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嘤(2024.11.6)
作者:梁寒郡   梁寒郡的日记书最新章节     
    感觉大佬们都好猛啊!只有我是个嘤嘤怪嘛?算了,还是刷书吧。
    港口贸易的辐射,内陆贸易的必要性,灾祸的发生,让我对放逐之城的理解更深一层。前期重要的和后期重要的不是一样的。
    有一些东西的内核是不变的,形式上有变化。所谓内核,就是食物,表象就如食物的名字,无论名字种类什么的怎么变,食物还是食物,食物的用途还是食物的用途。通读一遍游戏说明书,不如直接来玩一玩。
    以及人的情欲。虽无可避免地,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看作是有情欲的,然而在讨论普遍的,大面积的问题上,人有情欲是必然的。过去的观点是如此,如今的观点呢?应该也是如此,自然的情感被环境上的不足所压制,也是自然之理。
    相互制约着,无论哪一种都不会无限增长,这是自然法则。
    调皮的梦,想要告诉我什么呢?要干活,要吃东西,要学习。
    不需要期待着什么东西快快开始,但很多时候这句话不是先验知识,而是在快快开始以后的后悔感悟。
    幸福的开端也许恰恰是不幸的开始。这东西难说得很。
    就很陌生,不是那种之前不陌生而后陌生起来的那种陌生,是从头至尾都插不进去一根针的陌生。
    请忽略那些恭维的话,只是人家有求于你而已。《邹忌讽齐王纳谏》大家都看过,但是在实际的许多事面前,并不能看清自己,所以重提一下,人贵在自知。
    为啥要重操旧业做手工呢?因为,这东西可以提供灵感,倒不是为了求签问卜。
    减少准备应试的时间,就可以省下时间学真正的知识。未来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保命技能一条足矣。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人可以从与别人不一样中收获快乐,即便他本来讨厌这件事。
    既然不懂何必要硬撑呢?让别人觉得自己菜就不如让别人觉得自己牛么?其实都无所谓的。十分明确,不必再论。
    定期考察效率,这很重要,流水不腐。话说腐蚀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于是所有事物都有被腐蚀的趋势,你只有建立抵抗腐蚀的方法,或者清除腐蚀和变腐蚀的速度差不多,才能保证自己的品质。
    其实没谁知道对是什么,往往看某个大佬说什么就做什么,并加以宣传。其实,都对,只要做了,就会变化的。
    不挑食会锻炼自己的心胸。
    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其实并没有做很多,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有偏心。
    估计一个月顶多能写个8万字,纯摆了一个月就写这么多,更别说忙的时候了。看来我不适合吃这口饭呐!
    有些东西开始衰弱了,尝试弥补吧。
    她的魅力若有若无,像枪的保险一样。他没有害羞,他只是实话实说。时间会慢慢给出答案。
    有意识地改写书中的场景,说不定什么时候能为自己所用。读《马耳他之鹰》,然后随便写写,再适当扩展一些什么,写了后面这一堆东西:
    起因:寻人、办公室接到电话、寻人协助者被杀害、勘察现场、回家、突然到访、第二死者、调查第二死者家人(写到这的时候,有几个事还没想好,凶手为什么杀人,凶手是谁,突然到访的人带来的信息会对后面的剧情有何推动)、调查寻人者、请求保护、求见律师。
    想知道是怎样切换视角的,涉及人物很多,应该以第三人称。
    发展:宝物名称与价值浮出水面、同行的搜查、信任危机、与对手合作、被第三方跟踪、家里遭贼、诱惑(诱惑的引子该如何写可以重点学习一下)、打断、讲故事、冲突、调和、闹剧、第一次相互利用、利用夜色、做早餐以掩饰、被警方误会的同行、被误认为是第三方的手下其实是第四方的间谍(两方是明的,第三方是稍微暗的,第四方是最暗的,第四方的间谍因为与第三方的某个人是好朋友,被主角认为是第三方的人)、委托助理、被告知污蔑以强迫主角接手案子、二见律师、调查宝物(第三方的人跟宝物相关的比较多;主角即第一方,对手第二方,均为私家侦探;第四方幕后黑手)、委托人消失、宝物更多信息出现、主角中蒙汗药。
    讲故事的人会将故事的属性投影到自己身上,谜底一般在发展阶段就露出蛛丝马迹。意外将平坦的生活彻底搅乱。
    继续发展:主人公醒来、宝物的其他信息(权威)、欺骗他的人、给他下药的人、委托人全部消失、一张船票、失火、与同事闲聊,涉及死者身份和死者生前所做的事情(一般漫不经心的地方最是重要)、休息与新案件,内疚、委托人所在旅馆电话、又错过、空箱子(也是比较神的地方)、重伤的人携带着宝物冲脸(重头戏)死亡,遮掩,危险,报警、更多受伤的人,叫救护车、常去餐厅、救护车电话,消失的伤者、助手与调查船失火的警察的对话、消失的人全部出现在家中(调侃的话不能少)、替罪羊(这个部分的心理描写很多)、骗局,宝物是假的、结局、自导自演的丢失。
    结局:第一个死者是宝物的知情者,第二个死者是尝试调查者。第三方与第四方暗中的交易,插手者是多方的,其中一方毁了船拿走了宝物。但是真正的宝物不在船上,在小跟班那里,被发现了。小跟班既然愿意做替罪羊,那就不太可能是幕后boss,果然,boss还是那个第三方,监守自盗。
    多搞几个人一方面是制造悬念,再一方面是复刻生活的复杂性。
    有几个问题,濒死的人为什么送宝物个给主角,因为,这个人的上司是委托人,这个人知道这件事,觉得主角会救他,奈何伤势过重,再加上这件事见不得光,所以人死了。
    其实是在等一个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即便是横财。
    差不多就是一个小说的结构了。如果照着这个模子写的话,发现有许多细节把握不好,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致敬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欣赏并解析了这样的一部作品还是收获满满的。
    呐,想起过去看过的一些电影,怎么说呢?互相借鉴的痕迹是很明显的,但是不那么重要啦!放松些。
    这是场景与结构的学习,接下来还要看看细节怎么写。如情感驱动、承受危险、心理压力、视角切换。
    写一个细节,偏爱一个人,就会给他安排更多的活,只是为了能在他的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一件事发生了,一般都会有多个作用,如离目标更近了并离一些其他的东西更远了,或者离自己的目标更远了但离一些其他的东西更近了。写不下去的时候,反向思维可能会让自己避免强行解释,走反方向也许会柳暗花明。
    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出于对大自然演化的一种模仿,或许并无意为之,只因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模仿中获得快感(潜在的或显式的),我们在模仿中超越,如喜剧是超越悲剧的悲剧,悲剧是超越喜剧的喜剧。我们是自己,我们落后于自己,同时我们也超越着自己。你能发现,讽刺与赞美是一副皮囊,那么如何区分二者?我们于骄傲中讽刺,于苦难中赞美。为的是不偏不倚。我们为何发笑?一个正常的人很难让我们发笑,他必是一个可笑的人,这其实是一种悲剧,而我们却被逗乐了,同理,我们很多时候流泪,是因为发生了喜剧。无论名义上是喜剧还是悲剧,最终是逃不掉二者兼而有之。由顺境转入逆境的悲会更加悲些,由逆境转入顺境的喜会更加喜些,喜也悲也,不断变化,不知终点为何。
    我们无法理解一些事,那是因为时代久远,翻译过来变了味道,时过境迁是催化剂。哎!不必太过烦恼。
    你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环视四周,你都不会发现颜色缺失的地方。
    与其用杂乱无章的颜色填充全部空白,不如在大片留白下勾勒了了。画画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人物的性格会变化的,人物自己会先于读者知道这件事,于是猝不及防地改变了自己的行动,让读者大吃一惊。人物自己掌握着这两种性格,只是觉得前面的性格太过愚蠢,后面的性格更加精明,于是按照后面的性格做事,在这过程里,他自己是有心理矛盾的,这就在行动上体现了出来——犹豫不决。
    任务有两个,第一个是描述记录已发生的事,第二个就是估计判断可能发生还未发生的事。
    我不可能没有私心的,我是在搏一搏,顺便提升自己,两不耽误。又由于没有约束,来去自由,更能由心而动。
    如果两个事件是明显的因果关系,那就不是突转,如果要突转,那就把一些东西藏起来。最后都是归于因果的,但能产生突转效果,就不能事先说那么明白。
    在不可抛却的情感之上,开出一些不一样的花。
    相比于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抛弃了一些想法,记不得许多,现在的脑子是空白的。
    无足轻重的人的身上,发生不了什么悲剧,高高在上的人的身上,发生不了什么喜剧。剧,在突变里。
    只有事情的发展,没有表演。如此写会轻松一些。
    事物有两个面,但这两个面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五五开的。(莫比乌斯只有一个面emmm)
    我在构思人物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所有的人物都或多或少有我自己的影子,但是人一定是有的开朗有的害羞,怎么可能都害羞呢?所以很多情节就不像是塑造的人物做出来的,而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如何跳出这个局限性呢?真是,不实践的话,连最浅显的东西都会被忽略过去而导致自己实际上一无所知,发现问题说明,我还不错。行吧。
    但其实为了渲染人的复杂性,左右摇摆的情节是必要的,又为了准确描述一些现实之于标准的畸变,不得不这样为之。那就是,我们这一代确实是害羞者沉默者居多。
    极端能产生有看点的故事。所以有些不极端的,超级平常的开头,都是给自己练笔或者回忆用的。
    标准的序幕不如某个日记残片。
    哦原来当我们感觉一件事是可耻的时候,说明这件本来不是可耻的事情的价值在某一刻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以至于眼前我们无力承受,并将之称作可耻的事,这是一种自然的阻碍。
    有些事还是不要碰了。
    用理智的角度去看待感性的问题,需要读更多书,学更多的知识,结果会让人豁然开朗的。看清一个事物的全貌,你需要把视角拉远一些。
    一是自立,二是节俭,如此下去才有积累。鼓励挥霍,兴盛一时,最后必然两败俱伤。影响理性数据的事物,夹杂了太多感性。但是,毕竟有许多不一样的前提。所以由基础理论衍生出的现象可能略有不同了。
    嫉妒使我变形,我预支到了,这种嫉妒必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演愈烈,可是我无可奈何只能承受。似乎,我对这个世界的厌恶和对这个世界的喜爱是等值的。抱歉,也许我不是厌恶了,只是困了。
    草场与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