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回 李密谈治鲜之策 渊盖家被赐国姓
作者:莫名堂阿伟   隋风烈最新章节     
    论刀枪武艺,杨玄感丝毫不惧曾经的手下败将,儿时的玩伴董家小哥董柯的。甚至他三个同上,杨玄感也有把握应付,何况身边还有义子,武艺不凡的朱登助战呢!
    “别动,再动一动,某便让你血溅当场。”见杨玄感父子举刀来攻,董柯伸手从肋下拔出了上了堂的火枪指着杨玄感喝道。
    “嘿嘿,某与你拼了,看刀~”杨玄感急于脱困,那能听董柯的言语,只见其手中之物特别,但不知其为何物,更不知其威力如何,只顾举刀砍来。
    “呯~”一声枪响,只见杨玄感胸前冒出一团血花来。同时,这声枪响也是信号,伴随着这声枪响,两旁二楼窗口处传来一阵枪响之声。
    就见杨玄感、朱登二人同时身中数枪,手中腰刀再也握不住了,二人站立不稳双双倒地。
    “义父~义~~父,不是已经脱险了么?怎~怎在此自投圈~圈套了?”朱登口喷鲜血断断续续的扶着杨玄感问道。
    “天意~天意如此!登儿,原本为父想在这中条山中寻一古寺,与你避世三载再出的,那时,谁~谁还认得你我二人?就算不复仇,也能~也能逍遥过此一生。不想,为父还是不能逃过~逃得过杨广的追杀。我父子二人今日命绝于此矣!咳咳~”一阵猛烈的咳嗽,杨玄感大口大口的吐出鲜血,眼睛迷离,眼看就要气绝。
    “义~义父,都怪登儿不~不济,未能保护义父,啊~”一声怪叫之后,朱登当先气绝而亡。
    “登~登儿~”杨玄感连呼两声后,随即也倒地而死,两眼尤圆瞪着。
    “砍下二贼首级,将尸身投入城外山中喂狼。张三上尉驱散围观百姓。”董柯吩咐道。
    黎阳叛军首领杨玄感身死和大隋东征高句丽大胜的消息同样劲爆,一时间成为大隋百姓口口相传的话题。
    涿郡城,杨二行宫。
    “陛下,臣幸不辱使命,斩得杨玄感父子首级献于陛下。”董柯一脸兴奋的报道。
    “呵呵!果然被朕算准了,他必到平陆躲藏。现杨玄感已死,我朝再无乱起了。传旨,将杨玄感父子首级悬于南城门十日,随后掩埋。董检使得平叛首功,封温侯,可世袭,赐温县封地万顷,”对于为自己扫除后顾之忧的董柯,杨二给出的封赏可谓极高。惹得府内众文武艳羡不已,只张楚在一旁跺脚后悔不迭。
    “陛下,现今江南陈国复辟叛逆在扬州被我南下征剿大军击败,现已遁往余杭,想是欲效仿李子通等叛军逃命海外。如此,国内叛乱几乎平定了。加上陛下亲征高句丽有获全胜,微臣恭贺陛下了。”
    “嗯!国内诸事朕无需忧虑,自有朕的大臣和将军为朕治理,现在摆在朕面前的只有这鲜州事务。如何处理得当还需诸位爱卿为朕谏言。李密,汝原为辽东人,熟谙高句丽国民秉性。此番,朕将汝从京城任上调来,便是准备任用汝为鲜州刺史,为朕管辖治理鲜州的。汝有何想法尽管对朕说。”
    “陛下,原高句丽国民众因田间无收,不得已归顺我朝。但此国百姓极为悍勇,且极度自我。若是任其渡过灾荒之年,说不定还会反叛。微臣之意有三,一为将原高句丽国王室,高元一族和渊盖太祚一门全都迁至我中原;二是将保存完好的高句丽国军队全部调出半岛,分散安置于我朝各处,不许回国;三是半岛全面汉化。”
    “嗯~有些道理。前两条都好说,与朕想法基本一致。只是这第三条太过笼统了些,还需做很多细致的安排。玄遂先生可有计划?”
    “陛下,这鲜州现有高句丽人近600万,不是小数。微臣计划将其迁出一半,即3百万人分散至我朝各地居住。这部分人只需两年便可与我朝百姓无异,融入我中华。留在半岛的另3百万高句丽人全部施行同化教育,即从语言、习俗、礼教等各方面学习我朝,不许再讲高句丽语。如此最多三年,半岛便可真正纳入我朝,再无异族。”
    “好!玄遂先生办法可行,也必须如此。要从孩童抓起,可将适龄孩童全部收入我中原学堂,从小研习我中原文化,受我中原文化熏陶。只是,偌大一个州,不亚于我齐郡大小,只剩3百万人口太过稀少了些。”
    杨二说完,起身背手原地兜转着思考了起来。
    若想彻底由中原汉人统治鲜州半岛,必须从中国迁移百姓过去,类似于后世民国时期的山东人民自发的闯关东运动。
    想到这里,杨二似乎有了可以借鉴的主意了,于是说道:“如今我朝齐郡人口众多,且与鲜州隔海峡相望,不妨迁齐郡百姓入鲜州生活。汝等觉得如何?”
    “陛下,要说人口众多,生活富足,非齐郡莫属。那王博在齐郡可谓是做的风生水起的,工农学商无一不兴盛,特别是海贸这块占据了外贸交易的近7成。就近迁齐郡百姓过去最好不过。”外事民族部驻扎涿郡副相王懿说道。
    “陛下,不知欲迁多少我汉民百姓入鲜州半岛?”李密关切的问道。
    “最少要迁3百万人口过去,或可再多些。”
    “陛下,不如令王博迁3百万属民过去,在令我朝各州府各迁30万人同去,这样便能解决鲜州人少之短。”军情处负责齐郡、冀州的副相李太智谏言道。
    “呵呵!好!就这么办。为鼓励我朝各州百姓迁居半岛,玄遂先生可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给汝三个月时间,拿出一套利民优惠条款来给朕看。半年为限,组织大规模迁民。”
    “是,微臣遵令。”
    “另外,原涿郡守备军薛万彻部10万将士驻守平壤城(原高句丽国都长安,现已改名为平壤),15军楚能部和鲁明月水师一部驻守南部海港金海京(即后世的釜山),以防海峡对面的倭国人入侵。其余现在鲜州各军全部回到各自出发地镇守。”
    由此,治理鲜州的基调便定了下来,这为鲜州半岛彻底融入中国奠定了基础。
    “陛下,渊盖太作父子又来了,这已经是他二人第三次请见陛下了。”梁师泰走到杨二身边小声说着。
    “哦?又来了,这么急?不是让他父子在馆驿等候么?”
    对于怎么安置渊盖太作父子,杨二始终没想到好的办法,因此,并不急于见这二人。
    只等鲜州被接管的差不多时再说如何安置这两人的事情,不想今日这父子俩又来行宫请见。
    “陛下,渊盖太作父子在原高句丽国朝廷口碑甚好,想必其是为国内百姓向陛下请命来的,毕竟今年春夏高句丽国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水涝灾害,其国中百姓生存艰难。陛下不妨见他一见。”王懿提议着。
    “师泰,让他父子进殿来吧!”杨二略作思索后还是接受了王懿的建议。
    “是,陛下。”梁师泰答应一声后出去了。
    片刻之后,渊盖太作父子便出现在杨二和众人面前。众人看去,直觉前面老者渊盖太作气色尚好,只是略显苍老了些,貌似一普通和蔼老人。而渊盖苏文半尺长须飘洒,身板挺直,仍旧是一副不卑不亢,气度不凡的样子跟随其后。
    见礼毕,渊盖太作说道:“陛下,老夫已到此十余日了,每每见此地百姓生活无虞,市井繁荣便想起我高句丽~不,是鲜州百姓生活艰难,朝不保夕。还望陛下尽快向鲜州百姓输送粮食,以免爆发人间惨剧。”渊盖太作说着便要下跪,渊盖苏文赶忙上前扶住。
    见此情景,杨二也不禁动容,起身来到渊盖太作身前亲自将他扶住。
    “老人家请起,请先坐下说话。”
    见渊盖太作父子都落座之后,杨二回到主位,继续安抚道:“老人家为黎民苍生,宁愿舍弃王位,爱民惜民之心跃然纸上,足令朕钦佩。老人家无需担心,朕已吩咐进驻鲜州之各部将军粮分发给缺粮百姓,凭此也能让缺粮百姓应付一阵了。输鲜粮食也在路途之上,不日也将运抵鲜州平壤城,并分发之鲜州全境,老人家尽可放心。现如今鲜州百姓亦是我大隋百姓,朕绝不会放任其饿死不管的。”
    “多谢陛下!多谢陛下体恤鲜州百姓了!”渊盖太作连连拱手谢着。
    “方才朕已经和在座诸卿商议完鲜州重建一事,为便于朕的驻鲜州大臣从容管理鲜州,朕出台了一些去高句丽化的政策,以便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当先就要从这姓氏上入手,原高句丽百姓和官员的姓氏将使用汉姓。鉴于汝渊盖太作一族与朕朝统一半岛有功,朕便赐予渊盖一族汉姓“杨”,老人家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一片哗然,人人皆惊。
    能得当今皇帝赐皇家姓氏乃是举族之幸事,殿内所有有功之臣都未能得到这一殊荣,岂能不惊叹连连?
    “多谢陛下赐姓!此乃我渊盖家族之幸啊!从今日起,老夫便是杨太作,吾儿便是杨苏文了。苏文还不谢陛下赐姓?”
    “多谢陛下赐我杨姓。”渊盖苏文起身拱手拜道,从此这世间便再无渊盖苏文,而只有杨苏文了。
    此时,殿内众臣纷纷拱手向杨太作父子祝贺着,看得出众臣眼中满满的都是羡慕。
    “杨太作,鉴于汝对鲜州和平归顺我朝起到莫大作用,朕册封汝为鲜国公,世袭罔替,阖族迁居京城鲜国公府居住。”
    “臣谢过陛下!”杨太作起身拱手谢道。
    “嗯!杨苏文~”
    “陛下,臣在。”
    “朕观杨卿仪表堂堂,身高八尺开外,面色红润,五缕长髯,绿罩衣,活脱脱一副我汉之名将汉寿亭侯关云长在世般。又因汝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劝诫乃父归顺我天朝,此为朕东征首功也!据此,朕册封汝为我朝平壤亭侯,仍在我朝军中为职,官拜我朝北方战区副统制使,上将军衔,十日内往晋阳战区总部赴任。”
    “谢陛下!”杨苏文一脸兴奋抱拳应道。
    殿内众臣又是一阵惊诧不已,纷纷挑指赞叹不绝。
    “至于原高句丽朝中文武朕自有安置,杨爱卿无需担忧。好生随朕回京城王府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吧!”
    “是,陛下。老臣早有此意了。”
    “呵呵呵呵~”满座竟都欢笑起来。
    余杭城,余杭湾。
    占据此地的江南义军军心已呈极度不稳之状,每日都有士卒丢弃刀枪潜逃。更有低层头领带队连兵器一道投降官军的。
    “章司空,情形对我军不利啊!据探北方义军盟主杨玄感也被隋庭军情处探子给擒杀了,现首级已送往涿郡献与暴君杨广了。”袁宪惊慌失措的冲进帅府对正在召开军前会议的章召达、徐子陵等人说道。
    “啊?杨玄感死了?真是没想到啊!某还以为这么久都没其消息,他必然脱险了。没想到啊!这下北方义军没了主心骨在也成不了气了,唉!”章召达叹息不已。
    “章司空,末将以为最主要的还不是北方义军现状,而是我军即将面临的尴尬处境。高句丽国突然举国归降大隋,这让我等成了反隋孤军了。杨广必然撤东征之兵来剿我军,情形迫在眉睫矣!”徐子陵急切的叫道。
    “是啊!光是宇文成都和韩擒虎、贺若弼三人就够我义军难以抵挡了。若是大隋水师从高句丽回来,我军逃亡海上的退路就断了,唉!看来此地不能待了。”章召达看着桌案上的地图呐呐自语着。
    “司空大人,不如趁隋军未至,我义军在余杭周边清扫一遍,以获取我军海上粮草用度。”
    “嗯!现在顾不得许多了,子陵将军速派人去周边劫掠,务必囤积些粮草。”
    “末将这就去办。”
    随后数日,原本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江南“义军”彻底撕下了伪善面具,成为了一只如同豺狼般的队伍。他们肆无忌惮的掠夺余杭周边百姓,虽不杀人,但却将这一带百姓家中粮食、牲畜等洗劫一空,并全都搬到了余杭湾被他们抢夺的海船之上。
    不过,此举也彻底让江南“义军”丧失了江南百姓的支持,彻彻底底的沦为了只为一己私利的叛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