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祖龙:朕曾答应你的事,绝不会食言!
作者:九月零五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最新章节     
    秦池点头称是,随即又补充道:“然而,陛下,驰道建成之后,不仅应供我军与信使用,亦应开放给百姓与商队。”
    “更应在关键隘口与重要城池立下石碑,宣扬陛下的仁爱之心。”
    “修筑驰道,不仅是为了军事与政令的便利,更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
    “如此,百姓方能铭记陛下的恩情,陛下的圣名也将万古流芳。”
    祖龙闻言,心中激荡不已。
    他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望着秦池。
    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此言甚善!”
    “若能被天下人铭记朕的功绩,朕,虽死无憾!!”
    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名垂青史的那一天。
    秦池微微一笑,又以蜀道、三晋午道为例,娓娓道来:
    “让百姓与商队共用驰道,尚有一大益处。”
    “道路若有破损坍塌,那些常行其间的百姓便能及时察觉,并将情况禀报官府,以便官府及时修缮。”
    “如此,不仅可保道路畅通,更可收揽天下民心,实乃一举两得之策。”
    祖龙闻之,神采飞扬,心中激荡不已!!
    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池此策,正是助他稳固帝位、赢得民心的关键之举!
    而后,祖龙眉头微蹙,提出了心中的疑虑:“如今匈奴已归附我大秦,朕在想,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修建长城?”
    此事令他颇为犹豫。
    毕竟长城的初衷是为了抵御匈奴侵扰。
    如今匈奴既已臣服,长城似乎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若继续修建,不仅耗费国力,还可能引起民怨。
    秦池沉思片刻,斩钉截铁地答道:“要修!长城必须继续修建!”
    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仿佛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在支撑着他。
    祖龙愕然,不解地问道:“为何?”
    他期待地望着秦池,希望能从他口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秦池深吸一口气,凝声解释道:“虽然匈奴如今已归附我大秦,然而未来之事变幻莫测,谁又能料定呢?”
    “修建长城,非但为防御外寇,更为维护国家安宁与社会稳定。”
    “长城横亘北疆,将令后世无数游牧民族望而却步,且其对于抵御游牧民族之侵扰具有莫大效用。”
    言罢,他开始详细阐述长城的实用性。
    “长城之坚固,可抵御敌骑冲击。”
    “其绵延千里,又能作为传递军情的快速通道。”
    “在战时,它是我军重要的防线。”
    “在和平时期,则是我边疆安宁的保障。”
    秦池顿了一顿,又道:“虽有‘奇观误国’之说,然臣所提议修建长城,实为长远之计。”
    “因此,长城必须修,但为免透支民力国力,可将此工程规划为五十年之巨制。”
    “如此,我大秦可缓修、慢修,既不会引起百姓反叛,亦不会有损国家根基。”
    “只需静待时日,一切便可水到渠成。”
    祖龙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抚掌大喜道:“善!大庶长之言,深合朕意!”
    “长城之修建,确为长远大计,当徐徐图之!”
    君臣二人在章台宫中商议良久。
    诸多国事一一筹划。
    时光荏苒。
    不觉已是日暮时分。
    秦池见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离去之际,祖龙负手而立,深沉的声音在秦池耳畔回荡:“朕曾答应你的事,绝不会食言,稍后,朕会传召宗正与奉常,商议尚公主之事。”
    秦池闻言,心中狂喜,却又极力压抑,深恐失态。
    他躬身谢恩,声音中难掩激动:“多谢陛下!”
    随后,他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章台宫。
    祖龙望着秦池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点头。
    这次大朝会上,秦池的表现确实出色。
    不仅批驳了分封制度,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治国之策。
    对于儒生们的狂妄。
    祖龙心中虽有不悦,但他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懂得兼容并蓄的道理。
    他虽不喜儒家学说,但对儒家的经典却颇有研究,深知其博大精深。
    然而,如今的大秦,确实不适合实行分封制。
    蜀侯的三番叛乱,仍历历在目,让他对分封制心生警惕。
    而那些急于求成的儒生们,此次的行为也确实触怒了他。
    是时候对儒家进行一番敲打了……祖龙心中暗想。
    至于秦池。
    他的功劳与才华,自己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他相信,假以时日,秦池必能成为自己的得力臂助。
    而当他成为帝婿的那一天。
    君臣相宜。
    定能共同开创一个万世流芳的盛世。
    稍后,祖龙传旨召见扶苏。
    扶苏闻召,心怀忐忑,小心翼翼地前往章台宫。
    见到祖龙,他恭敬地行礼:“参见父皇。”
    祖龙端坐于帝榻之上,威严的目光直视着扶苏,冷声呵斥道:“儒生空谈误国,你身为皇子,却与他们过从甚密,甚至还敢将大庶长秦澈卷入其中,真是胆大妄为!”
    扶苏被父皇的呵斥吓得心惊胆战,他急忙跪下解释:“父皇息怒,儿臣只是觉得众博士的主张似乎确有其道理。”
    “儿臣并非想要分封,而是认为如今的大秦不能再穷兵黩武了。”
    “儿臣觉得,我们应当寻找新的制度,让百姓休养生息!”
    祖龙闻言,更是怒不可遏:“朕还用你来教吗?!”
    “身为皇子,你应当时刻以国家大局为重,而非与那些只会空谈的儒生为伍!”
    扶苏被吓得瑟瑟发抖,他深知自己触怒了父皇,只得连连磕头:“儿臣知错,请父皇息怒。”
    祖龙叹了口气,语气稍缓:“你是朕的长子,理应明白朕的苦心。”
    “如今我大秦四海归一,南北臣服,没有了外敌的威胁。”
    “你的想法或许并没有错,但是之前提出却太过早了,时机不对。”
    扶苏闻言,心中稍感宽慰。
    他知道父皇并未完全否定自己的想法。
    于是他再次磕头谢罪:“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祖龙冷哼一声,严肃地告诫扶苏:“从今往后,不许再与那些儒生交往!”
    “朕,要你多去请教秦池,他是我大秦的栋梁之材,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尽数可以问他。”
    “朕会时常查阅你的功课,希望你能有所长进。”
    扶苏虽然心中无奈,但也只能遵命行事:“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