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朱元璋。
朱棣、朱高炽、姚广孝等人也很纳闷。
一条鞭法,为大明续命一百年,问题不大。
可为何只有六十年,大明还是没能突破历史周期律中的三百年大关?
杨帆说道:“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
“他出任内阁首辅十载,推行改革,得罪既得利益者。”
“张居正一死,他的反对者就扑上来撕咬清算,弹劾他是奸臣。”
“说句难听的,这十年,也是张居正专权的十年。”
“万历亲政后,对张居正架空他的专权行为十分不满,下旨抄家,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被逼自杀。”
杨帆发出一句感慨。
“当年商鞅变法,商鞅虽死,可变法依旧,秦国强势崛起。”
“可随着张居正的死,一条鞭法也逐渐荒废了,大明的财政收入一天不如一天。”
朱元璋眉头紧锁,有愤懑,有遗憾。
架空大明皇帝?
这还了得。
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万历年少,张居正又没跟曹操那样谋权篡位,而是为大明续命。
朱元璋目光灼灼看着杨帆,“老杨,你怎么看张居正此人?”
杨帆实话实说。
“站在万历的角度讲,张居正对自己太过苛刻,而且拿走了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清算他也没什么不对。”
“我承认,张居正身上缺点很多,他也贪,他也狂,他也任性。”
“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他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他是一个能忍受世人的不理解,甚至唾骂,为国家计,勇敢和自己的利益集团分道扬镳,甘愿接受身后骂名和千夫所指。”
“他不仅有实现抱负的格局和运气,更有那些所谓圣贤没有的扶大厦之将倾的手段和能力。”
“他是大明第一能臣。”
“然,世间已无张居正。”
朱高炽和姚广孝沉默,皆为一条鞭法,为张居正惋惜。
而朱元璋和朱棣却是心情复杂。
一方面痛恨张居正专权恶行,一方面又叹息他为大明所作的努力。
见杨帆给予了张居正很高评价,朱元璋问道:“看来老杨你非常赞同一条鞭法。”
杨帆却摇了摇头。
“一条鞭法并非完美之法,只能救得了一时。”
“用好了,是救国良药,用的不好,却是灭国毒药。”
朱棣急切问道:“有哪些弊端?”
“一条鞭法征收白银,可大明不产白银,百姓只能拿着粮食物产去跟士绅商贾兑换。”
“你们觉得士绅商贾会等价兑换吗?”
“此时不割韭菜,何时割?”
一提到士绅、商贾,朱元璋咬牙切齿。
“自古以来,这帮人良心喂了狗,只知道喝老百姓的血,吃人不吐骨头。”
“百姓被地主先割一波韭菜,交上碎银烧铸官银,火耗再被官府割一波,着实凄惨。”
“而且,那些没有良心的地主,会把税收转移到佃农身上,别说生活了,佃农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问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再好的政策,执行歪了,只会导致怨声载道。
朱元璋一脸凝重,看向杨帆的眼神变得复杂难辨。
朱高炽叹息道:“能想出一条鞭法,后人为我大明做了最大努力的补救。”
“如果换成是我,估计很难想出这种办法。”
朱高炽刚才自己悄悄复盘过,如果是自己面对后世的土地兼并,还真想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杨帆嗯了一声。
“张居正毕竟只是大臣,其实一国之君才是推行变法改革的最大推力。”
朱元璋敏锐捕捉到了杨帆的信息点。
“老杨,咱你的意思是有比一条鞭法更完美的办法?”
杨帆却道:“太祖爷,你要明白,任何变法都只能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姚广孝非常赞同这句话。
是啊。
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没有朝代能跳出历史周期律。
朱元璋目光死死盯着杨帆。
“你们后世之人既然能知道一条鞭法的弊端,肯定会有比一条鞭法更好的法子。”
朱元璋救明心切。
杨帆却道:“我说出来,太祖爷敢施行吗?”
“有何不敢?只要利于咱大明,咱就敢,谁敢不听,咱就杀。”
“把所有反对的人都杀了,不就没人反对了吗?!”
杨帆悄悄竖起大拇指。
还得是朱元璋。
“那我就说了,你们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