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宋王朝皇室宗亲
作者:爱吃排骨鸡翅的叶神师   天玄令最新章节     
    在那略显昏黄的光影之下,李行素的眼眸中仿若洒满了点点璀璨星光,满是好奇的光芒熠熠闪烁。
    他带着些许疑惑,轻轻启口询问道:“这般说来,你岂不是也能被算作是前朝遗留下来的人么?哎呀,只可惜啊,你已然不再拥有你姑奶奶对于前朝的那份如熊熊烈火般炽热无比、疯狂燃烧的情感了哟。”
    赵婉儿轻轻地点了点头,她那秀美的面庞上,神情略显凝重,隐隐透露出一丝默认的意味。
    她那如柳叶般的细眉微微蹙起,随后她用如蚊蝇般细微却又清晰可闻的声音轻轻说道:“或许的确是这样吧,我大概是可以被视作前朝的遗胄,只是关于我的双亲乃至祖辈的具体情况,我是一点儿都不清楚呀。”
    “自我有记忆起,便清晰地知晓是姑奶奶收留了我。我心中隐隐感觉自己或许与前朝的赵氏有着某种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关联,然而时光就如同那奔腾不息、滚滚向前的江水般匆匆流逝,这又能如何呢?”
    接着,赵婉儿又缓缓地、犹如潺潺溪流般继续娓娓道来:“姑奶奶的前半生呀,心中所思所想唯有复仇这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可一直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她那复仇的愿望依旧未能实现啊。”
    “而且在这些年里,她已不再像从前那般执着于去行刺那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皇帝,转而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从元朝的内部进行慢慢瓦解,全力以赴地协助义军去颠覆元朝那残暴不仁、令人发指的统治。”
    “但这样做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难道仅凭着你我二人这微不足道的力量,还能让那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大宋重新焕发生机、再度振兴起来不成?”
    “嗯,确实是啊,如此这般沉重且重大的责任压在你这还如此年轻稚嫩、宛如花蕾初绽的肩头,确实是有些不太合适呢。毕竟呀,你还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纯洁无瑕,对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还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小姑娘呀。”李行素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深深的认同之色,她那明亮的眼眸中更是充满了浓浓的怜惜之意。
    然而,赵婉儿却丝毫不让步,她微微扬起那小巧的下巴,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反驳道:“虽说我年纪尚轻,但阅历可不比你少哦!要说不懂事,那也是你这个乳臭未干、不谙世事的小鬼吧!哈哈哈。”
    听到这话,李行素不禁皱起眉头,正要回应时,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静逸师太突然开口说话。
    只见她缓缓睁开那原本紧闭的双眼,目光如炬地扫了两人一眼,语气严肃地说:“你们俩皆是年少无知、未经世事之人,须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倘若众人皆坐视不理,又有谁能挑起这副重担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岂不是毫无希望可言?若是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那么由谁来担任皇帝的确并无太大差别。可惜如今整个中国都深陷苦难之中,怪不得老百姓们纷纷奋起反抗,试图推翻朝廷的暴政统治。”
    静逸师太这一番话出口,李行素与赵婉儿皆沉默不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终于,李行素打破了沉寂,她的目光缓缓转向静逸师太,开口问道:“静逸大师,按常理而言,您自幼便随宋恭帝赵显前往元朝上都,此后更有幸拜入黄蓉门下,修习桃花岛武功。那么敢问,您究竟是如何寻得赵婉儿的呢?”
    “方才婉儿已然言明,最终那两位小皇帝均已离世,其中一人年幼时便随您同上都。如此一来,岂非意味着大宋皇族已然绝迹于世?那么,赵婉儿又是源自何处呢?”
    静逸师太微微皱眉,稍作思索后回答道:“赵昰与赵昺英年早逝,自不待言;至于赵显,他成年后远赴西藏出家为僧,想来亦无子嗣留下。且后来遭元皇赐死,确系实情。素儿啊,你所言非虚,元朝皇室的确后继无人矣。正因如此,起初我寻觅皇室宗亲以承大统之时,亦深感困惑与迷茫。”
    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郑重地将其尚存的三兄弟的后裔一一明确为皇族,统统归属于皇族宗室之列。
    赵匡胤亲自提笔书写御书,精心编写了三派“玉牒”,这便是宋皇族那至关重要的族谱。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煞费苦心地制定了三派各自的十四个饱含深意的昭穆字,以此作为排辈的依据。与此同时,赵匡胤更是立下了一道影响深远的遗嘱:“我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
    赵匡胤所制定的宋宗室三派的十四字昭穆具体如下:
    太祖派:“德惟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太宗派:“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派:“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静逸师太轻轻捋了捋思绪,缓声说道:“事实上,宋朝悠悠三百一十九年的漫长岁月,或许是由于在位的时间太过长久,皇室子孙可谓数不胜数,然而真正的嫡系皇族却反倒并不怎么兴旺。”
    在北宋的初期,宋太祖赵匡胤过早地离世,他的几个儿子在那时都还年纪尚轻,根本不具备继承王位的条件,于是北宋的皇位便传到了他的弟弟赵光义的手中。
    赵光义死后,并未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将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子孙,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故而在北宋期间,皇帝的宝座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赵光义这一脉的手里。所以,北宋真正意义上的皇室宗亲应当算作赵光义的后代。
    谁能料到,北宋末年,由于金国如凶猛的洪水般攻破了都城开封,赵光义这一脉的后裔,近乎都被金军如抓小鸡般抓去做了俘虏,这便是令人痛心疾首的靖康之耻。
    唯一遗留下来的皇室直系仅有宋高宗赵构,他与部分大臣仓皇逃往临安,也就是如今的杭州,并在那里称帝,这便开启了南宋的篇章。
    然而,赵构却不幸地遭受了创伤,竟然失去了生育能力。于是,赵构只得从赵匡胤一脉的子孙当中精心挑选了两个孩子,将他们收为自己的养子。
    就这样,宋朝的皇位,奇迹般地回到了赵匡胤一脉的手中。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便是这两个养子之一。自宋孝宗赵昚之后,南宋真正的皇室宗亲自然应该算作赵匡胤的后代了。
    宋孝宗赵昚拥有四个儿子,唯有老三顽强地活了下来,并成功继承了皇位,这便是宋光宗赵敦。
    宋光宗有两个儿子,次子得以即位,他就是宋宁宗赵扩,他与那威震天下的成吉思汗竟是同一代人。
    宋宁宗赵扩共有九个儿子,可令人叹息的是,他们全部过早夭折!无奈之下,只能再次从宗室当中,去挑选养子。第一个养子赵询当了好多年的太子,无后且不幸死在了宋宁宗赵扩之前。
    宋宁宗赵扩不得不收了第二个养子赵竑。结果没多久,宋宁宗便与世长辞,权臣史弥远竟直接废了这个赵竑,擅自改立另一位赵氏后人赵昀为皇帝,这便是宋理宗赵昀。
    此时,大宋的皇室宗亲或许又发生了变化,但与后来所发生的种种相比,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宋理宗赵昀在位期间,南宋与蒙古帝国联合剿灭了金国,然而这却如同养虎为患,最终也葬送了南宋自身。蒙古后来对南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宰相贾似道竟以宋理宗的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完全割让给了蒙古。
    宋理宗赵昀有三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部早夭。他只能从自己亲弟弟那里过继一个孩子,这便是宋度宗赵禥,南宋的历史也由此进入了倒计时。
    宋度宗赵禥即位之后,整日荒淫无度,朝政大权完全被那奸相贾似道牢牢把控在手中。
    此时的蒙古帝国已然传位到了忽必烈的手中。忽必烈在掌权之初,一直忙于内部夺权之事,暂且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待到蒙古帝国内斗结束以后,忽必烈稳稳地坐上了汗位,随后挥军南下,宋度宗赵禥面对这凶猛的攻势根本无力抵抗,最终竟然直接被活活吓死了。
    宋度宗赵禥共有七个儿子,前四个全部早早夭折,后面三个顽强地活了下来且都成为了皇帝,这便是令人唏嘘的“宋末三帝”——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和宋末帝赵昺。
    静逸师太说到这里,不禁自嘲地笑了笑,缓缓说道:“我后来在确定谁是皇室宗亲的时候,才好不容易理顺了这层复杂的关系。然而等我理顺了之后,我竟然惊愕地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清楚大宋的后裔哪一支才是最正宗的皇室宗亲。”
    在南宋末年,几乎已经没剩下什么近支的皇室宗亲,而那些远房的赵氏子孙,因为血缘关系实在是太过疏远,所以元朝建立之后也并未对他们多加为难。
    这部分赵氏子孙,其中一部分积极踊跃地参加抵抗元朝的激烈运动,一直紧紧随着南宋政权不断南迁,后来在广东地区稳稳地扎下了根。
    而另一部分,则是没有积极抵抗,直接向元朝投降了,毕竟这一部分基本上跟皇室已经没什么血缘关系了。
    比如那着名的书画家赵孟頫,他便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赵孟頫不但在元朝这边顺利地做了官,而且还深受几代元朝皇帝的高度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