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顾千帆
作者:可可红茶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顾千帆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家族经营着布料生意。自幼便显示出过人的才智,人人都说他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然而,按照当朝的律法,商户三代之内不得参加科举。
    男主父母不忍心他的才华被埋没,就将他过继给了远房的亲戚。
    男主也从此被迫改称自己爹娘为堂叔堂婶。
    他进入私塾学习,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聪慧,不仅学业成绩优异,在外还颇有神童之名。
    如果按照正常套路发展,男主求取功名之路,也是一帆风顺。
    但男主是重生回来的。
    文中并未详细描绘他前世的境况,只提到他在考取举人后,急匆匆地前往京城参加考试,结果不幸遭遇意外,然后重生回来。
    自此,顾千帆的人生仿佛开启了开挂模式。
    他在十三岁时考中童生,十六岁成为秀才,十九岁中了举人,最终在二十岁时高中状元,成为当朝唯一连中六元的传奇人物。
    而二林则是他人生中的对照组。
    每当顾千帆考中案首时,二林总是紧随其后的第二名。
    无论二林如何努力,始终无法超越顾千帆。
    同样才华横溢,却总是被男主光芒所掩盖,以至于外人每每提及“神童”一名,只会记得顾千帆,而不知宋二林。
    如果仅仅是这样,或许还没有那么让人意难平,但后来发生的事情,才真正摧毁了二林。
    想到这里,宋芫不禁感到心痛。
    这一次有他在,二林定能避免小说中的悲惨结局。
    那些本应属于他的荣耀,都将一一归还。
    看到宋芫沉默许久,二林忍不住问道:“大哥,你认识我这位同窗吗?”
    “不认识。”宋芫故作担忧说,“我只是担心你在私塾里,会因为家境而受到轻视。”
    原来大哥是担心自己在私塾受到歧视,二林连忙解释:“没有这回事。”
    “同学们私下里都很照顾我,就算同窗之间有矛盾,夫子也不会坐视不理。”
    “那就好了。”宋芫打了个哈欠,说道,“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
    趁着最近天气晴朗,他打算把那十亩地犁一遍。
    在播种之前,是不是应该先育种?
    早知道会穿越到古代,当初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应该报农学院的。
    要是选个农业专业,现在他也不用这么发愁了。
    不想了不想了,早点睡吧,等明天起来再问阿牛。
    晨光尚未完全铺满天际,隔壁的阿牛便早早起来,去大柱叔家借了牛,赶到田里开始犁地。
    等宋芫咬着馒头到田地巡逻时,阿牛已经辛勤地犁好了一亩地。
    宋芫远远地向他挥手喊道:“阿牛!阿牛!”
    听到宋芫唤他,阿牛停下手中的活,驱赶着牛朝他走来。
    “宋大哥。”
    宋芫嘴里还嚼着馒头,含糊不清地问:“你这么早就起来,吃过早饭没有?”
    阿牛憨憨说:“还没呢。”
    宋芫摆手:“你去吃了早饭再过来。”
    阿牛本想再多犁一亩地,就被宋芫一句话给堵回去了:“你就算不累,牛也累了,万一累坏了它,大柱叔回头还得找我算账。”
    阿牛只好解下套在牛身上的枷柦和纤绳,说:“大哥我回去了,那牛……”
    宋芫接过话:“牛就放这吧,我一会带它去吃草。”
    阿牛扛上枷柦和犁铧回去了,放在田里还有可能被偷。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田野上,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
    宋芫拉着牛绳,皱起眉头苦思冥想,牛怎么赶来着,救命,他不会赶牛啊。
    他模仿着牛的叫声:“哞哞哞,走了走了。”
    “噗嗤。”身后响起一声笑,宋芫回头一看,就见孙婶挎着竹篮站在田埂上。
    “小宋,牛不是这么赶的。”孙婶忍不住笑道。
    宋芫尴尬地挠了挠头:“我之前没赶过牛。”
    “我来吧,你要把牛赶去哪里?”孙婶走过来,拍了拍牛屁股,吆喝一声,大黄牛就缓缓走了起来。
    宋芫道:“就赶到山坡下让它吃草。”
    “你牵上牛绳拉着它走就成。”孙婶说,“我正好也去挖野菜,咱一块过去吧。”
    宋芫牵起牛绳,果然大黄牛就乖乖跟着他走。
    刚好碰见孙婶,宋芫就跟他说了要雇几个人帮忙耕田的事。
    “婶子你也知道的,我就没下过地,也不知道怎么播种,就想麻烦你,帮我找几个人来……”
    他话说到一半,孙婶就爽快说:“这有啥难的,你等着,我去把我家大柱,还有石头叫过来给你帮忙。”
    说完就风风火火地走了。
    宋芫甚至都来不及说工钱的事。
    算了,等会让阿牛跟他们说吧。
    宋芫赶着牛到山坡下,找了一处野草旺盛的地方停下来,让牛吃草。
    山上的野菜长了一茬又一茬,绿油油的,看着很是喜人。
    如今的宋芫已经能很熟练地区分出哪些是野草,哪些是野菜了。
    他顺手挖了把荠菜,打算中午拿回去煮鸡蛋荠菜汤。
    山坡的另一侧,几位大婶正忙碌地挖掘着野菜,且不约而同地聊起了近日村里的话题人物——宋芫。
    “你们听说了吗?”一位大婶开口。
    “宋家那个小混混敢去打大虫?我咋这么不信呢。”另一位大婶半信半疑。
    “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昨天我家大河去了宋家一趟,回来就告诉我以后别再招惹宋大树。”
    大婶们依旧满脸疑惑,毕竟宋大树那小混混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宋大树不是买了八亩田地吗?他哪来的这么多钱?”一位好奇地问。
    “我听嫁到小黎村的大姑子说,官府给了他五十两赏银。”
    听到这个消息,一群大婶们惊讶地张大了嘴,那可是五十两银子啊。
    听着她们说得跟真的似,大山娘讥讽地笑道:“他要是能打得了大虫,我还不如相信猪能上树。”
    宋芫坐在草地上,双腿微微弯曲,嘴里随意地咬着一根茅草,断断续续地哼着小曲,倒是十分悠闲。
    就在这时,挖野菜的婶子们刚好挖到了这边。
    “哎呀,那不是宋大树吗?他怎么也在这里?”一位眼尖的大婶惊呼。
    其他人也显得有些慌张:“他不会听到我们说他的坏话了吧。”
    就在这时,宋芫站了起来。
    “他要过来了,难道他想揍我们?”一群大婶吓得脸色苍白。
    “我家大河可是叮嘱过我,不让我招惹他的。”
    宋芫拉起牛绳,心想,是时候回去犁地了。
    他赶着牛就离开,留下一群大婶们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