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这一次朝堂之上,文职修士们意欲协助朱元炆,借朱元熖诛戮仙门功臣后代一事大做文章。
此举不仅是斩仙之过,更是触犯了仙庭武将之后裔。
若能巧妙运用,必然能引发惊人的效应。
哪怕一些武将修士,或许也会站到他们这边,一同对朱元熖发起攻势。
然而,众人未曾料到,朱元炆与朱元熖之间仅寥寥数语交谈,甚至未直接针对诛杀周德兴之事深究。
然而朱元熖却已将此事定性,并且是那种令人无法辩驳的定性。
众人固然想要抓住朱元熖诛杀仙门功臣后代的疏漏,却不曾想到朱元熖却逼使朱元炆亲口道出了周德兴该受极刑的事实。
这让众位官员都感到颇有些无奈。未曾料想朱元熖竟能如此巧舌如簧。
朱元炆此刻面色尴尬,因为他发现面对眼前的情形,竟然再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责难朱元熖。
然而朱元熖却并未就此罢休,再度开口言道:
“二哥,你身为帝脉传人,更应明白何为修行界铁律,何为罪责之界定。
你告诉我,周德兴在宫中淫乱仙界,该当何罪?
在他于吾父、先帝驾崩,整座仙宫乃至天下苍生皆沉浸于悲痛阴霾之时……”
然而,在这仙禁森严的皇宫之中,竟然还能传出一系列修炼散漫、欺师灭祖的劣行,你让我告诉你,该以何种道法裁决?”这顶巨大的罪名,朱允熥毫不留情地掷向了朱允炆,若后者应对不慎,便显露出他对此事的轻视。
于是,朱允炆深思片刻后回应:“倘若周骥确如你所说,确已堕入魔道,罪孽深重,但至今为止,此事全凭你在此金銮殿上孤口一词,有何真凭实据能证实周骥确凿犯下了这些滔天之罪呢?”
他试图转移话题,避开案件本身的罪与非罪,转而聚焦于证据的真实性上。他这般质询,倒也使得自己置身事外,无懈可击。
对此,朱允熥并不急躁,只是淡然应答:“证据自然是有的,昨晚便有十多位守卫亲历其境,若二兄需进一步核实,我自可唤他们前来此地作为见证。”
朱允炆闻此,不由得心中一紧。一两个守卫的证词,他尚能狡辩说是受了朱允熥的胁迫;但若是十多名守卫一同作证,那就难以伪造了。只需稍加隔离审讯,便可验证他们所述与事实相差无几。
尤其是在修真世界,古人在判断证人证词时,常遵循“三人成虎”的法则——即三位及以上证人的证词,即可视为确凿的事实。更何况眼前的乃是十几位宫廷侍卫,这些人平素皆受过严酷的修炼训练,能在宫中任职,哪怕是最普通的侍卫,其实力与背景亦绝不简单。因此他们的话语,在三司府或者这朝堂之上,都有着极高的信誉度。
然而,朱允炆仍旧不愿就此服输:“你身为皇孙,若有压力施加于这些侍卫,他们为你作伪证并非毫无可能。仅凭侍卫们的证词,恐怕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朱允熥闻言,眼神一凝,反问道:“在有多位证人的情况下,你还坚持称其不可信?那何为可信?迎合你的意愿就算是可信了吗?是不是只要有人大胆站出来声称周骥无辜,你就认定他的言辞必然可靠,无需任何证据支持?而我方即便证据确凿,你也要鸡蛋里挑骨头?二哥此举有悖正道,身为皇孙,如此行事,当真妥当么?”
朱允炆被朱允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般训斥,面子上颇为挂不住。此时,文官们因先前朱允炆险些陷入朱允熥设下的陷阱,故而不敢轻易开口,唯有等待找出朱允熥论点中的破绽,才能发动反击。而武将们虽然不善辞令,但见双方唇枪舌剑,却也乐得静观其变。
面对此种境况,朱允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反驳……
在仙凡交织的时代,修真宗门之中,\"我只是遵循道之实情而言罢了,你说有十几位守护弟子作证,然而很难断定这些守护弟子是否已被你暗中操控,因此他们的言语并不一定值得信赖。”朱允熥冷哼一声回应道。
朱允炆瞥了一眼,淡然开口:“自当是以确凿无疑的法器验明与可信赖的证道者亲口所述,这般才最为可靠。”
话音刚落,大殿深处,一位威严的修炼大宗师——朱元璋,面色阴沉地缓步走出,同时开口,语气中充满无尽的霸道:“本座身为见证之人,是否足以令尔等信服呢?”
朱元璋的忽然现身令众人震惊不已,一时之间,朝会中的修士们纷纷向这位修为高深的大宗师行礼,并齐声喊出尊称。
朱元璋坐镇宝座之上,目光冰冷地扫过朱允炆。若是以往对朱允炆的厌恶源于他在知晓历史后发现朱允炆将他辛苦打下的修行基业,以种种自我毁灭和愚昧无知的方式拱手让人;那现如今,则更像是一层窗户纸被戳破,朱元璋内心深处对朱允炆的行为生出了深深的厌恶。
至今为止,朱允炆虚伪地向先祖下跪,假装关心朱允熥的病情,直至最后再也无法掩饰,暗中设局欲除掉朱允熥。更有甚者,他主动请缨前往受灾之地救济众生,却又毫无作为,反而成了让朱允熥烦恼的原因。再到后来,在宗门大会上混淆视听,黑白颠倒。明明自身犯错,却仍意图将过错推卸到朱允熥身上。
时至此刻,朱元璋又在此处庇护一名罪孽深重的弟子,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颜面全失。如此一来,眼前的这个朱允炆,在朱元璋心中,的确令人极度厌恶。回想起过去的朱允炆,口口声声称颂大道仁义,装模作样地孝敬长辈,一度还将朱元璋哄得团团转。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强行压制住胸中的怒火:“昨夜,本座全程目睹了允熥处置周骥之事,其中真相,可谓一览无遗。朱允炆,本座的话语能否作为有力的证词?你是否会质疑本座的可信度?抑或你会认为本座也被允熥贿赂了不成?”
面对朱元璋这番波澜不惊却又充满锋芒的质询,朱允炆赶忙应声道:“皇祖父,孙儿怎敢质疑您的慧眼如炬。既然您亲见此事,那必然是真实无疑。孙儿也曾以为周骥乃是我宗门功臣之后,绝不会做出此种卑劣之事。如今看来,实在是让孙儿寒透了心呐……”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你以为你是在寒心吗?分明是失望!哼,你暂且退在一旁吧,此事无需你插手。”
朱允炆脸色黯然,只得微微点头,往后退出几步,默然不语。
此时,周德兴终于按捺不住,走上前来:“陛下,微臣追随陛下多年,既有功也有劳。现如今,家中仅有一子,乃是微臣唯一的血脉呀……”
即便他确有犯错,但也应交付三清司会审,抑或是交由陛下亲自裁决,何以由三皇子直接诛杀于他?
就算他的罪愆再重,也该念在我等老臣为大明仙朝赴汤蹈火多年的情分上,赐予一线生机,给老臣一点颜面才是。然而现今,不仅全然不顾及我的功勋与感受,竟还亲自下手,生生剥夺了我儿的灵识,此举实在令人心寒,心寒至极啊。”
周德兴一番言语落下,未待朱元璋回应,朱允熥便冷哼一声道:
“你说心寒?这样的话你也说得出口?”
周德兴欲要辩驳,却被朱允熥打断,后者接着言道:
“你虽是功臣,立过大功,吃过苦楚,这一点无人能否认。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恣意妄为,更不能成为你儿子犯下滔天大罪的借口。我大明仙朝对于官员的管束极其严格,所设立的仙法规矩同样是用于约束官员行为的。然而你之子周骥所犯下的累累罪状,哪一件不应承受轮回之罚?
你却在此搬出你的功绩与辛劳来说事?这就是你允许你儿子肆无忌惮地在皇宫内做出那些为人不齿之事的凭据么?”
周德兴愤慨不已,深知此事儿子确有过失,无言以对,唯有绝望地质问:“难道就真的不能网开一面,就不能饶恕他一条生路吗?”
“即便是天子犯法,亦需与凡人同受惩罚,你之子又有何特殊之处?怎能在天条律令面前得到宽宥?若对其宽宏大量,又该如何向天下修士和黎民百姓交待?又如何去面对那些曾被他仗势欺凌甚至枉死者?若对他宽容相待,岂非助长了这种恶劣风气?岂非意味着其他功勋之后也可效仿其胡作非为不成?”
周德鑫握紧拳头,愤怒地质问道:
“那么你就打算杖毙他吗?你怎么能如此铁石心肠?”
朱允熥哼了一声回答道:
“此类事情,我早已不是第一次执行。你尽可四处打探,在赈济灾民之前,我曾在应天府街头斩杀那位推官之子,同样是毫不留情。因此对于你之子,我也断不会有所姑息。你若依旧冥顽不化,小心引火烧身,牵累全族!”
周德兴无力反驳朱允熥,只得转而求助于朱元璋,恳求道:
“皇上请您发话,朱允熥此举,使得我等武修寒心不已,您就这样纵容他吗?”
朱元璋面色阴郁,狠狠一掌拍在龙案之上,怒吼道:
“糊涂之人!你儿子犯下奸邪滔天之罪,在皇宫之内做出颠覆乾坤的大逆之举,何来公道一说?此事允熥处置得并无半点差池,乃是当着朕的面做的,若有不妥,朕早已制止了……”
你竟敢自诩为修行有成的功勋,竟胆敢如此贬低自身,还想让本座插手处置允熥之事?你实在是过于猖獗了,若今日不严惩于你,你眼中又岂能尚存天威皇族与仙规戒律之尊?
朱元璋怒火中烧,面对他的咆哮,周德兴虽内心恐惧,却仍强撑着牙齿,坚声道:
\"若仙宫不予我公正裁决,不惩治朱允熥,那吾誓不罢休!\"
朱允熥见状,双眸微眯,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周德兴今日必将陨落于此。原本其子已犯下不可饶恕之罪,周德兴愤慨一番倒也情有可原。此事若处理得当,最多不过就此作罢。但他却高估了自己的地位,在大殿上肆意挑衅,屡次冒犯朱元璋与朱允熥,触碰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朱元璋心头杀机弥漫,毫不犹豫地挥手下令:\"来人,将此人押至斩妖台正法!\"
此言一出,整个殿堂内无不瞠目结舌。一名武将欲挺身上前求情,却被朱元璋冷峻的脸色震慑,厉声喝止:\"谁敢求情,一同拿下,斩首示众!\"
此话犹如寒冰刺骨,瞬间让文武大臣们噤若寒蝉,无人再敢言语。随后几名守卫上前,强行拖走了口出怨言的周德兴。周德兴嘶吼连连,却是徒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