家当儿戏?有没有把大唐的将士儿郎们放在眼中,放在心上?
    真当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自己的功名,就丝毫不把将士们的性命当回事,不把国家当回事?”
    “八千骑,就算卫国公也不敢如此夸下海口说能擒欲谷设、灭高昌吧?”
    “宋国公真是好大口气!”
    侯君集站在殿中,粗壮如铁塔,嗓门洪亮似铜钟,直接对着武怀玉就是一通连珠炮似的攻击。
    武怀玉跪坐在殿上,
    扭头看了眼老侯,这家伙两年多不见,更加粗壮了啊,这腰围也壮了一圈,满脸的络腮胡须也修饰的很精致,
    只是仍还是那么沉不住气啊。
    “侯相,请坐下说话,你站那么高做什么,要居高临下压制我吗?
    有理不在声高,更不在身高,请坐下说话。”
    武怀玉不急不缓,丝毫没把他的攻击放在眼中。
    侯君集仍杵在那里,质问武怀玉,“八千骑擒欲谷设、灭高昌,你既敢夸下如此海口,那你可敢在此金殿上立下军令状!”
    侯君集好不容易抓到个机会,岂会轻易罢手,武怀玉敢吹,那他就要把他顶到墙上下不来台。
    他不敢签,那他刚才的话就是砰砰打自己脸。
    敢签,那他更是自寻死路,到时擒不了欲谷设,灭不了高昌国,他如何覆命?
    皇帝坐在御榻上,并没有出声。
    目光在两位大臣身上扫来扫去。
    论勇猛,不会射箭的侯君集胜过武怀玉一筹,但论兵法谋略,明显武怀玉更擅长。
    可仅要八千骑就敢说远征西突厥,当年汉武帝的冠军侯霍去病也不敢这么说吧。
    殿中还有一位紫袍宰相也神情复杂的看着那个豪言壮语的人,他就是张亮。
    也是年后才刚从安南回朝,
    在安南做了两年都护,张亮倒是也踏实的做了些实事,出了些政绩,不仅海贸搞的很好,而且还支持州都督程处默出兵越雾湿岭,征服长山山脉以西南通河流域的獠蛮部落,
    为大唐开疆拓土,新置棠州,设日落、文阳两县,兵锋直抵湄公河畔。
    向南又收复唐林、安远、罗伏几地,重设唐林州和罗伏州两州。
    而安南与南中黔中的交通运输水陆通道,也越发通畅,这些也都算是张亮的功劳了,
    去年底入京朝集,便没再回去,年后皇帝拜他为御史大夫,加参预政事衔,入政事堂再度为相。
    不过再次政事堂的张亮,还掌握着御史台这重要衙门,也算是咸鱼翻身,只是他这次回朝后,侯君集虽然再次来拉拢,可他却一直保持着距离。
    上次被贬,就跟侯君集跟魏王有关,现在他是一点不想跟他们沾边。
    侯君集一直跟他说,是武怀玉将他贬谪安南,这也算是事实,可张亮对武怀玉心中有怨,却不敢也不想跟武怀玉为敌。
    上次武怀玉已经抬了手,他也向武怀玉低头,也就没必要再作对。
    时隔两年多,两人再次同殿相见,
    他依然还是那么的锋芒无比啊。
    “敢不敢立军令状,还是说只是胡夸海口?”侯君集咄咄逼人。
    武怀玉没理会他,
    而是面向皇帝,“陛下,臣的计划已说明,如果让臣领兵,八千精骑是第一波前锋,也是刀尖,后续也还是要有一些人马的,
    除了这八千骑外,臣还需要能够挑选一些能够配合默契的武将,否则若是让侯相做我副手,以他现在这种态度,只怕真随我出征,不但帮不了忙,还会扯后腿。”
    侯君集怒极,
    瞪大双眼,“武怀玉你休得胡言,本相以为你拿军国大事当儿戏,你没有资格领兵西征,”
    “本相不能让你这般肆意胡来!”
    “当初陛下让你跟卫国公学兵法,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应当好好学一学,而不是才学了点皮毛就欺师灭祖,要不然,也不至于我刚才详细讲解了这么多,你却啥也没听明白,只会在这咆哮。”
    “你问问陛下,问问卫公,或是问问齐国公,卢国公这些大将军,我刚才所讲的用兵计划,是胡夸海口吗?”
    武怀玉哼了一声,又加了一句,“自己不行,就别以为大家都不行,你连射箭都射不好,这辈子在战场上,也就是持槊冲锋一悍将罢了,说战略战术兵法,你就别参与了,
    你现在是吏部尚书参预朝政,做好你吏部这块的人事就好了,军事本非你所长,又何必为难自己呢?”
    老侯最讨厌别人提他不会射箭这事,
    这玩意他是真练不好,练了几十年了,可在马上一挽弓,那箭根本不知道会射到哪去,
    自他地位尊贵后,也没有谁敢再拿这个说事,
    没想到武怀玉却揭他伤疤。
    “我就问你敢不敢立军令状?”侯君集怒问。
    “敢又如何,不敢又如何?”武怀玉反问。
    程咬金这个时候插话,“怀玉若是愿率八千精骑万里西征,老程我愿意同往。”
    丘行恭和樊兴几乎同时出声,“我也愿往。”
    这两人丘行恭是三年前就接替薛万均为左屯卫大将军的,而樊兴则是年后才刚入朝接替社尔为右羽林大将军。
    两人还有个身份,女儿都嫁给了武怀玉,此时理所当然的站出来支持武怀玉。
    皇帝把眼前这一幕幕看在眼中,
    今天让武怀玉来,其实皇帝心中已经有了选择,
    侯君集和武怀玉二人之间,选一个挂帅西征,皇帝还是倾向于武怀玉的。
    不仅是其过去战绩,也是他这次的用兵策略,更符合皇帝的期望。
    “既然武相有如此自信,朕便支持你。”
    “陛下,万万不可啊!”侯君集急了。
    而另一边,还有一道声音也传来,“臣反对。”
    反对之声来自魏征,
    魏征不仅仅是反对武怀玉挂帅西征,更反对大唐万里去打西突厥、征高昌国,在他看来,
    玉门关以西,那几百里沙碛大漠,就是最好的天然国界线,
    西域,做为藩属就好了,就算如今欲谷设不臣,高昌不贡,那也不是什么大事,那就支持叶护可汗薄布跟他打,或是让薛延陀跟他打,
    总之大唐可以外交斡旋,但没必要亲自撸起袖子下场。
    打赢打输,在魏征看来都不划算。
    皇帝的西域雄心,魏征根本不赞成,
    而现在武怀玉更加冒险,八千骑就敢远征西域,虽然他战绩赫赫,可魏征也觉得太玄。
    这跟赌博一样,且在他看来很大概率要输的。
    魏征说话很不好听,
    指责皇帝李世民好大喜功,甚至说他穷兵黩武,跟隋炀帝都越来越像了。又说武怀玉现在一味奉迎皇帝,还拿战争当儿戏冒险。
    简直把君臣二人批的一无是处,
    简直就是昏君和佞臣一对了。
    李世民脸阴沉下来,
    不太高兴。
    但还在忍着。
    武怀玉倒无所谓,也不跟魏征对喷争执,他们这些嘴炮,耍嘴皮子和动笔头子,那是专业,没必要跟他们争。
    殿上大臣们,此时也开始纷纷站队。
    房玄龄一如既往的支持皇帝,高士廉当然也支持外甥女婿皇帝,马周支持出兵,萧反对。
    张亮支持出兵。
    侯君集当然支持出兵,但他反对武怀玉挂帅。
    争争吵吵好一阵。
    皇帝咳嗽几声,
    殿中终于安静下来。
    皇帝目光扫视一遍群臣,缓缓开口道,“中书令马周草拟诏书,司空武怀玉,复以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入政事堂为相,领兵部尚书。”
    拜武怀玉交河道行军大总管,挂印西征!”
    皇帝从北衙四军调八千精锐骑兵给武怀玉率领西征,同时皇帝从陇右青海,朔方河西再抽调八千骑在玉门关汇合西征。”
    武怀玉要八千,皇帝给了一万六。
    同时诏令dtz右贤王社尔,还有契部的契何力,党项的细封步赖,吐谷浑的李忠烈等,各点选本部蕃骑从征。
    又传旨给薛延陀、西突厥、焉耆、伊吾等,让他们发兵。
    “程咬金为副总管,苏定方为先锋,丘行恭、樊兴、牛进达、刘兰成、郭孝恪各为一道总管,皆听武怀玉节制”
    不管魏征、萧、侯君集等人如何反对,终究是支持者更多,于是皇帝顺势就拜武怀玉为帅,又钦点了武怀玉之前拟的西征班底从征。
    尘埃落定,
    武怀玉不仅如愿抢夺了本来已经板上钉钉属于侯君集的西征帅印,甚至皇帝还仍给他恢复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之衔。
    以宰相之尊,挂帅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