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元廷内斗顺帝姓赵
作者:爱吃排骨鸡翅的叶神师   天玄令最新章节     
    在悠悠岁月流转十几年后,宋恭帝赵显已然长大成人,年满十八岁。此时的他,身姿挺拔,眉眼间透露出与年龄相符的成熟。
    忽必烈看着眼前这个已渐成年的赵显,心中思忖着,觉得他的年龄已然较大,留着他似乎已无多大用处,反倒可能会生出诸多隐患,于是起了杀心,欲除之而后快,以绝后患。
    赵显极其聪慧敏锐,他很快察觉到忽必烈对自己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明白自己继续留在上都,处境将变得万分危险。于是,他主动向忽必烈提出,自己渴望前往吐蕃出家为僧。
    忽必烈闻听此言,心中暗自思忖,觉得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毕竟自己这么多年来对他也算好吃好喝地供养着,如此一来,也算是对他有了一个交代。就这样,忽必烈将他发配至那荒僻遥远、人烟稀少的吐蕃萨迦寺,让他成为了一名喇嘛,大有让他在此自生自灭之意。
    吐蕃的喇嘛与中原的和尚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实际上他们是被允许娶妻生子的。赵显前往吐蕃萨迦寺出家所成为的正是喇嘛,他还取了个法名叫做和尊。
    自幼便对佛法心生浓厚兴趣的他,在出家之后,竟出人意料地十分享受这种与佛经为伴的清寂生活。仿佛是命中注定与佛法有着深深的缘分,合尊经过数年对佛法的潜心钻研与参悟,竟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极高成就,一举成为藏传佛教界声名赫赫的佛法大师。
    此后,他不断受到各地的邀请,前往讲经说法。一时间,他声名鹊起,吸引了无数的信徒蜂拥而至,前来狂热追捧。藏传佛教与中土佛教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信众对宗教的虔诚程度简直令人咋舌,而那五体投地磕长头的举动,则成为了这些朝拜者最为显着的特征之一。
    那些狂热且执着的崇拜者们,无论合尊走到哪里,都会紧紧地跟随着他。他们将他视作神明一般,虔诚地供奉着,其中更有不少年轻貌美的女子环绕在他的左右。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岁月如梭般悄然流转。转眼间,合尊已然步入不惑之年。就在此时,一名叫做圣裔迈来迪的回族年轻女子,因对合尊大师那广博且精深的佛学知识心生仰慕,甘愿献身侍奉佛祖。或许是受到当地喇嘛婚姻习俗的影响,两人在不久之后便同居一室。直至合尊四十九岁那年,这位回族女子怀上了身孕,并顺利地产下一子。
    元明宗在上都登基之后,有一次前往吐蕃萨迦寺烧香还愿。当他见到这个孩子时,这孩子已然九岁,元明宗一眼就看出他面有王气。由于当时已年届三十的元明宗膝下无子,便当场认他作了养子,并为他取名为妥欢帖睦尔,他便是如今的元顺帝。元明宗还将他的母亲一同带到了上都。
    然而,元明宗在登基后返回大都的途中,却不幸被他的弟弟元文宗给毒死了。而妥欢帖睦尔在这之后,先后被流放到高丽大青岛和广西静江,似乎他的命运也只能是孤独终老了。
    元文宗上位仅仅四年后,年仅二十九岁便因病去世了。他在临死前,对自己谋害兄长之事悔恨不已,于是重拾“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祖训。立下遗诏要立他哥哥元明宗之子妥欢贴睦尔为帝,以此来救赎自己曾经的过错,只是或许当时他并不清楚妥欢贴睦尔并非元明宗亲生的。
    而当时权倾天下的中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因担心自己一手策划的元文宗弑兄之事败露,决定封锁文宗遗诏不发,转而传位于元明宗的次子元宁宗。然而,年仅七岁的元宁宗在位仅仅五十三天后,便因病夭折了。
    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妥欢贴睦尔回到上都后,燕帖木儿为了阻挠妥欢贴睦尔上位,准备将他是收养的义子之事给抖露出来,并且派人前往吐蕃去接回已然成为和尊大师的赵显,欲将此事公之于众。
    赵显和吐蕃喇嘛摩耶措一同回到上都,妥欢帖睦尔在与燕帖木儿敌对的伯颜的帮助下,摩耶措成功地杀死了燕帖木儿,并且封锁了自己被收养的消息,这才得以顺利登基称帝,被称为元惠宗。摩耶措在萨迦寺修行时与赵显关系极为亲密,他还是吐蕃金轮法王鸠摩智的关门弟子。
    妥欢帖睦尔成为元惠宗后,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称的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他安排人偷偷地将已经叫做和尊的赵显转移到了吐蕃一个偏僻的寺院,法名也被更改了,从此之后,赵显便不知去向。而元顺帝对外公告的是,赵显由于写反诗而受文字狱拖累,被赐死。
    元顺帝的父亲竟是和尊和尚,也就是曾经的宋恭帝赵显,谁能料到元朝在历经五十七年之后,竟好似兜兜转转又再度姓了赵。
    话说回来,结果那所谓的扫地僧元空这两个骗子,最终并未从李行素和傅士义他们那里骗得任何东西,相反,还颇为大方地传授了他们一点少林正宗的吐纳之法,类似那种打坐修炼内功的法门。然而,那时的李行素刚开始修习《罗汉伏魔功》,自然是对那骗人的野和尚所传授的这三脚猫的吐纳之法不屑一顾。
    一年的时光悠悠而过,李行素着手开始练习手上的经脉,这与腿上的情况相差无几。具体来说,便是那“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以及“手阳明大肠经”,随后还练习了用以调和的“阴维脉”和“阳维脉”,这两条经脉可是协调全身阴经和阳经运行的关键经脉。
    这些艰苦的修炼又经历了一年的寒暑交替。至此,李行素的手脚经络运行变得无比流畅,十六条经脉都能在每晚练功结束后自行运转起来。
    此时的李行素,不但奔跑起来速度如风,手上的动作亦是迅疾无比,而且那力度更是远远超过了那些十多岁的孩子。早在此刻,已经没有孩子胆敢再来欺负他们家的孩子了,而他自然也不会去欺负别人家的孩子。
    在这小小的李家村,李行素已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孩子王。在这村落之中,若谁家的孩子顽皮捣蛋、不听父母的话语,大人们只需轻声地威胁道:“再不听话,李行素可就要过来打你的小屁股咯!”往往此言一出,那些顽皮的小鬼们便会立刻变得乖巧懂事起来,仿佛李行素的名字已然成为了一种具有神奇魔力的威慑力量。
    时光匆匆,又是一年悄然逝去,李行素在修行的道路上再度迈出坚实的一步,成功地打通了人体内至关重要的“冲脉”与“带脉”。
    且说那“冲脉”,宛如一个涵养着周身十二正经气血的巨大海洋,故而有着“十二经之海”以及“血海”这样令人敬畏的别称;而“带脉”呢,则恰似一张坚韧无比的大网,紧紧地束缚住身体各部位的众多经脉。随着这两条关键经脉的贯通,李行素体内潜藏的力量仿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其周身所蕴含的劲力已然超越了一名普通成年人应有的水平。
    然而,摆在眼前的最后两道难关——“任脉”与“督脉”,却绝非寻常那十八条经脉所能比拟。它们并非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经络系统,修炼的难度极高。
    其中,“任脉”统摄着全身六条阴性经脉,对全身阴气的调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被赞誉为“阴脉之海”;相对应的,“督脉”则主宰着六条阳性经脉,负责调节全身阳气的运行,享有“阳脉之海”的赫赫威名。若想将这门绝世武功《罗汉伏魔功》修炼到至高境界,就必须同时修炼并打通这两条奇经异脉才行,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打通“任督”二脉,意味着功夫已然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化境。
    历经长达两年时间坚持不懈地顽强修炼,李行素终于大功告成、修成正果!仔细算来,自从与这部《罗汉伏魔功》结缘以来,已然过去了整整五年多的漫长时光,而如今的他竟然仅仅只有九岁,却已然将这个功法修炼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可以毫不费力地让内力自动在全身经络中自如地流动。
    李行素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惊叹的成就,一方面诚然要归功于他那超乎常人的绝顶聪明才智,但更为重要的是,从他三岁开始一直到九岁的这段时间里,他整天都在市井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嬉闹。这种行为恰好完美地契合了孩子们那纯真无邪、无拘无束的天性,也与道家所推崇的中庸之道中的“无为”思想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相比之下,他的父亲李启先则完全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形象,平时很少到处乱跑乱闹或者和别人嬉笑打闹。尽管他同样拥有着过人的天赋以及罕见的侏儒神体,但终因未能领悟中庸之道的真谛,致使自己始终无法将这套神奇功法修炼到至高境界。想来其中的缘由,大概与其自幼乖巧顺从、埋头苦学且过于执着有着莫大的关联吧。
    此时此刻,正值至正九年,也就是公历 1349 年之际。
    按照《罗汉伏魔功》的说法,修炼的时间需在三岁之后十岁之前,而李行素则是凭借着从三岁多到九岁的稚嫩身体,以及拥有着十七岁准 985 大学生的聪慧大脑,才得以修炼成功。
    除此之外,他深深地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采用任何方法能够将这门神功炼成。自此以后,李行素每晚不必再继续修炼,全身经脉都能够自行顺畅地运行,内功也逐年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