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脑洞是什么
作者:林丰草长   金手指学院最新章节     
    没过几天,白满川就接到电话,龙教授让他明天去西电,去和软件老师见面,沟通软件设计的要求。
    翌日,他兴冲冲的背着包,装上这几日努力回想起的几个游戏,骑上自行车,一路叮铃铃的赶往西电。
    来到学校,这次约定见面的地方,还在电脑室。
    不过现在屋里,已经有11台电脑;
    大多数电脑旁都不止是一个人,相形之下屋里就有些拥挤。
    白满川推门进来,在这刚开春的季节,意外的,还被屋里的热气哄了一下。
    他走到龙教授面前,忍不住开口抱怨。
    “教授,是不是该向学校反映一下,要换个大点的电脑室,不然下次我拉电脑过来,可就没处放了。”
    哗的一下,屋里众人都笑起来,
    他虽然不常来,可这里的人,在他送电脑过来时,早已经记住他了。
    而且,后世养成的习惯,每次来他都不会空着手;
    这次手上就提着一兜子苹果,递给旁边的老师,大家客气几句,很快就听见咔咔的啃苹果声。
    龙教授也带着满脸微笑,指着身边一位中年人介绍:
    “这是张志明教授,是学校的软件教师。”
    嘚,听介绍他就能感觉到,这是不方便介绍的太清楚,没关系,能做出来东西就行;
    思忖间,他忙伸手嘴里客气的招呼。
    “太好了,感谢张教授,感谢您能抽时间,来关注我这个小项目。”
    “哈哈,白同志不要客气,能来参与你的项目,我们系领导是很赞同的,你知道为什么?”
    张教授说话不快,声音不高,看面容,大概有40多岁;
    听他清晰严谨、一字一句的话语,不由会让人集中注意,想要听清他说的内容。
    “不会吧,”他意外的问道,“这一点小事,怎么会惊动领导。”
    “这可不算小事。”张教授伸手指向周边的电脑,“几万美元的电脑摆在这儿,谁能说是小事。”
    呵呵,白满川不好接话,只能干笑着应付。
    “系领导早就听说过你,有你送来的这些电脑,他们也不会抢学生的电脑用了。”
    听见张教授的话,边上几个年轻教师,正好借机诉苦,张教授微笑着,根本不看他们。
    “系领导早就说过,西电学软件的同学们,特点是埋头苦干,但社会活动能力不足,创新不足。
    正好借你这个项目,让他们活跃一下思维。”
    张教授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希望你能多提要求,多提困难的要求,好让学生们的思维更活跃一些。”
    “嗨,不就是开脑洞嘛,这个活儿我熟……。”
    他啪的一拍手,正要继续说,忽见大家都瞪大眼、紧紧盯着他。
    看得他一阵紧张,话都说不下去了。
    “小白,什么是开脑洞……。”龙教授疑惑的发问。
    嘿嘿,他忍不住笑出声。
    大概明白了这些教师的想法,他忘了这是哪里、这是什么时代。
    有些话,虽然不一定让人误会,可……确实不好理解。
    “开脑洞,是一种比喻;比喻把僵化、封闭的习惯性想法,打开个窗口;
    脑洞开的越大,接触到外面的新事物就越多,就能产生更多的新观点、新想法、新思路;
    顺理成章的,就把新想法比较多的人,比喻为脑洞比较大……。”
    哈哈哈哈,大家听他绘声绘色的一通瞎扯,忍不住被逗得又是阵哄笑。
    已经有些习惯他说话方式的龙教授,马上就活学活用:
    “我看你这种比喻,脑洞就够大。”
    哈哈哈,众人笑的更加开心,尴尬的白满川,只好冲他比个大拇指,佩服他的用词恰当。
    笑声稍歇,张教授还追问:
    “你这话虽然不够文雅,却非常直观、非常形象。不过,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啊……,”听着有老师低低的轻笑,他觉得有些不对,怎么好像是在收集教案……。
    想想也无所谓,他眼睛快速的眨了几下。
    “前一阵,我用两个身边发生的事,让人分析原因和结果,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各抒己见,大开脑洞,说说自己的看法。”
    好,不知谁应了一声,有几位已经转身围拢过来。
    “第一件事,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过去的绘画都是比较严谨、写实;
    现代绘画,却越来越变化多端、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甚至一塌糊涂……。”
    哈哈,众人简直佩服,觉得他真是个用词小能手,忍不住哈哈笑着鼓励他。
    他自己却只是微笑,稍待又接着说:
    “绘画,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那就说服装,以前人们穿衣服,都讲究规范合体;
    现在的服装,说好听是丰富多彩,贬义些就是奇装异服、别出心裁。
    比如,敞开胸口花衬衫,三尺八寸喇叭裤,天黑戴上蛤蟆镜,小伙留着个大波浪……。”
    几个年轻老师,已经笑的止不住,其余人也忍不住嘿嘿乐个不停。
    “小白,我感觉这些都是流行现象,只要一段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分析这些的意义是什么?”
    龙教授不知道他说这些的用意,就开口询问。
    “教授,马克思说过: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着作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看见有人露出不信的表情,张教授马上点明这句话的出处。
    “厉害。”白满川赞叹一句,接着说,“换个角度看,‘任何流行,都是群体欲望的展现。’这句话应该没错吧。”
    ‘有道理……,这样说好像也行……,哈,还能这样解读,有意思。’
    屋里众人听得有趣,忍不住低低的议论。
    等大家议论了一会儿,张老师若有所思的问他:
    “按你的这个说法,是想通过对流行现象的分析,来研究社会群体的潜在欲望。”
    “别别,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想法。”白满川急忙摇手否认。
    “我只想探讨、预测下群众喜好的变化,希望抓住这种变化趋势,设计出新颖、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嗯,”张老师思考一下说,“先不急,一步步的来,
    先给我们讲讲,刚才说过的,关于绘画和服装的变化……,你的看法是什么。”
    他有些发愣,半晌才回过神来问:
    “这是我让大家开脑洞的题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