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紫定
作者:青木赤火   乱世珍宝最新章节     
    “对。”关元林也露出了凝重的表情,“这句话,让人不寒而栗,仿佛哄小孩子一般,却又隐隐带着杀机。”
    莫小年接着问道,“来信中还有什么内容么?”
    “你让我捡要紧的说,其实,这封信本来就不长。不过,这次他留了名字。”
    “噢?”
    “钟百炼!千锤百炼的百炼。”
    莫小年叹了口气,“看来,这个钟百炼很难炼啊!”
    “信里就这么些意思。”关元林接着说道,“陆五奎也害怕了,他去找了陆永熙。”
    “怎么说?”
    “陆永熙没说大罐卖给了你。”
    “他说卖给谁了?”
    “他说卖给了法国人马丁。”
    莫小年略略沉吟,“元青花香炉他卖给了马丁,现在移花接木,又说元青花大罐卖给了马丁,虽然把我给隐去了,但他并非好心。”
    “对。”关元林接口,“你是宝式堂的人,也就是琉璃厂的人,他没说卖给你,是怕这事儿传扬开来,说他的买卖不干净,他还想在琉璃厂东山再起呢。”
    “陆五奎想怎么办?”莫小年又问。
    关元林回答:“他现在很为难。陆永熙还告诉陆五奎,不仅不要去找马丁,这事儿最好也别瞎说,因为马丁是法国公使的亲戚,陆五奎若惹出了乱子,吃不了兜着走。”
    莫小年喝了一口酒,“这事儿,我肯定不能置身事外了。”
    “你?应该没事儿,甚至陆永熙也没什么,陆五奎确实麻烦了。我是他的东家,才不能置身事外。”关元林摆摆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无需太过担忧。”
    “这个钟百炼,绝对是个高手,他从景德镇跑到京城,就为了采购门头沟的坩子土,说明他十分善于仿烧,这次应该是烧琉璃。”莫小年分析。
    关元林点点头,并未说话,若有所思。
    莫小年又道,“关兄,这元青花大罐最后是我买的,这事儿我绕不过去,他若来了,你们让他找我。”
    “啊?这又是何必?你不过是过手了一次,本没有任何问题。”
    “两码事。这个钟百炼的目的,是取回元青花大罐,而最清楚去向的,也就只有我了。”莫小年道,“毕竟,人家在理。”
    “他有理,你也不理亏,陆五奎背着我做的腌臜事儿,本应该一人做事一人当才对。”
    “问题是他当不起啊,难道,你还看着他死无葬身之地?”
    关元林微微一怔,“你想的这么严重?”
    “我感觉,这个钟百炼这次来,如果拿不回元青花大罐,陆五奎怕是凶多吉少。”莫小年笑笑,“好了关兄,就按我说的做吧,来了,告诉我,我会会他!”
    莫小年毫不惧怕,因为他有底牌,这个大罐还在他手里呢。
    而且就像他说的,也不理亏,他是买来的大罐,就算要拿回去,那也不能让自己倒贴钱。
    不过,现在这个大罐的事儿,那只能继续保密等到见了钟百炼再说了。陆永熙无形中编了一道谎,自己也不乱讲了。
    “好吧。”关元林点头,举杯,“兄弟,这事儿,我佩服你!”
    “关兄,说了什么时候来么?”
    “说是十一月十一前后,没几天了。”
    “十一月十一?太乙救苦天尊诞辰啊。”
    关元林不由笑了,“这日子,还真有些特别,他要来救苦救难么?”
    ······
    两人商定之后,也没再聊钟百炼的事儿,聊了会儿文玩古董和古玩圈子里的事儿。
    饭吃完了,莫小年本想告辞,关元林却道,“兄弟,既然你来了,我这里还有件东西,劳烦你掌掌眼可否?”
    “关兄太客气了,是我一饱眼福才对。”莫小年欣然应允。
    关元林拿出来的,又是一个紫檀木盒。他珍藏的东西,喜欢定制紫檀木盒。
    不过这个木盒比装汝窑出戟尊的木盒就小多了。
    这个木盒里装的,是一件葵口小盘。
    这个小盘的直径也就是十厘米多点儿,葵口外撇,浅腹平底。
    底足露白胎,胎质细腻。
    这个葵口小盘特殊的地方有二:
    一在釉色,通体是紫色釉,釉色润而深沉。
    二在盘心,居然还错金了蟠虺纹。
    莫小年细细看过,刚放下这个小盘,关元林便就问道,“兄弟你有何感觉?”
    “这不就是紫定么?北宋之物。难道关兄还有什么疑虑?”莫小年应道。
    “真是紫定?”关元林还是有点儿不太相信的样子。
    莫小年忽而恍然大悟。
    紫定实物历史上一直极为罕见,就连清代的收藏红人乾隆皇帝都发出过“空传紫色”的感叹。
    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土了一批······
    现在还没到三十年代呢。
    紫定,就是定窑紫色釉的器物。
    紫定这个提法,最早出自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
    不仅曹昭提过,晚明的大收藏家项元汴还具体描述过一件“宋紫定仿古蝉文鼎”,说颜色如熟葡萄,璀璨可爱,而“定窑之色,白者居多,而紫墨之色者恒少,如此紫定之器乃仅见者”。
    定窑嘛,都是以白瓷为主,至于紫定,文字记载归文字记载,实物确实一直难见。
    就连项元汴这样的收藏大家,身处明代,居然也只见了这一件。
    而这一切,都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发生变化,因为从那时候开始,紫定陆续出土。
    后来考古发掘也越来越多,鉴定上的难度也越来越低。
    但是现在,1919年,鉴定难度那可就大了。
    只是对于有着前世经验的莫小年来说,一点儿都不大。
    “没问题。”莫小年强调。
    “你看这胎质,是不是太白了?”关元林又问。
    “紫定的胎土确实比白定要更白一些,因为紫色釉比较特殊,黑定也是如此。”莫小年回答,“其实《格古要论》有有过描述,说紫定黑定‘土俱白’。”
    “噢?我还真是漏看了这条。”关元林点头之后,又指着盘心错金,“这个葵口小盘,在盘心错金,难不成因为有缩釉或者冲线瑕疵?”
    莫小年点头,“对,应该是为了遮瑕而错金。这像是明代的工艺,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紫定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