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稻子熟了
作者:可可红茶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够了够了,让我缓缓。”宋芫整个人都不好了,直想掐着人中。
    穿越到古代后,他才深切体会到税负之重,难怪连孔老夫子都曾感叹:“苛政猛于虎也。”
    他抬起手,重重地拍在二林的肩膀上,突然说出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哥全靠你带飞了。”
    二林虽然一愣,但很快就领会了宋芫的意思,他苦笑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
    “我尽量。”最后二林说。
    麦子再晾晒一天,就能收起来了。刚收完麦子,宋芫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稻子也该收了。
    一想到还有六亩的稻子等着他收割,宋芫就想躺回去了。
    宋芫咬咬牙,心中暗自鼓劲:“不就是六亩地,干它的!”
    他迅速爬起来,叫上石头,还有之前插秧时来帮忙过的两个大哥,一起过来收稻子。
    石头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农活,正好有空。
    还好宋芫家的稻子,比别家种得晚了大半个月,否则如果赶上家家户户都在收麦子的时候,想摇人都摇不到。
    时间进入了八月,清晨的空气变得更加凉爽。宋芫戴上草帽,拿起镰刀,便出门了。
    二林正在忙着做早饭,而二丫则要等到丫丫醒来,喂她吃过米糊后,才能空出手来干活。
    宋芫到了田间,他们已经割完了半亩地的稻子。
    冬生一家也来得很早,但冬生并没有参与割稻,而是被安排去甩打稻子。
    石头考虑到冬生只有一只手,割稻不便,便特意让他甩稻子。
    冬生知道石头是出于好意,便没有拒绝。对他来说,只要能帮得上忙,不管是割稻还是打稻,都是一样的重要。
    那打稻子用的拌桶,不知是从谁家借来的,旁边悬挂着一张竹席,以防稻谷在甩打时四散飞扬。
    宋芫索性放下了手中的镰刀,帮忙着一起打稻子。
    随着一声声有力的甩打,稻穗在空中划出沙沙的响声,金色的谷粒宛如细雨般纷纷扬扬,落在铺好的席子上。
    一亩稻子割完后,拌桶里也堆满了稻谷。用簸箕铲起,装进麻袋,再扛上平板车。
    宋芫推着满载的平板车,对冬生说:“我先回去了,顺便吃个早饭,冬生你们吃了没?”
    冬生道:“已经吃过了。”
    “那好。”宋芫又提高了声音,向其他几位大哥询问:“大哥你们吃过早饭了吗?”
    大哥们听到他的喊话,也大声回应:“我们都吃过了。”
    稻谷直接被拉到了牛家的院子,铺开在地上晾晒。
    牛婶拿着钉耙走过来,帮忙将稻谷耙开。
    “婶子,这里就辛苦你了。”宋芫感激地说。
    牛婶爽快地回答:“你中午也别自己做饭了,都来我这边吃,还有别忘了把丫丫抱过来,我帮你照看。”
    “好嘞。”宋芫快速回到家,二林已经煮好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面疙瘩。
    丫丫刚刚醒来,咿咿呀呀地说着话,显得十分可爱。
    吃过早饭,宋芫抱起丫丫,送到对面牛婶那里,交给她照顾,然后带着二林和二丫,再次下田忙碌。
    回到田里,阿牛他们几个已经又割完了半亩地,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而冬生那边,由于只有他一个人在打稻子,自然跟不上六个人的割稻速度,田地里已经堆起了几堆稻穗。
    毕竟,打稻子是一项需要极大力气的活,冬生一个人面对六个人的割稻量,除非他有三头六臂,否则确实难以跟上。
    随着宋芫和龙凤胎的加入,打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半个时辰后,宋芫的右手已经甩得酸痛,他不得不换左手继续。
    转头看向冬生,他依旧默默无声,紧握着沉甸甸的稻穗,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额头滑落的汗珠。
    他的嘴唇干燥得起了皮,显然已经很久没有补充水分了。
    宋芫皱眉说:“冬生,你快去歇歇,喝口水,过一会儿我们换去割稻,让他们过来打稻子。”
    冬生扯着干燥的嘴角,点点头,坐在田埂边,拿起水壶,大口地喝着水。
    尽管他尽力掩饰,但颤抖的左手还是暴露了他的疲惫。
    接着,宋芫与阿牛他们换了过来,由他们来甩稻子,而宋芫和冬生一家则转去割稻。
    两组人轮流作业,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总算勉强割完了三亩地。
    到了晌午,牛婶的声音传来,叫他们回去吃饭,宋芫扛起两麻袋稻谷装上车,推着回了家。
    晌午吃过饭,宋芫也没歇着,让牛婶煮一锅绿豆汤,又继续下地去了。
    争取今天就把六亩地稻子全部收了。
    午后的太阳如同烈火,晒得宋芫头晕目眩。
    在树荫下休息时,他终于忍不住从冰箱中取出一块冰块含在嘴里,那股瞬间的清凉让他精神一振。
    冰块在口中缓缓融化,宋芫闭上眼睛,感受着那股清凉在喉咙深处蔓延,仿佛有一股清泉在体内流淌。
    他轻轻地吐出一口气,仿佛连同热气一起被释放出去。
    树荫下的微风轻拂,带来了一丝凉意,宋芫靠在树干上,享受着这短暂的宁静。
    好累啊,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当然他也就想想而已。
    连龙凤胎都没喊一声累,他这个当大哥的先躺下了,以后哪还有颜面教育几个弟妹。
    冰块渐渐融化,喉咙的干渴得到了缓解,宋芫睁开眼睛,重新振作起来。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抓起镰刀,又下了田里。
    随着太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可田里还剩下半亩地的稻子没割完。
    大家都不想再拖到明天,而是借着落日的余晖,一鼓作气把最后半亩地割完。
    宋芫丢下手中的镰刀,兴奋地扑向稻草堆,像个孩子一样在上面打滚。
    “欧耶!终于干完,收工了!”他欢呼着,声音中满是解脱和喜悦。
    石头哥看着宋芫的兴奋模样,忍不住笑了:“你们看小宋,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尽管大家都显得有些疲惫,但宋芫的快乐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哥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冬生爹娘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心中的重担似乎随着最后一束稻子的收割而消散。
    在夜色中,他们几乎是飘着脚步回到了家。
    牛家已经点亮了油灯,随着牛婶一声吆喝:“吃饭了!”
    大家颤颤巍巍地伸出筷子,打了一天稻子,他们的手都差点握不住筷子了。
    饭后,宋芫先送大哥们离开,每人给了三十文工钱。
    对于这样辛苦的体力活,宋芫觉得给二十文都太少,心中过意不去,最终还是决定给三十文钱。
    最后送冬生一家回去时,宋芫没有给工钱,而是给了冬生一个小纸包,叮嘱他:“你拿回去后,每天拿一点泡水喝。”
    夜色中看不清是什么,摸着只是小小的一包,冬生没有拒绝,默默地收下了。
    回到家,借着油灯微弱的光线打开纸包,冬生顿时愣住了。
    冬生爹娘也累得不轻,他们眼睛在夜里看不太清楚,就问道:“是啥东西啊?”
    冬生咬了咬唇,轻声说:“是参须。”
    冬生爹娘也愣住了,随后眼中泛起了泪光。
    小宋真是个好心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