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无妙计可施
作者:森海如烟   重生为北汉燕王最新章节     
    天羽凤凰枪的枪尖,几乎贴着东川王喉头,那森冷的寒光犹如九幽之气,逼得东川王全身颤抖,毛孔瞬间竖立。
    自从修炼至枪法大成以来,张绣首次在沙场上展露身手,他深感自己对枪械操控的掌控更加炉火纯青,若是以往,断难达到如今这般收放自如的境地。
    这一切成就,离不开师兄敖烈无私传授《鬼谷十三篇》,并时常分享自身感悟,使张绣得以独自领悟其中奥秘。
    张绣回首望向敖烈,眼中满是感激之意,随后转向东川王,脸上已换作如同修罗般的冷漠神情,沉声道:“尔,已是吾之阶下囚。”在这江湖世界里,弱肉强食乃恒久不变的定律,唯有强者方能主宰一切,弱者只能俯首称臣。
    东川王望着张绣,满脸惊惧,他实在想不通这位青年究竟是何来历,在敖烈麾下竟从未听闻有过此人。
    带着不甘与恐惧交织的声音,东川王颤声问道:“本王欲知,擒我之人是谁?”
    张绣面色冷峻,口中淡淡吐出六个字:“北地枪王,张某。”此刻的他,威猛的武艺配上冷酷的表情,宛如从九天之上降临的杀神,给在场的所有高句丽人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是独属于张绣的标记。
    张绣突然发难,一举擒获东川王后,高句丽士兵再无斗志,纷纷跪地投降。
    此等辉煌战绩,实乃多重因素所致:先前的天意显现以及高句丽民众的感召,为张绣铺就了胜利之路。
    否则,纵然张绣英勇无敌,也无法在四万高句丽士兵的包围之中,如此轻松地擒住东川王,只怕还未靠近,便已被乱箭穿身。
    然而,世间并无假设,也因此成就了张绣今日赫赫战功。
    接下来的事宜变得顺理成章,敖烈果断擒拿了一批效忠东川王的将领,待高句丽民众散去后,即刻下令处决。
    而对于其余将士,敖烈则以国士之礼相待,保留了他们的官职和家产,并谆谆教诲一番,要求他们今后为大汉效力,而后允许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
    次日,东川王被五花大绑押往丸都城中心广场,诸葛亮手持布告,历数东川王十宗罪行,随后由高句丽本土将士将其斩首示众。
    这些罪状皆出自诸葛亮夜以继日倾听高句丽民众倾诉后整理而出,条条皆为死罪。
    随着东川王人头落地,其残酷统治宣告终结。
    高句丽人民即将迎来崭新的时代。
    无数高句丽子民涌入街头巷尾,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可见在东川王的压迫下,他们心中的冤屈与愤怒早已压抑至极,即便没有敖烈的讨伐,不久之后,高句丽亦必将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将东川王赶下王位。
    人心向背,敖烈厚待高句丽子民,视他们为同胞般平等对待,不视其为奴仆,还将大汉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他们,并从东川王的残暴统治下解救了他们,使得广大高句丽民众对敖烈感激涕零。
    于是,当敖烈大军在丸都休整两日后,决定挥师北上,前往平定扶余时,不少高句丽将士主动请缨,愿随同敖烈一同出征。
    更有许多百姓,纷纷捧出家中珍贵的食物钱财,聚集在丸都城广场,竭尽全力支持敖烈的北伐行动。
    这一情景,令敖烈和诸葛亮等人始料未及。
    他们未曾想到,一念之善,竟会赢得高句丽子民如此热烈的支持与拥戴。
    高句丽人民的反响,也消除了他们心中的一大忧虑。
    此前,他们一直犹豫是否要在高句丽留下汉军驻防,若留,则担心日后高句丽人叛乱;若不留,则害怕激起当地民众的反感,加之敖烈仅率一万五千兵马,留多留少,均难以起到太大作用,且可能影响对扶余的作战。
    如今,问题迎刃而解,民心所向之处,无需任何武力束缚。
    于是,敖烈决定仅留下两位主持大局的人物,稳定高句丽局势,其余汉军将士,除必要的亲卫外,一律撤回。
    经过与诸葛亮商议,他们决定留下张绣与邓芝,二人共同负责稳定高句丽局势,整治境内各项事务。
    张绣一战成名,在高句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邓芝擅长政务,智计超群,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领军作战,都能胜任愉快,由他们二人携手治理高句丽,必能使高句丽短期内焕发新生,并成为敖烈大军坚实的后盾。
    对于高句丽军民的意愿,敖烈也作出了相应安排。
    首先,严禁汉军接受百姓自发提供的财物,违者严惩不贷;其次,对于志愿加入北伐扶余的将士,敖烈予以表彰和安抚,并遣散大部分人,让他们协助张绣、邓芝留守丸都,仅挑选五千精锐随军北上。
    整顿完毕之后,敖烈一刻未曾停留,立即踏上了一场江湖征程。
    平定高句丽的战役已耗费十余日光阴,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里,他还需接连荡平扶余,力挫东部鲜卑,时间对他来说,犹如沙漏中的砂粒般紧迫。
    扶余的历史远超高句丽,其疆域更为广阔。
    早在西汉初期,扶余人便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并向中原大汉俯首称臣,数百年间始终尊奉大汉为天朝上邦,对其敬仰有加。
    得益于大汉的扶持,扶余得以稳固且快速发展,成为北方疆域内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然而近年来,由于大汉内部战乱不止,奸佞当道,国力衰微至极,扶余现任国主尉仇台趁机断绝了与汉朝的关系,不再视自己为大汉附属国,转而勾结辽东太守公孙度,侵占了北疆大片肥沃土地,野心勃勃,欲自立为一方霸主。
    与高句丽不同,扶余人崇尚武勇,想要征服扶余,仅凭智谋远远不够,唯有以武力示威,让他们痛彻心扉、恐惧不已,方能使他们真心归顺。
    因此,对于攻打扶余一事,即便是智者如诸葛亮,也无妙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