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武宗元空仁宗圆慧
作者:爱吃排骨鸡翅的叶神师   天玄令最新章节     
    有一位被尊称为扫地僧的神秘高人,在命运的巧合下,遇到了独孤求败。
    那时的独孤求败,正沉浸于如何将普通武者那单一的丹田改造为双丹田的艰难研究之中。
    时光悠悠流转,数十年过去了,他始终未能找到答案,心中的忧愁如阴云般笼罩,渐渐地忧郁成疾,生命仿佛沙漏中的沙砾,眼看就将流逝殆尽,行至生命的尽头。
    原来,独孤求败天生便拥有双丹田,这独特的天赋让他所修习的《先天后天功》根本无法传授给那些天生仅有一个丹田的普通武者。
    他曾收下三个徒弟,分别是双胞胎兄弟王重阳、王重九以及风清扬。也只有王重阳那般幸运,碰巧亦是双丹田,得以继承学习《先天后天功》。
    而此后,独孤求败走遍武林,四处寻觅,却再也未能发现第二个拥有双丹田的武者。
    到了晚年,独孤求败竟开始钻研起外科医学以及炼制丹药之术,心中怀着无比迫切的渴望,期望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将一个丹田的武者成功改造成拥有双丹田之人。
    然而,尽管独孤求败是武学上的奇才,可在医学领域却并非天赋异禀,况且当他着手学医之时,已然步入年老体衰之际。苦苦思索却不得其解之后,他陷入了那可怕的“知见障”之中。
    独孤求败将《先天后天功》的原本郑重地传给了王重阳,可由于那罕见的双阳神体十分稀缺,在临死之际,他无比担忧这本绝世功法会就此失传,于是便将副本交付给了扫地僧,满心期盼着凭借扫地僧那长达三百五十年的漫长寿命,能够找到传承这本功法的有缘之人。
    扫地僧游历天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见证了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南宋的覆灭,元朝的崛起,从元朝的鼎盛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他终于收下了第一个弟子,那是跟在他身旁的一个胖大和尚,而此人竟然也是拥有双丹田,也就是双阳神体。
    扫地僧为他取了个法名,叫做元空,而后将那珍贵无比的《先天后天功》和《般若神掌》都悉数传授给了他。
    扫地僧为他取名为元空,其中蕴含着深意,是希望他能将元朝视为一场空。
    而这其中缘由,乃是因为这个胖大和尚竟是元朝的第三任皇帝元武宗海山。元世祖忽必烈乃大元朝的开国皇帝,在此之前追溯至成吉思汗铁木真,则只能被称作蒙古汗国。
    元武宗海山,这位以强大军事实力登上皇位宝座之人,乃是元朝首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
    他勇猛无畏,智谋超群,在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展现出了卓越非凡的军事才能,其光芒仅次于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窝阔台、拖雷、拔都、忽必烈、蒙哥、旭烈兀等众多曾雄霸天下的雄主相比,海山的实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倘若将古今历代古代帝王的征战能力进行排名,他绝对能够稳稳地跻身前五之列!
    遥想当年,为了平定那叛乱的海都与笃哇,已然步入古稀之年的元世祖忽必烈毅然决然地决定亲自挂帅出征。
    他率领大军深入漠北,与海都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漫长的激战,这场战争竟持续了长达五年之久,然而最终却未能取得胜利,只得无奈地撤军返京。
    而此次远征对年迈的忽必烈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耗,回京后不久,他便龙驭归天。
    元世祖忽必烈驾崩之后,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木耳登上了皇位。就在此时,海都和笃哇自以为是,认为元朝再无敌手,自信心极度膨胀。
    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比忽必烈更为难缠且更加强悍的对手——海山。
    当海山面临巨大危机并被委以重任之时,他仅仅只有十七岁,却毫不迟疑地肩负起了成为一军统帅的重大责任。
    而他所面对的敌人,则是由善于征战的海都和笃哇两人所率领的、人数多达三十万的强大蒙古铁骑!要知道,这支军队曾经如旋风般席卷过整个欧亚大陆,其实力堪称无比强悍。
    那时的海山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但为了抵挡住那支势不可挡、凶猛异常的蒙古骑兵,他果断地决定修建坚固的城池,并实施屯田练兵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后来的历史中亦被多次效仿:明朝时期的袁崇焕在对抗女真骑兵时,以及清朝时期的雍正皇帝在应对准噶尔蒙古骑兵时,都曾借鉴过元武宗海山的宝贵经验。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战斗后,海山所率领的元军最终取得了惨烈的胜利。海都在此次战役中身受重伤,最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了营帐里;笃哇同样受伤惨重,蒙古骑兵再也无法抵挡这败局,只能狼狈不堪地逃回各自的封地。
    元成宗铁穆耳在位十三年后,最终还是被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可悲的是,他生前并未立下储君,自此,元朝便如同陷入了无尽的漩涡,皇位继承危机开始如暴风雨般席卷而来。
    在随后仅仅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元朝的皇位就如同走马灯一般频繁更换,先后竟有九位君主粉墨登场。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明宗、文宗、宁宗和惠宗,他们各自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命运。
    其中,英宗、天顺帝和明宗皆惨死于非命,武宗和仁宗则如同谜团般下落不明,其他的君主大多在青少年时期便被疾病无情吞噬,唯有元惠宗,如同在狂风暴雨中坚守的孤舟,最终坚持到了元朝的灭亡,他便是当时元朝的现任皇帝——元顺帝。
    当元成宗铁穆耳离世后,海山从遥远的漠北率领着大军如潮水般南下,风风火火地赶回大都奔丧。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密谋策划,成功发动了政变。
    然而,他们却对海山手中那强大的军事实力充满畏惧,无奈之下,只得拥立哥哥海山为帝。海山即位后,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更换了成宗满朝的大臣,并将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封为皇太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也就是后来的元仁宗,他与元武宗海山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在大德十一年三月那场惊心动魄的大都宫廷政变中,元仁宗率先夺权,但在漠北统兵的元武宗海山那巨大的压力面前,他不得不与海山达成了一个“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无奈协议。
    元武宗海山即位仅仅四年后,其弟元仁宗在与丞相哈剌哈孙勾结后,逐渐掌控了军政大权,而后竟心生歹意,阴谋暗杀其兄元武宗海山,妄图取代其帝位。
    就在元仁宗欲置其兄于死地之时,恰巧被一位路过的扫地僧所救,从此,元武宗海山便毅然决然地投身佛门,法号为元空。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执政九年后,心中有愧于哥哥被自己所害,于是主动将帝位让给了长子元英宗硕德八剌,自己则偷偷摸摸地跑到少林寺做了和尚,法名圆慧。
    可叹元英宗后来竟被蒙古保守贵族铁失等人残忍地弑杀,在位仅仅四年便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作为元英宗的叔父,在元英宗遭遇行刺后,他率领着大军气势汹汹地南下,在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成功即位,成为了元朝的第六位皇帝。
    泰定帝在上都去世后,丞相倒剌沙拥立其年仅八岁的儿子阿速吉八为天顺帝,阿速吉八也成为了元朝的第七位皇帝。
    与此同时,留守大都的元武宗海山的旧臣燕帖木儿和伯颜,分别秘密地向漠北和江南派遣使者,同时迎接元武宗的两个儿子和世?和图帖睦尔回大都即位。
    结果,弟弟图帖睦尔率先抵达大都后便自行称帝,即为元文宗,而哥哥和世?到达和林后也称帝,即为元明宗。此时此刻,元朝的天空下竟然同时出现了三位皇帝。
    随后,元文宗图帖睦尔在两都之战中,将在位仅四十二天、年仅八岁的天顺帝击败并残忍杀害。元文宗图帕睦尔随后派遣丞相燕帖木儿去迎接哥哥和世?回京即位,并声称自己称帝乃是迫不得已。和世?在上都正式即位,成为元朝的第八位皇帝,即元明宗。
    元明宗之后随燕帖木儿南下大都,行至中都时,元文宗图帖睦尔从大都匆匆赶来中都拜见和世?。在两兄弟饮酒之时,图帖睦尔竟狠心将哥哥元明宗和世?下毒害死,就这样,元明宗两次在位总计仅一百八十四天。
    从此,元朝的皇位重新落入元武宗海山一系手中,而泰定帝、天顺帝父子则被视为非法君主,连庙号和谥号都未曾拥有。
    元朝时期的皇位争夺风波犹如惊涛骇浪般纷繁复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其中竟然还牵涉到了前朝南宋的末代皇帝——宋恭帝赵显!这位末代皇帝与临安城破、南宋实质上已覆灭后,由南宋光复势力文天祥、陆秀夫等接连扶植起来的那两位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与宋末帝赵昺截然不同。
    遥想当年,公元 1276 年,元世祖忽必烈亲率大军如洪水猛兽般兵临城下,直逼南宋都城临安。就在这决定命运的一战中,南宋彻底败北,江山易主。
    而那时的宋恭帝赵显不过才是个四岁出头的稚嫩娃娃罢了,懵懂无知的他只能随着乳母以及一众后宫侍从被无情地押解至元上都。尽管在此后的日子里,他过着看似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但那自由的灵魂却永远地被囚禁在了枷锁之中。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来到公元 1279 年,彼时正值元军围困的危急时刻,年幼的宋末帝赵昺最终在崖山被丞相陆秀夫背负着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以身殉国。
    至此,南宋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灭亡,那一段悲壮的历史也永远地铭刻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