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公主的教养嬷嬷
作者:楚小淇   快穿之从安陵容开始不做炮灰最新章节     
    安陵容笑着开口,孟静娴才进宫几天,若是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怎么可能短短几日,这流言便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
    还让皇上如此轻易的查到了是皇后动的手脚,若是没有贵妃帮钟粹宫扫尾,孟静娴在这件事情上,可没办法这么无辜。
    年世兰挑眉看了她一眼,眼中带着笑意。
    安陵容对视一眼,一切均在不言中。
    皇上既然已经起了这个心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只要等着就是。
    况且妃位空悬,不是皇上想看到的局面,孟静娴入宫时间最短,所以不论如何都于她无关。
    皇后利用端妃的事打压德嫔,倒是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就是不知道皇后听了皇上的这番话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了。
    景仁宫。
    六宫妃嫔走后,皇后揉了揉膝盖,坐在主位上,神色阴沉。
    “查出来了没有?”
    她对着剪秋厉声询问,流言的风向转的这么快,若是没人动手那才真是有鬼了。
    “娘娘,目前查出来的是,钟粹宫的那位动手了。”
    孟静娴会反击在皇后的意料之中,但单单一个孟静娴,不足以让事情转变成这样。
    忽然,皇后瞳孔微微瞪大,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开口询问道,“延庆殿那边,章太医有没有和你说什么?”
    若是端妃的死还有旁人动了手脚,太医自然能发现异常。
    但剪秋没有想到皇后思索的意思,颇有些不解的开口,“娘娘,延庆殿一切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太医并没有说什么。”
    况且当时,端妃真正的死因章太医也十分清楚,他帮着扫尾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还敢开口说真相。
    “娘娘是怀疑章太医没和我们说实话?”
    剪秋试探性的开口说道。
    皇后脸上带着不耐烦,直接了当的开口,“去让太医院查查除了我们的人手之外,还有没有人对端妃动手。”
    她终日打鹰最后被鹰啄了眼。
    若当真是如她预料的那般,那就是她们不对端妃动手,对方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但对方借了景仁宫的手,外对却撇得干干净净,让皇后十分恼火。
    皇后都这般开口了,剪秋也听明白了皇后的意思,利落的点了点头。
    皇上如今已经提了,有意再抬举一位妃位,那么谁是既得利益者,谁就一定动手了。
    皇上心中的妃位人选,无非就那两个,养育了三阿哥的齐嫔,或者如今正得宠的娴嫔,除此之外,旁人不会让皇上生出这个心思。
    皇后心中更倾向于这件事和娴嫔有关,毕竟齐嫔的智力手段她还是比较了解的。
    对方想不出这等手段,也没那个脑子。
    用端妃牵制住了孟静娴和景仁宫的视线,最后补位登上妃位。
    所以在她的默许之下,年世兰才会令宫中流言肆虐,只有这样皇上才会动气。
    想到这里,皇后的眼眸阴沉的仿佛能滴出墨来,恐怕这才是这位娴嫔娘娘的真面目吧,满宫人都以为她爱惨了皇上,这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心,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去告诉碎玉轩的那位,让她别再等机会了,若还办不成此事,她自己知道后果。”
    皇后对着剪秋开口。
    莞贵人的肚子是阻止娴嫔晋位最后的手段,若是甄嬛能操作得当的话,说不定还能有意外的效果。
    况且甄嬛可是得罪了不少人,昔日的好姐妹沈眉庄因着平贵人还有七阿哥,对她不说是恨之入骨,但是也不会有什么往来。
    当日若不是她怀孕解了燃眉之急,不仅是皇上,宫外的敦亲王夫妻也不是好惹的,甄嬛或许在宫中不知晓,但前朝的事皇后可是了如指掌,瓜尔佳鄂敏到底为何亲近甄远道,她们心里可是比什么都清楚。
    之所以隐忍不发,不过是甄嬛在宫中还有利用价值罢了。
    果郡王的婚事办的热热闹闹,因着成婚的事,皇上也解了果郡王的禁足,并让他在朝中的大理寺担任了闲差。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上这是因为此事不满果郡王,但果郡王却是无从狡辩。
    身为皇上的弟弟,成亲这种大事皇上都没晋爵,而果郡王的生母也没再晋封,除了一个大理寺的闲差之外,便只得到了个不受重视的岳家。
    众人都在猜测皇上到底会让谁晋位,究竟是齐嫔还是正得宠的娴嫔。
    但这件事没出结论之前,宫中却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华贵妃穿着一身贵妃服制,去了养心殿,请求皇上改进宫中教养公主的礼仪规矩,并着重说明了公主被教养嬷嬷磋磨的事。
    宫规说明,公主十三岁时,需要内务府指派教养嬷嬷教导,目的是为了纠正公主的不当言行,彰显皇家公主的气度。
    但渐渐的,教养嬷嬷的权利越来越大,导致公主的生母都不能插手公主的教养,全然由教养嬷嬷说了算。
    而且最难以理解的事,公主出嫁之后,教养嬷嬷是要跟着公主去夫家的,教养嬷嬷不光插手了公主的日常教养工作,甚至对公主和驸马的感情生活也插手。
    华贵妃调查出来的,甚至有的公主想见驸马一面,都还需要向教养嬷嬷行贿。
    若是之前,华贵妃调查此事只是为了拉拢宫中的太妃,但真的看到触目惊心的真相,她心绪难以平复。
    有了温宜之后,才更能触目惊心的体会到当娘的感觉,若是温宜被这般磋磨,她便是提刀上马,也一定会为女儿讨回公道。
    所以,年世兰穿了一身明黄色的贵妃服制,去了养心殿。
    “皇上,臣妾请求皇上,改进宫中教养公主的规矩,按照蒙古的方式养育宫中贵女,才能最大程度的延长公主的寿命。”
    华贵妃跪在殿前,不卑不亢。
    之前爱新觉罗氏也是马背上的名族,八旗贵女各个骑射俱佳,也能和男儿一起赛马,但入京之后,渐渐的,学了汉人那一套,如今就算是八旗子弟,马背上的功夫也远远不如当初了。
    更何况现在京中流行娇养女儿,女儿家出门都需要带上帷幔,和谈在马背上驰骋。
    单单是京中也就算了,偏公主也要这般教养,只学了琴棋书画的女儿家,到了草原如何能生存。
    身后不仅没有大清的支持,还要面临教养嬷嬷的磋磨,也难怪嫁到蒙古的公主大多都活不长。
    年世兰知道,她有办法能让温宜留在京中,但同样都是女儿家,她做不到熟视无睹。
    自成了华贵妃之后,年世兰这是第二次穿贵妃服制,上一次还是在她册封贵妃的时候。
    “华贵妃,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皇上坐在上座,不威自怒。
    公主抚蒙乃是大清的国策,先帝爷在位期间,多数的公主都嫁到了草原部落,为稳定草原和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贵妃现在如此说,岂非质问先帝爷的政策,质问历代列祖列宗,不把公主的性命放在眼里。
    皇上怒了,小厦子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看向贵妃娘娘的神色有些讳莫如深,按照贵妃如今在宫中的地位,她本可以不管这件事的。
    何必惹得皇上不高兴呢。
    “皇上,臣妾知道公主抚蒙乃是国策,妾室不敢动摇。”
    “但妾身身为大清的贵妃,既然看到了宫规的不合理之处,便要指正,不然臣妾愧对身上这身衣服,也愧对皇上的信任。”
    既然公主注定了要嫁到蒙古,为何还要按照宫中的规矩抚养,娇养的芙蓉花如何能在草原上绽放。
    之前年世兰还有些看不上欣贵人教养女儿的方式方法,但如今看来,这才是真正为淑和公主着想的做法。
    皇上垂眸看着底下的年世兰,眼中带着一丝看不懂的探究。
    在他印象中的年世兰,应当是喜爱争风吃醋的,对吃食和首饰十分喜爱,喜爱金玉之物。
    一向聪明的她应当知道提出这件事情,只会出力不讨好,甚至只可能得到他的怒火。
    “贵妃应当知道,后宫不得干政。”
    皇上沉声开口,抚蒙既然是国策,那么后宫嫔妃便没有了置喙的余地。
    “皇上,臣妾并没有干政的意思,皇上膝下唯有淑和和温宜两位公主,在名义上都要称臣妾一声母亲。”
    “既是教养女儿之事,自然算不得朝政大事,臣妾今日来并不是想让皇上撤销公主抚蒙的国策,只是想平常心的和皇上说说如何教养儿女。”
    华贵妃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缓,见皇上神色微微动容,便令颂芝呈上了她调查出来的结果。
    皇上也有一母同胞的姐妹,让他看看他的姐妹在蒙古过的都是什么日子,难道他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未来也过这样的日子吗?
    本来只是听华贵妃这么说,皇上心中还没有什么感触,但真看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在蒙古过的日子,皇上也不免动怒。
    “皇上,公主抚蒙乃是大清国策,臣妾不敢置喙,后宫不得干政乃是祖宗规矩,臣妾绝不敢犯。”
    “只是,既然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便应予以改正,臣妾请求皇上,召回已出嫁公主的教养嬷嬷,起码不要让公主和驸马见一面,都需要一个奴才的允许。”
    华贵妃狠辣的开口,不过是内务府分配的奴才,竟然敢磋磨主子,若真是召回了,华贵妃便不会放过这群人。
    皇上心中其实动容了,但公主已经嫁去了蒙古,便是蒙古的媳妇。
    若是大清横加干预,怕是会引起蒙古各部族的不满。
    牵扯到朝政,便不仅仅是后宫的事,皇上考虑的便多了些。
    “你能想到淑和、温宜的教养,朕很欣慰,公主教养的事,朕会和考虑,至于其他的,你先回去吧。”
    皇上的意思很明确,若是还没出嫁的公主,他是愿意考虑的,但是已经出嫁的,要不要因此得罪蒙古,他还需要权衡。
    年世兰来的那刻起便知道皇上的态度,公主在蒙古早逝的事,皇上不可能不知道。
    毕竟发丧也是要告知这边的,所以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
    遣妾一身安社稷,若是一个小小女子便能稳定边疆,那为何要大肆动兵呢。
    所谓的抚蒙国策,不正是用小小女子平息蒙古的野心吗?
    如今蒙古部族的表面臣服,除了大清给的金银之物外,不就是因为这一条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吗?
    若不是公主的陪嫁丰厚,蒙古部族为何每年都要求娶公主。
    偏偏大清的公主被教养的除了琴棋书画什么都不会,这不相当于羊羔进了狼群吗?
    年世兰出身武将世家,骨子里的狠辣之气哪怕是在京中教养多年也不曾平息。
    听到皇上这么说,她利落的从养心殿离开了,但一语却是激起千层浪,
    当今圣上仅有淑和、温宜两位公主,但是先帝爷子嗣昌盛,许多太妃一辈子只有一个女儿,还嫁到了蒙古,常年见不到本就思念。
    再听到女儿竟然还受奴才的磋磨当即就不干了,纷纷去了太后宫中想要一个说法。
    但小小女子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虽然这些太妃平日里都在宫中诵经祈福,但也都是世家贵女选出来的,若是联合在一起,也能涵盖京中的大部分世家。
    况且当今太后也有亲生的女儿嫁去了公主,所以对待这件事情上也有偏颇。
    于是所有的目光便都集中在了养心殿。
    安陵容没想到贵妃竟然这么刚,不仅查出了教养嬷嬷磋磨公主的事,更是要求皇上直接改进现有的教养规矩。
    这相当于直面和皇上硬刚了, 更何况,她当日还穿了贵妃服制,根本就是想闹到的意思,现在太妃们轮流去太后宫里讨要说法,就是太后也扛不住这个压力吧。
    皇后为了一个嫔妃进宫,导致宫中流言纷纷。
    而华贵妃哪怕搭上皇上的宠爱,也要为公主们讨一个说法,谁高谁低,自然十分清晰明了。
    皇上为此被吵得心烦,心情不佳,便想到了永寿宫。
    “臣妾参见皇上,皇上万福金安。”
    安陵容巧笑倩兮的行了一礼,如今弘昭说话已经十分利落了,一口一个皇阿玛把皇上哄得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