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出发
作者:安然入睡   重返1973农村日常最新章节     
    “行了,这个钻头借给你用,一会儿去河边儿捡点儿石头自己练练去。你有打铁的底子在,手上有劲儿,很快就会稳定下来的。”
    “师傅,要练多久才能达到你现在的水平啊!”
    “我当年练了一年就差不多有这技术了,剩下的全都是依靠维修经验的积累。你小子有我在一旁指点,很快就能上手的。”
    小泉欢欣鼓舞的提着篓子去河边儿捡石头去了,林里则是晃晃悠悠的回了家。都说铁杵磨成针,也不知道小泉练一个月下来,钻头磨秃了咋办?
    刚进门就被一股炝辣椒的刺激味道给弄的打了个喷嚏,进屋里看孩子怎么样,结果发现娘儿三个不在家。
    “妈,淑芬他们呢!?”
    “我是你爸!”
    哎呀!应该是娘儿四个都不在家。林副书记竟然破天荒的套上围裙在灶台边上转悠,这可不常见啊!
    “咳咳~~爸!怎么突然想起炝辣椒吃了。”
    “嘴里头淡的没味儿。这两天应该是要变天气,吃点儿辣发发汗不容易生病。过来尝尝,我这可是裹了面炸的辣椒段儿,咀嚼起来嘎嘣脆。”
    “嗯!味道果然很好,要是能再加点儿花生米进去就更好了。”
    “你可得了吧!这么一块儿,吸的油就有好多。一口下去嘴巴都油乎乎的,还花生米,花生米有这么多油吗?”
    “这玩意儿吃多了不会上火吧!秋天正是干燥的时候。”
    “没事,都快过中秋了,天气凉了。”
    一阵风吹过院子,树叶哗啦啦的响。呛人的味道散了不少。
    锅里头的油不少,林副书记顺便儿做了个菜,又弄了个蛋花汤。这时候淑芬娘四个也回来了。看样子是串门儿去了。
    晚饭有了辣椒,一家人吃的红光满面。只是后遗症也有,孩子突然不喜欢吃奶了。一口下去嘶啦嘶啦的叫。
    “看样子是到断奶的年纪了,想当年我给你断奶的时候,还得摸东西上去才勉强断了的。没想到这俩小的还挺疼人,刚长牙就不喜欢吃奶了。”
    淑芬笑的尴尬,娘儿俩的经历不是太雷同。
    辣椒这玩意儿的火力也是大,能把林里弄的那么火大。
    另一头的林里,这会儿吸溜着嘴角的燎泡,疼的龇牙咧嘴的。说话不敢张嘴。
    “老弟啊!你这晚上怎么过的啊!是不是虚不受补了?”
    “没有的事儿,天气不是转凉了嘛!炕烧的太热,又吃了点儿辣椒,一晚上捂出来的。”
    “啊~~我也是一宿没睡啊!尽做梦蹬自行车了。要不是你嫂子给我几巴掌打醒了,我能把她们娘儿几个都给踹地上去。”
    “您这是骑动感单车呢?那么大的劲儿。”
    李主任不知道动感单车是什么,可字面意思却能理解。
    “可不就是动感嘛!骑的快了,在那路面上来回抖,想不动感都不行。哎!应该是邮递员来了。”
    说曹操曹操到,邮递员一如既往的准时且专业。分门别类把几种报纸往桌子上一丢,就坐到凳子上休息了起来。
    在这里算是一家人,都是有编制的。互相之间能闲聊几句休息一下。
    要是赶上个天气不好的时候,还是个避风的港湾。
    邮递员成天走南闯北,在大街上来回 的打转,是这个年代里消息最灵通的一类人。闲着的时候也不忘说点儿所见所闻,真是让林里对这个时代大开眼界。
    快乐的时光很短暂,又到时候说拜拜。
    邮递员走后,两人还未说话,就接到了电话。一通喊叫后,终于又领到了上级的任务。
    办公室的工作就是这么枯燥且乏味。
    林里把报纸一一搭配,然后抱着就往各个房间里送去。有的领导在,那就笑着打个招呼,有个不在的,那就丢到桌子上就行。
    枯燥而乏味的生活,再次占据了林里绝大多数的时间。偶尔能在中午上下班的时候碰到在街上往返的车队。人更黑了,但也更壮实了。车技磨炼的越发好了起来,驾驶起来很丝滑的感觉。
    至于大口袋,林里没见过。听成虎一次给隔壁邻居送煤的时候说,现在人家是专属司机,吃的都是小灶了。
    “小灶?”
    林副书记吃饭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儿没把嘴里的饭喷出来。
    “这就有小灶了?他才来了多久啊!也不怕被底下人看他不爽?”
    “据说是因为外流的煤炭不少,大家都跟着受益了。”
    “哼!只要不影响到工厂的正常运转,他们倒卖一些无妨,但是量多了不行。这个我得回去好好监督一下。不能无法无天了。”
    林里第一次见识到了林副书记的变通,有些诧异,不应该啊!难道是权力让他迷失了自我?
    “这么看着我干嘛?我胸口有奶啊!”
    “咳咳~~不是,我就是觉得您老好像变了。”
    “怎么会?这么半辈子都过来了,我临老了还得来个十八变怎么的?我可没那承受能力。”
    “那您怎么会变通了啊!”
    “不是我负责 的事情,我管那个干嘛!再说了,你小子现在变了才是真的大喜事。”
    林里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自从在办公室上班后,因为事务繁杂,没空思考那些太过深奥的人生哲学,所以世俗了不少。关键是眼神都变好了。以前看远处的东西灰蒙蒙的带着一层纱布似的,但是现在看哪里都觉得真切。
    “那是,环境改造人嘛!”
    随着时间的推移,办公室里的活儿也渐渐熟悉了起来。林里也越发感觉到了自己不足,开始朝着更好的方向学习。
    丈母娘还是那么贤惠。这天吃晚饭的时候,丈母娘给了林里一个袖套,是用做衣服剩下的材料做的。两头还缝着猴皮筋,用起来很舒服。
    “怎么就给他不给我啊!又不是用不起这么点儿布料。”
    “他一天天在办公室里头和墨水打交道,衣袖脏的快。你一年写 的字都比不上他一天写的多。”
    林副书记别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每天写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名字。林里有时候猜测,领导的签名好看,是不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嘿嘿,爸,您要是需要,这就拿起用呗!总要先紧着您的嘛!”
    “去去去,一点点儿意思都没有。培训的时间定了吗?”
    “定了,估计过个两三天就出发。”
    “这么早?不是说要往后一个多月才去吗?”
    “提前了吧!再拖下去都要过中秋了。到时候时间还得再往后推,接下来又是国庆节,很多计划都打乱了。”
    一家人吃完饭,就开始给林里琢磨需要带着外出的行李。
    因为提供招待所居住的缘故,行李不用带的。但换洗衣服还是给带了两套。还有毛巾等洗漱用品。
    这年头儿拉杆箱几乎没人见过,更别说用了。尿素又未大行其道,还是林副书记当年带回来的一个老式提包起到了作用。但这也塞了满满一包,提起来很沉。完全比不上有万向轮的拉杆箱好用。
    行装都打点好了,林里突兀的觉得自己心跳在加速。离家远行,对于一个恋家的男人来说,格外的残酷。
    每次想到要外出时火车出发时的汽笛,心脏都会跟着抽抽一下。
    但这一天终于是到了。拿着一张小小的车票。被李主任带着来到了县里的火车站。
    下车站定后,看着那恢弘大气,但略显低矮的年代建筑,总觉得这个车站要是后世还能够存续,必然是网红打卡点。
    “这就是距离咱们公社最近的火车站,每天有两趟车路过这里。”
    “两趟车?客车?”
    “客车和货车。”
    林里突然爱上了这份车站里头的工作,如果一天只接待一趟客车的话, 那日子过的可以说相当的清闲。
    “林里啊!记得收着点儿腰。要不然容易露馅儿。”
    没有电子钱包的年代,造就了特殊的出行方式。带口袋的苦茶籽再次派上了用场。如果是穿大棉裤的冬天还好说。现在天气还不冷,衣着单薄。林里本来是有弧度的,现在被这些身外之物一顶,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心情激动呢!让别人误会是流氓就糟了。
    “知道了李主任,你放心,我就是把我这个人丢在市里头,也绝对不会把你买车的钱给丢了的。”
    李主任捂住林里的嘴巴,警惕的看着四周。还好其他出门的旅客距离两人较远,没有听到这边儿的谈话。要不然李主任能拉着林里让他等待明天的车再出发。
    “你小子,出门在外可千万要记得财不露白的道理。要是被贼听到了,还管你藏在裤裆里头?哼哼!你以为人家的刀片割不下去?那可快了,挨一刀进宫就糟了。”
    林里闻言夹着裆大吸凉气,千万不能赌这年头儿小贼的手艺啊!李主任这家伙警告人的方式都这么别致的吗?
    “知道了李主任,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对了,就咱们到了吗?一个县得几十号人吧!”
    “快了,两个小时以后才发车呢?”
    “哈?”
    “哈什么哈?你以为为啥火车站现在人这么少?就是因为咱们来的早啊!”
    林里听到这里都无语了。这年头儿的城市都小,火车站建的也不是太偏远。从公社骑着自行车也用不了两个小时到啊!还至于提前两个小时来送林里?
    “李主任是有什么安排?”
    “嘿嘿,这不是让你早点儿到,好在这里的广场上骑车玩儿嘛!你看看这石头铺就 的路面,就是那么平坦瓷实,在公社都没有看到过这些路面,我一想起来就心头痒痒。”
    于是,人流逐渐增加的火车站,出现了李主任绕着圈子,变着法子甩花活儿练习自行车特技的奇景。这样的景象,很快就吸引了一群人驻足观看,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有耍猴儿表演呢!林里都打算拿个铜锣绕着收钱了。
    “老李,你小子闲的没事儿干啊!回去说啥也要给你宣传宣传,还有耍猴儿的天赋。这猴儿骑车整的,技术高超。”
    “去去,老高你个狗嘴里头吐不出象牙的家伙。来送你们办公室的人才啊!”
    来人是县委办的办公室主任老高,单位级别上去了,这说话的方式都不一样。
    李主任停好车和人家握了握手,两人聊了几句自行车的事儿,就转移到了公事上。这也算是共同话题了。谈起来特别投机。
    林里在一旁看着,才知道自己小觑了李主任。区区一辆自行车还不至于他特地送林里一趟,这家伙哪里是来送林里的,明明是来和上级单位的人凑趣尔来了。想升职的李主任明显很会找机会。
    带着行李,身上一股子墨水味儿的人渐渐来了三十来个。林里一时有些好奇,这年头的一个县这么多公社的吗?后世林里所在的县,也不过才十三个乡镇而已。镇就两个,其他全都是乡。
    看了一下火车站周围的出行方式,几乎都以走路为主,自行车的出现,都和后世小乡镇里头出现的劳斯莱斯一样显眼。
    唉!落后的出行方式,决定了很多公务只能服从就近原则。正常走路,一天也就几十里地,再多就要超出自己的补给范围了。
    不像后世,骑着一个小电驴,充一次电,差不多能走七八十里地,算下来也不过个把小时。人的腿长了,农村都空了,乡镇自然要裁撤合并,大势所趋。
    “来,去培训的都过来集合点名了。人齐了咱们就进站了啊!”
    听到带队人员的召唤,各个乡镇多来的人都凑了过来。
    组织性和纪律性在这个年代,那就是很普及的事情。所以整个点名过程,就好似军训似的。就是什么建国、立党什么的重名比较多,喊一句好几个人答到。后来干脆把公社的名字带上,这才好了些。就是那个工作人员的嗓子好像变声了。
    “带上自己的行李,别丢下东西啊!准备上车啦!”
    狂吃狂吃,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