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赚大钱
作者:可可红茶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这豆皮怎么卖?”大姐迫不及待道。
    小贩立即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碗:“三文钱一小碗,五文钱一大碗,您是要小碗还是大碗?”
    “这么贵呀!”大姐嘟囔一句,又去看了下他手上的碗,小的碗有巴掌大,而两个小碗加起来才堪堪装满一大碗。
    但是大碗的话,直接能便宜一文钱。
    大姐毫不犹豫的:“给我来碗大碗的。”
    “好勒。”小贩给她装了满满一大碗,直到碗上面冒出了尖尖,快堆不下了,才停下。
    大姐显然很满意:“你在这等着,我进去拿碗。”
    她很快拿了个大碗出来,端着满满的一碗豆皮,准备回去,就见隔壁的门也开了。
    一个老太太探出门来:“小刘媳妇,你这是买的啥。”
    “乔婶子,说是豆皮,新鲜玩意。”大姐说。
    老太太狐疑:“这玩意能好吃吗?”
    “好吃。”大姐肯定说,“你可以吃一下尝尝。”
    “还能尝尝。”一听说有便宜可以占,老太太的眼睛立即亮了,对小贩说,“小伙子也给我尝尝。”
    小贩也没有表露出不愿意的神情,反倒热情地拿出凉拌豆皮:“婶来尝尝,保证你喜欢。”
    眼见着老太太一筷子夹走了半碗豆皮,小贩的眼角抽搐几下。
    算了,副帮主说不能跟客人动气,他忍了。
    整个广安府的百姓都偏爱吃花椒,不管做什么菜,都会扔几粒花椒进去。
    这就很能说明一个件事,大家的口味都偏重油重辣。
    因此凉拌豆皮这道菜,绝对没有人会不喜欢。
    老太太夹着豆皮塞进嘴里,嘴巴塞得鼓鼓的,表情是相当夸张和滑稽。
    这会正是大家出门买菜的时候,小贩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
    “乔婶子,好不好吃你倒是说一声。”有人急不可耐问道。
    乔婶子飞快点点头,把嘴里的豆皮咽下去,忙不迭说:“给我来碗豆皮。”
    豆皮价格比豆腐要贵上几倍,但这里可是县城,县城的老百姓哪个兜里没有点闲钱。
    别说酒楼里络绎不绝的客人,就说路边的小饭馆也经常排了长队。
    在美食这一块上,老百姓们可是当仁不让。
    这不,一听说好吃,其他人纷纷围了上来:“还有吗?我也要尝尝。”
    剩下的小半碗凉拌豆皮,很快被瓜分掉了,所有尝过的人,都买了满满一大碗回去。
    其他没尝过的,一见到这架势,也买了小碗回去,自己尝试着做。
    一些人还会问小贩,凉拌豆皮怎么做,小贩也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们。
    不到一个时辰,两箩筐的豆皮就全部卖完了。
    小贩脚步轻快地回到三合院子。
    刚好在门口碰上同样卖完豆皮回来的,看着对方笑容满面,都能感受到他的喜悦。
    他喜滋滋:“小唐你也回来啦。”
    “都卖完了吧,我也卖完了。”
    “这豆皮可真好卖,我一拿出凉拌豆皮给他们试吃,一下子就全卖出去了。”
    “我也是。”
    两人兴奋地站在门口闲聊。
    “你们聊完没有?赶紧让一让,我要进去。”后面的人喊道。
    出去卖豆皮的人都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钟会悬了一上午的心,终于落下了来:“卖得怎么样?”
    大家伙都很激动:“全卖光了。”
    “那就好那就好。”钟会一双狐狸眼,也笑得眯了起来。
    他打开账本:“都把钱交一下,我来记个账,等到了月底再分红。”
    昨晚加上今天早上,一共做了一千斤豆皮。
    和两百多斤腐竹。
    豆皮一小碗有半斤,卖三文钱,大碗一斤,卖五文。
    有的只买了半斤,但大部分人都买了一斤。
    加起来就有四两,将近五两银子。
    而腐竹要贵上几文钱,因为腐竹晒干了重量轻,半斤六文钱,一斤十文钱。
    大多数人都只买了半斤尝尝鲜,加起来卖了一两多。
    一个上午时间,总共卖出去六两银子。
    多吗?这当然是多了。
    他们收保护费一个月才收多少,顶天了才三十两银子。
    每次收完保护费,那些商户们就找他来哭穷。
    前面也说过,他们云山县十几个帮派林林立立,每个帮派都占有一小块地盘,对地盘范围内的商户收保护费。
    有的帮派收的保护费,比官府收捐税还狠。
    底下的商户们个个叫苦连天,但没办法,谁叫官府与帮派沆瀣一气,他们想告状都求助无门。
    而他们灭霸帮手下的两条街,就是从天霸帮那里抢来的,还把天霸帮的帮主气得牙牙痒。
    自从这两条街归,灭霸榜之后,商户要交的保护费,直接降了七成,每月只需要上交五百文钱。
    至于一些小摊贩,也就意思意思收个十文钱。
    一些商户若拼死不交保护费,当然也成。
    但上面没有帮派罩着的商户,经常会有流氓地痞来捣乱,把商家们搞得烦不胜烦。
    有的甚至连店铺都开不下去,直接关门了。
    所以商户们都宁愿向帮派交点保护费,求个平安。
    那也是之前官府不作为的缘故,如今新上任的县令,看上去像是个好官,或许形势会不一样。
    大字不识一个的鹰哥,拿起账本,装模作样地翻看了一遍,点头评价:“嗯,不错。”
    钟会轻描淡写道:“今日收入六两三百文。”
    闻言,鹰哥声音都变了调了:“你说多少?!”
    一旁老神神在在的陈堂主,正在捋胡须的手一颤抖,不觉拔断了几根胡子,他顾不上疼痛,吃惊说:“六、六两!”
    六两银子成本才多少,一两银子不到。
    一天六两,一个月一百八,将近两百两,一年下来,可就两千银子了。
    城里最大的绸缎庄,一年也未必能赚回两千银子。
    简直是暴利。
    难怪那些做吃食生意的,一个个长得肥头胖耳,可不是挣钱吗。
    “再调几个人去大厨房,”钟会果断道,“明天必须做出两千斤豆皮。”
    陈堂主苦恼说:“恐怕人手不够用了。”
    “再招几个人进来吧,只许他们磨豆子,不许进入大厨房。”
    陈堂主面上愁苦,可嘴角的笑容是压都压不下:“也只能这样了。”
    而这会的宋芫还不知道,豆皮已经开始卖了,还卖得很好。
    他现在正拎着锄刨地。
    今儿天气好,他也起得早,心里一直惦记着,种辣椒的事,只赖了会床,就起来了。
    菜园子安排在羊圈那边,大概三十平米左右,母羊拉出来的羊粪,刚好可以用来沤肥,就是味道可能不太好闻。
    把地刨好后,接下来就是育苗。
    宋芫翻出朋友送的菜种子,里面倒是有辣椒籽,就是不知道是哪种辣椒。
    他倒是比较喜欢小米椒,够辣。
    最后还是从架子上,抓出两颗干辣椒,把辣椒籽挑出来。
    宋芫没下过地,但是种过花花草草,知道种花时,种子都是要经过育苗的。
    他就按照种花那样,从牛婶家借了个破了个口的土陶罐,和腐熟的农家肥,按照1:10的比例,混合着普通土壤,填进土陶罐里。
    辣椒籽经过温水浸泡后,就可以埋进土陶罐里,浇上水,等待发芽了。
    其余的农家肥全部撒到小菜园里了。
    牛婶一听说他要种菜,还给了他不少菜苗。
    等把菜苗都种上后,宋芫看着院子还空着的另一半。
    要不就种点花花草草吧。
    这时他忽然想起,之前在县城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