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的延福殿,这里是华妃吴秀娥的居住之所。此刻,赵立庆正在吃着她亲手煮的面。
“娥姐,每次吃你做的面,总能让我回想起那天苏醒过来后的场景。” 赵立庆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感慨。
“一晃已然十几年过去了,真可谓是造化弄人啊。” 吴秀娥心中有一丝幽怨。虽说住在这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可又能如何?倒不如当初那简陋的茅草屋,那时的他们整日里相依相伴,而如今,一两个月却只能相见寥寥一两次。
赵立庆的心中也在暗自感慨:倘若自己没有穿越过来,此刻想必是按部就班地过着小公务员的平淡日子。自己的到来让这大宋变得与历史上大相径庭,也不知会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陛下,德儿长高了许多,也变得强壮了。他说很喜欢待在那边,以后还想要当大将军呢。” 八皇子赵德乃是吴秀娥所生,今日仅回来停留了一个下午便又离去了,吴秀娥的心中满是不舍。
赵立庆喝完最后一口汤,说道:“朕去看过他们的训练了,德儿虽说年纪最小,但在一众兄长之中也毫不逊色。”
“臣妾听德儿说以后会有会冒烟的车,一个日夜能跑两千多里,真的会有这样的车吗?” 吴秀娥太久没有见到儿子,言语之中句句不离儿子。
“娥姐,当年在奶奶墓前晕死过去后,我去到了另一个地方,那里可不只有能日行几千里的车,还有能在天上飞的,甚至人都能去月亮上呢,总之有好多现在不曾有的东西。”
“哪有如此神奇的事情,就知道哄臣妾。水都准备好了,先去洗澡吧。” 吴秀娥自是不信,毕竟这般神奇之事,任谁听了都会觉得难以置信。
是啊!这种事谁能相信呢。赵立庆无奈地笑了笑,“好,去洗澡,很久没有一起洗了,来给我捏捏肩。”
几日后,在大兴殿的朝会上,待商议完一些事宜后,开封府伊吕希汉出列奏道:“官家,这几日城东的织造坊里总是冒烟,此等异样状况应当派人前去调查。”
城东的织造坊隶属于四海贸易,若是其他商行,吕希汉早就直接派人过去查个究竟了,但对于四海贸易,他却不敢贸然行事,所以才需先请示皇上。
赵立庆笑道:“那边确实有个新奇的物件,诸位相公稍后带上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过去瞧一瞧,散朝。”
“陛下万岁,大宋万年。” 群臣纷纷躬身行礼。
汴京城东的织造坊外,邱业正站在大门口耐心等候,方才宫里已经派人来通知,一会儿会有众多官员前来。
没过多久,只见几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驶来,众高官下车后,邱业连忙上前行礼,“见过诸位相公,请跟小人过来。”
众人皆是一头雾水,全然不知这里究竟有何新奇之物,但远远便能看到织造坊内有一根烟囱正冒着烟。
然而,很快他们便被眼前的场景震惊得目瞪口呆,眼睛差点掉落在地上。
皇宫的紫宸殿内,赵立庆正坐在会议桌旁,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一列木头火车。不得不说,这时代的工匠着实心灵手巧,仅仅三天的时间,便能雕刻出如此惟妙惟肖的小火车。
“陛下,三院诸相公和六部尚书求见。” 太监童贯躬身禀报。
“这么快就回来了?叫他们进来吧。” 赵立庆早有预料,他们看完蒸汽机后,必定会急切地来见自己。
众人进入殿内,看到皇帝正在摆弄着什么东西,皆感到好奇不已,但都先恭敬地躬身行礼,“拜见官家。”
“看完了?如果把那东西装在这个车上,诸位觉得如何?” 赵立庆头也不抬,依旧继续摆弄着小火车。
众人一时间根本不明白皇帝此言何意,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赵立庆抬起头说道:“别愣着了,都过来看看。”
十八个大宋官职最高的人,这才如梦初醒,纷纷围在会议桌旁,仔细地查看那列小火车。
半晌,苏轼询问道:“官家,是要把那个蒸汽机装在这个车头,然后拖着后面的车厢行驶吗?”
赵立庆笑道:“才这么一会儿,苏相就看明白了。诸卿,先坐下再说。”
“谢官家。” 众人纷纷落座。
“诸卿刚才在制造坊看到的东西,有什么感想?” 赵立庆很想听听这时代的人,第一次看到蒸汽机时都有哪些看法。
“官家,简直太神奇了,可以不依靠任何外物,只需烧火即可,而且转动的速度如此之快,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韩琦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慨。
王安石也不禁感叹道:“真没想到把水煮沸后产生的热气竟然能有如此惊人的力量。”
众人纷纷发表着自己心中的感慨之言……
“诸卿,朕宣布大宋从此进入蒸汽时代,以后除了有蒸汽织造机,还会有蒸汽车、蒸汽船。”
“官家,这个蒸汽车是要在这种专门的路上行驶吗?” 工部尚书梁焘从刚才起就一直在研究小火车下面的轨道。
“嗯,蒸汽车朕命名为‘火车’,需要行驶在这种轨道路上面,一个时辰大概能跑一百多里吧,而且运货量极大。武器院那边已经在铺设轨道路了,过些日子你们就能看到真正的火车。”
“官家,这火车一个时辰能跑一百多里?” 富弻对此表示怀疑。
“富相,朕说的还是比较保守的,如果用最大的动力,都不止一百多里,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赵立庆也不想过多解释,毕竟到时候眼见为实。
苏轼奏道:“官家,既然有这样的好东西,不知您有什么打算?”
“朕想在全大宋都修上轨道路,让火车能跑遍大宋的疆域。但这并非易事,先修两条这样的轨道路吧,一条连接海州港,另一条就修到鄂州,都沿着原来的主干道修过去,且距离都不算远,从汴京到海州只有一千里,鄂州也不到一千两百里。梁尚书,你们工部要先派人勘察。”
“是,官家。” 梁焘起身行礼。
赵立庆摆手示意梁焘坐下,接着说道:“修这种轨道路需要铁轨,到时候会用到很多钢铁,诸卿要多筹备一些。”
“官家,近年来又在山西省和山东省开采出几个大型铁矿,应当足够两条轨道路所用。” 苏轼立刻回应,不给其他人反驳的机会。
王安石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官家,如果修成这两条路,火车将替代运河,能源源不断地把南方的粮食及其他货物运送至京城,那几十万河工将失去生计,即便给他们分田地,恐怕他们也不会种地。”
“王相,南方的粮食通过运河到达汴京要将近一个月,而火车从鄂州到汴京可以说是朝发夕至,海运到海州港的粮食货物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大势所趋。那些河工也可以安排一部分从事江南运送至鄂州的差事,再安排一部分改走海路就行。” 那天从武器院回来后,赵立庆就把这些事情仔细想了一遍。
兵部尚书林希奏道:“官家,这蒸汽机要用在船上,那正在建造的那些船是否要先停工?”
“不用停工,目前已经开始建造的船继续造完。过些日子先在海州建造一艘由蒸汽机推动的战船,海上不比陆地,还要做很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