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宋家规矩
作者:可可红茶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小丫头眨巴眨巴着眼睛:“哥哥,我可以尝一尝吗?”
    “不行。”宋芫摇了摇头,残忍地拒绝了她的请求:“等所有人都到齐了,我们才能开始用餐。”
    回想起前几天去黄员外府上买羊时,宋芫才意识到自己对两个龙凤胎的教育还有待加强。
    二林将来要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如果没有意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最终一定能考上进士。
    进士们都会被授予官职,哪怕是最低的三甲进士,也会被外放为县令。
    正如俗语所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等到二林成为官员,二丫也能沾上光,未来的生活肯定会比那些在富贵人家当丫鬟的小姑娘要好得多。
    因此,他希望二丫不必去羡慕那些丫鬟的生活。
    即使二林没有考上进士,不是还有他这个大哥吗?未来的生活,虽不说大富大贵,但至少能让他们衣食无忧。
    等二丫长大后,他一定会为她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确保她下半生能够过得舒适。
    但显然,二丫并没有意识到宋芫的良苦用心。
    她撅起小嘴,不满地说:“可是以前你都会让我先尝尝咸淡的。”
    宋芫看了她一眼,坚持道:“以前是以前,从今往后都不行了。”
    “等大家到齐,长辈们先开始用餐后,你们才能动筷子。这是最基本的餐桌礼仪。”
    二丫不由得困惑:“为什么?以前我们不都是这样吃的吗?”
    “大户人家都是这样的规矩。你可以问问你月月姐姐,她在黄家伺候夫人和小姐们用餐时,是不是长辈们先动筷子,小辈们才能跟着吃。”
    一听宋芫搬出大户人家,二丫就忍不住竖起耳朵,认真听,也没有再反驳了。
    宋芫既好气又好笑,这小家伙果然是打着给人当丫鬟的念头。
    他在家里含辛茹苦地养活他们,她倒好,转头就想着去别人家当丫鬟,伺候主子。
    二林刚抱着丫丫回屋里了,好不容易把小家伙哄睡,走到厨房门口,就听到宋芫说:“大户人家可是最讲规矩的,行不露足,踱不过寸,笑不露齿,手不上胸。”
    “至于你,还有的学呢。”他屈起食指敲了敲小家伙的脑袋。
    二丫瞪大眼睛,敢怒不敢言。
    站在门外的二林感到意外,他没想到自己的大哥竟然对大户人家的规矩如此了解。
    他记得有一个同窗,家里经营着小生意,家境算是富裕,但由于是商户出身,三代之内不得参加科举,因此那位同窗被过继给了远房的亲戚。
    但是吃穿用度上,都与在家里无异。
    他从小就接受专人的教导,言行举止都经过精心培养,在外谈吐文雅,风度翩翩,就连夫子都夸他芝兰玉树,有君子之风。
    二林还注意到,一些出身贫寒的同学都在私底下模仿那位同窗的举止。
    不过这些都与他无关了,他早已放下了读书的念头。
    就是不知道大哥为什么要跟二丫说这些没用的规矩。
    注意到二林的到来,宋芫便招呼道:“来了就坐下,我们一起吃饭。”
    待宋芫落座后,二丫本想伸手去拿筷子,却被他一个眼神制止。
    他清清喉咙,说:“现在我来说一下,以后我们家的规矩。”
    “第一,食不言,寝不语。”
    说完他看看两人,挑眉:“你们都能做到吧。”
    二丫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面上有些着急,大哥赶紧说吧,菜快要凉了。
    二林双手垂放两侧,站姿端正:“可以。”
    “第二,以后要人齐了才能动筷子。”
    “第三,”说到第三的时候,他卡顿了下,“第三还没想到以后再补。”
    他见二丫眼睛盯着那盘竹笋炒腊肉,已经不会转动了,他心里好笑,拿起筷子:“行了,先吃饭吧。”
    听到这句话,二丫飞快拿起筷子,夹了一大筷子的菜。
    腊肉香而不腻,还带着点微微烟熏味,特别开胃下饭。
    再搭配上清淡鲜嫩的春笋,腊肉的咸香,和春笋的脆爽,简直就是绝配。
    二丫情不自禁道:“哇,这腊肉好好吃。”
    宋芫:“咳咳,食不言,寝不语。”
    二丫立马闭上嘴。
    二林有点想笑,还是忍住了。
    此时此刻,简陋的砖瓦房里,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豆子豆子快不够了。”
    “再泡一桶来。”
    “我磨豆子磨得头晕眼花了,家里的驴都没我干的多,瘦猴,换你来。”
    陈堂主严肃说:“别磨磨唧唧的,快干活。”
    青年哭丧着脸:“堂主,要不换我去大厨房吧,我不想磨豆子了。”
    陈堂主:“明儿轮到你去大厨房,今天你得把豆子磨完了。”
    隔壁大厨房里,鹰哥坐在太师椅上,翘着腿,吊儿郎当的模样。
    钟会在旁边记账:“豆子一共买了一百斤,加上烧火用的木柴,总共花了四百文。”
    自从那天,他召集了帮会里的所有兄弟后,就把刘文修叛逃的事说了。
    大家伙气得都要冲到灭霸帮干架。
    但接下来,钟会又说了更重要的一件事。
    他们现在有三个豆食品的方子。
    这是决定他们能否翻身的关键。
    在正式销售豆皮、腐竹之前,钟会给他们做了个简单的培训,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两样产品推广出去,务必让全县城的人都知道。
    没错,“销售”和“培训”两个词都是从宋芫那里学来的。
    此事关乎他们帮会的存活,所有人都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
    三天时间的培训后,他们才正式开始制作豆皮。
    而腐竹,在这几天里,胖婶、花婶,还有一个刚加入进来的王伯,已经晒出一百多斤的腐竹。
    今晚,他们开始制作豆皮。
    虽然豆皮的口感像豆腐,但它能有很多种吃法,再加上大家都喜欢尝新鲜,想要推广出去,难度不大。
    竖日清晨,天还未亮,就有几个小贩担着箩筐,穿街走巷地叫卖:“卖豆皮啰——卖腐竹啰——”
    “好吃的豆皮,腐竹,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紧闭的大门从里面打开,一位大姐走出来:“豆皮是什么?腐竹又是什么?”
    小贩放下箩筐,打开上面盖着的簸箕,露出里面白玉般油润的豆皮:“大姐您瞧瞧,这就是豆皮。”
    大姐看了一眼:“这玩意怎么吃?”
    “炒着吃,煮着吃都可以,家里有醋的话,还可以凉拌着吃,您要不尝尝。”说着小贩从另一个箩筐里,拿出一碗凉拌豆皮丝。
    大姐惊讶道:“还可以尝尝啊,那我要尝一下。”
    说着,她用手捏起一根豆皮丝,犹犹豫豫的尝了口。
    但下一刻,酸香麻辣的口感,瞬间征服了她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