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催芽
作者:可可红茶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想摸摸匾额,希望能沾点喜气。
    宋芫见状,嘴角微微抽搐,随即提高了声音:“大家别争,别争。”
    他接着说:“想摸匾额沾喜气的,排好队,一人只许摸一下,不许多摸。”
    听到宋芫的话,众人迅速排成一队,村长作为德高望重的长辈,自然站在了队伍的最前头。
    村长颤颤巍巍地伸出手,轻轻地触摸着匾额上的字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好,好极了!”他激动地说,“今后我们张家村在十里八乡都能昂首挺胸了。”
    消息甚至传到了年迈的老族长耳中,他在家人的搀扶下也来到现场,摸了摸匾额。
    “小宋这孩子真不错,是我们张家村的好儿郎。”老族长赞叹道。
    宋芫心中嘀咕,前些日子请你做见证人时,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说什么“宋家那破皮无赖”,现在又改口成了“张家村口好儿郎”了。
    待村民们看过热闹,都渐渐散去后,牛叔一家也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匾额。
    阿牛嘴严得很,没有向他爹娘说出实话。
    因此,牛叔牛婶至今都认为那大虫是宋芫捕杀的。
    “小宋真是长大了,现在比你爹还有出息。”牛叔感慨地说。
    宋芫谦虚地回道:“只是运气好而已,我哪能跟我爹比。”
    匾额是用实木制成的,颇有分量,全子举了半天,感觉有些吃力:“小宋,这匾额我帮你拿进去吧。”
    宋芫叉着腰环视一眼屋内,发现竟然一时找不到适合挂匾额的地方。
    宋芫挠头想了想说:“要不就先放床底下吧。”
    等下半年建了新房,再将匾额挂起来。
    全子听了,吃惊道:“放床底下?!”
    这真的合适吗?
    可是县令大人题的字啊。
    这时,二林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放在凳子上,靠墙放着吧。”
    暂时只能这样了。
    举了半天匾额,全子心满意足,喜滋滋地回去了。
    宋芫忽然想起什么,喊道:“二林,把院子的门闩上,谁来了都不许开门。”
    说完,他感觉脚背一沉,低头一看,原来是狗剩又趴在他脚背上。
    他拎起狗剩,看着巴掌大的小狗崽,他叹气道:“狗剩啊狗剩,快点长到你娘那么大吧。”
    到时候把狗往门外一拴,谁都不敢接近他家院子。
    接下来几日,因为宋家一直闩门闭户,那些晚些时候才听闻消息,想要来摸匾额的人,都被挡在了门外。
    宋芫也因此清静了不少,这几天他就在家里监督二丫学习。
    自那次深夜谈话后,二林也重新拿起书本,开始复习,并且每天也会抽时间教二丫认识十个新字。
    在宋芫监督下,二丫不敢懈怠,边写边小声念着:“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呜,好难。”
    宋芫瞥了一眼她写的字,轻轻敲了敲桌面,提醒她:“‘章’字写错了,上面是‘立’,下面是‘早’,你少了一划。”
    二丫皱起小脸,认真检查后发现确实写错了,赶紧给“章”字补上了一划。
    虽然识字的过程很痛苦,二丫也没有再撒娇说不学了,原因是前两日,在黄员外家当丫鬟的张月儿回来探亲。
    二丫跑去询问她,得知黄员外家的规矩,与大哥说的大差不差。
    原来大哥真没有骗她。
    尤其是当张月儿听说她开始学习识字时,脸上不自觉流露出的羡慕之情,一下子刺痛的二丫的眼。
    这时,二丫才意识到能够读书识字是多么宝贵的机会。
    因此尽管识字的过程再痛苦,二丫也咬着牙学下去。
    宋芫也感觉到二丫变得更加懂事,每天除了照顾小妹丫丫,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毛毛躁躁。
    仿佛是一夜之间,长大了起来。
    可能是因为营养跟上了,龙凤胎的身高有了明显的增长,脸上也变得圆润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显得面黄肌瘦。
    看着二丫逐渐长开的小脸,宋芫心里盘算,再过两年,就给二丫聘请一位女夫子。
    除了教授二丫读书识字,还有负责照看她的日常生活。
    他和二林毕竟都是男性,男女有别,有些事情,他们确实不太方便开口,由女性长辈来引导更为妥当。
    完成十个大字的练习后,二丫便兴冲冲地出门,去找她的小姐妹们玩耍。
    近来,她特别热衷于向小姐妹们讲述大哥打虎的英勇事迹。
    故事一传二、二传四,虽然传到最后,故事的内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村民们依旧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宋芫最近一直待在家里,对外面各种离谱的传言一无所知。
    这几日他忙着给谷种催芽。
    谷种晾晒一天后,然后在干燥、阴凉的角落放一晚,清晨起来,先用盐水洗一洗,并用笊篱捞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瘪谷。
    白天,他将种子在水中浸泡,到了晚上再捞出来摊开,如此反复几次,谷种便开始陆续发芽。
    这时,就差不多可以播种了。
    至于小麦,就不需要催芽这个过程,只需将土地翻耕后,直接播种即可。
    昨天,阿牛已经帮他种下了两亩小麦,这让宋芫省心不少。
    至于剩下的两亩中等田地,他不打算再种植小麦,而是改种花生。
    花生不仅可以食用,还能用来榨油。
    植物油在前朝就已经开始被广泛食用,如今常见的有麻油、豆油、菜籽油、茶油等,花生油却是没怎么见过。
    花生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种植,近期才传入中原,极少有农户专门种植,而且传统的花生粒较小,出油率不高。
    他厨房里的花生是经过多代改良的品种,产量远比传统的花生要高得多,出油率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实现食用油自由的生活,花生必须得种上。
    宋芫在家中休养了四日,小腿上的伤口也逐渐愈合。
    这天早上,他用簸箕装着发芽的谷种,叫上阿牛一起去水田。
    二丫也跟过来看怎么播种,看见阿牛,她眨了眨眼睛,突然说:“阿牛哥,月月姐前几天又回来探亲了。”
    阿牛挠了挠头,带着羞涩的神情回道:“我,我看到了。”
    二丫接着说:“她又问起你啥时候去黄员外府上,我跟她说,你最近在帮我大哥种田,没时间去黄员外府上,她听后好像有点失望。”
    阿牛闻言,突然沉默下来。
    这让宋芫有一瞬间的心虚,糟糕,他就好像戏曲中,阻碍小情侣见面的恶毒王母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