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取名
作者:可可红茶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二林二丫只能算小名,平时在家里叫叫也就罢了,出门在外肯定要称呼大名。
    尤其对于二林来说,日后参加科举考试,总不能在考卷上留下小名。
    宋芫先征求二林的意见:“二林,你有想过再取名字吗?”
    二林想都不想说:“大哥,你帮我们取名字就行。”
    宋芫挠头问道:“我来取吗?不如让夫子替你取一个名字。”
    “长兄如父,”二林十分认真说,“自然是由大哥取名才对。”
    二丫在一旁插话:“我也要取名字吗?我想叫宝珠。”
    宋芫嫌弃说:“俗气。”
    二丫不服气地反驳:“宝珠哪里俗气了!”
    “哥,我就要叫宝珠!”
    宋芫捂了捂耳朵:“你让我想想。”
    见二丫小嘴一撅,宋芫赶紧说:“我好像听到丫丫醒了,你去看看。”
    二丫狐疑:“醒了吗?”
    她进里屋一看,小家伙正在床上蹬着小腿,自己一个崽也玩得很开心。
    “小妹你饿了没有?”二丫摸摸她肚皮,小肚子瘪瘪的,显然已经饿了。
    随后二丫忙着喂丫丫吃羊奶,将取名的事抛之脑后了。
    倒是宋芫心里一直惦记着,他跟二林借了本诗经翻了翻。
    第一眼就看到:“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文茵?”很快宋芫又摇头,不行不行,这名字文静秀气,一点不符合他家二丫的性格。
    接下来又是“嘉柔”、“婉仪”、“静姝”,都被宋芫一一否决了。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好像“岸陵”、“薄言”都不错,先记下来。
    还没给他们取好名字,转眼间又到了月底,宋芫特意挑了三十这日,去了趟县城。
    夏日天亮得早,卯时出发,到云山县时也才巳时。
    宋芫不着急去灭霸帮,先悠闲地逛了逛街市,他特意挑了今天来县城,为的就是赶逢十小集。
    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在经过一个小摊时,宋芫停下了脚步,目光落在摊主身上,感觉有些眼熟。他一想,这不是之前卖给他种子的小贩吗?
    小贩热情地招呼道:“客官,看看有什么需要的?”
    宋芫问道:“你这里还有种子吗?”
    小贩也认出了宋芫,曾在他摊位上购买过种子的大客户。
    他急忙回答:“有的,有的,都是刚从南方带回来的新鲜种子。”
    宋芫种了一段时间菜,对于常见的瓜果蔬菜种子,他已能分辨一二。
    当他看到袋子里都是些普通种子时,不免有些失望,于是问:“有没有一些比较稀有的种子?”
    小贩听后,便贴心地询问:“您想要什么种子?下次去南方时,我帮您捎回来。”
    宋芫提到了几种从海外传入的种子,其中包括番茄。
    据说,番茄刚传入国内时,和辣椒一样,最初是作为观赏植物,后来才逐渐被用作食材。
    于是,宋芫又向小贩详细说明了他想要的种子,并让他留意那些观赏植物。
    小贩点点头表示记下了。
    要是能找到自然更好,找不到他就往山里埋几粒番茄籽,等结果了,就当从山上摘来的野果。
    宋芫越想,越觉得这法子不错,下次去摘果子的时候可以偷偷丢一些番茄籽。
    宋芫又看了看摊子上的其他东西,挑挑选选,最后买了两件东西。
    路上看到有卖小馄饨,他便找了张凳子坐下,点了两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老夫妻,他们的脸上布满了如沟壑般深邃的皱纹,但笑容慈祥而和善,让宋芫感到无比的亲切。
    宋芫不由得想起爷爷。
    爷爷退休后,依然闲不住,去当义工给人做饭,就算累,也每天乐呵呵的。
    小馄饨都是现煮的,用大骨头熬制的浓汤,桌上还有腌萝卜、酸豆角等小菜。
    不一会儿,一碗碗香气四溢的小馄饨就煮好了。
    婆婆端着两碗馄饨过来:“小伙子,这是你的馄饨。”
    宋芫用筷子夹起一只小馄饨,只见馄饨皮擀得很薄,轻轻一咬,便能感受到那滑嫩的口感,而肉馅鲜美,汤也很香浓。
    两碗小馄饨下肚后,宋芫感到有些饱足,于是他决定再逛逛集市,顺便消消食。
    一路溜达到了县衙,来过几次,他也跟门房熟悉起来。
    “你们少爷又上学府了?”
    门房笑呵呵说是。
    宋芫照例递出一封信和两样吃的:“麻烦转交给你们少爷。”
    门房收下东西,又道:“少爷猜到你这几日可能要来,也有东西要转交给你,你等会。”
    他说完,进去取了个包袱出来。
    宋芫接过来掂了掂,发现还挺重的,然后他跟门房道别,径直去了灭霸帮。
    大门紧闭,他轻敲了几下。
    王伯来开门,看到是宋芫,便朝里面喊道:“小宋来了。”
    紧接着,钟会大步流星地走了出来。
    宋芫惊讶地问:“钟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也是前几天刚回来的。”钟会看起来晒黑了不少,但精神头很好,“先进来再说。”
    进入正厅,宋芫发现鹰哥、陈堂主、沈堂主几人都在。
    桌上还摆着未收拾的碗筷。
    鹰哥首先开口:“芫弟,坐这里,吃过饭了吗?我让厨房再做几道菜过来。”
    宋芫坐下,连忙道:“不用不用,我已经吃过了。”
    沈堂主迅速清理了桌面,然后吩咐人重新泡了一壶茶。
    鹰哥又说:“我猜你这几天会来,所以特意在家等你,哪儿都没去。”
    闻言,宋芫随口一问:“是有什么事要找我?”
    鹰哥自然说:“我们兄弟俩这么久没见面,自然要好好地坐下来长谈一番。”
    宋芫急忙摆手:“下次吧,今晚我还得回家,家里的孩子还小。”
    鹰哥有些遗憾地说:“那好吧。”
    宋芫转头问钟会:“钟哥,事情还顺利吧?”
    钟会递过来一本账本:“你先看看账本。”
    宋芫接过账本,迅速翻阅了几页,看到最后的数额,他震惊地说:“四百两?!”
    钟会叹了口气:“可惜我们去得太晚,刚刚开始将生意铺展开,方子就被人破解了。而且府城的人工成本高,管理起来也困难。”
    钟会还带了几个兄弟过去,即便如此,他们的摊位都险些被砸。
    没有丝毫人脉,就想在府城站稳脚跟,实在是太难。
    这事正给心思活络的钟会,狠狠泼了一盆冷水。
    做生意还是不能急,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行。
    宋芫一边听着,一边翻看着账本。
    豆皮每斤卖六文钱,只比之前的价格高出一文。
    油豆腐因为经过油炸,价格自然要贵一些,但成本也随之增加。
    钟会尽量将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毕竟是豆腐制品,再怎么贵,也不可能比猪肉更贵。
    钟会忽然开口:“对了,我这次在府城,还听到一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