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元朔三年,霍去病
作者:御前悍匪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最新章节     
    大汉,元朔三年。
    此时恰是春日,清晨时分还让人打哆嗦的温度,到了午后就照得人暖洋洋的。
    十四岁的霍去病站在未央宫的帝王寝殿外,身上还穿着冬日的衣衫,被阳光这么照着自然出了些汗,但他仍然笔直地站着,连额头上的汗水都没有去擦。
    作为侍中,这是他的职责。
    不过很快,霍去病那张略显青涩却表情十分严肃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惊讶之色。
    他疑惑地看着一步步靠近,显然是从宫外来的卫青,愕然问:
    “长平侯,您怎么来了,陛下没有宣召啊?”
    卫青穿着一身整齐的官服,一看就知道不是匆匆求见,而是早有准备的。
    虽然他们之间是舅甥关系,不过霍去病一向是个很懂规矩的孩子,在宫里从来不会叫他舅舅,而是都称呼爵位。
    他看了看自己这傻外甥,笑道:
    “去病,你虽是侍中,但你又不是日日夜夜都在陛下旁边的,轮值之后陛下的旨意你怎么知道?”
    “昨日陛下就让我准备好这时候觐见了。”
    霍去病恍然点头。
    他不知道这件事究竟怎么搞的,明明自己也跟舅舅住在同一个宅子里,陛下宣旨这种事情居然他不知道……不过这也好说,舅舅毕竟是大将军,陛下与他有些更隐秘的交流很正常。
    所以,少年很快就接受了这说法,而后看了看天色,道:
    “要替您通传吗?陛下近日总会午睡小憩,不知如今醒了没有。”
    卫青毫不意外,微笑着摇摇头:
    “不必,陛下若是醒了自会叫我的。你现下可有事?不如陪我聊聊。”
    霍去病面露难色:
    “这……”
    他们俩是什么关系,其实宫里所有人都清楚,如果说陛下忌惮侍中或者其他内侍将自己的起居透露给别人,那就不可能放任霍去病跟卫青这舅舅住在一起了。即便他们在宫里一直保持距离,可说到底晚上下值之后还是住在一起,按理说压根没必要避嫌。
    但霍去病是过过苦日子的。
    当年,不论是舅舅还是他娘,抑或是如今已经被册立为皇后的小姨,都是平阳公主家的奴仆,只不过舅舅是骑奴,而娘亲和小姨都是女奴――差别都不大。
    霍去病本身就是霍家的私生子,出生后也一直过着平阳公主府中家生子的日子。别看他出生一两年之后小姨和舅舅都相继贵幸,可那跟他也没有太多实际上的关系,富贵的是母亲的兄弟姐妹,又不是母亲本人,所以幼年时期他仍然还是作为一个奴仆家生子生活着。
    直到舅舅卫青与太平公主有了私情,霍去病和母亲才被接到卫青府上。
    也正是因为幼年的经历,如今年仅十四的霍去病就早早明白了一件事――
    他所得到的所有事物都是上苍垂怜,而他如果不谨慎行事,就会让舅舅和小姨在在外面的名声不好。
    正如幼时,哪怕他明面上有一位从骑奴做到建章监、大将军的舅舅,有一位从女奴开始步步成为宫中重要人物的小姨,私底下却仍总是被其他小孩嗤笑私生子的身份一般。
    “你担心在宫中与我私下聊天,会让人多嘴?”
    卫青一看这孩子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他几乎是看着自家这外甥长大的,霍去病屁股一撅他就知道要拉什么屎,亲儿子也不过如此了。
    孩子当然是个好孩子,可惜就是年纪轻轻的心思太重,过于谨慎,反倒失了少年人的朝气。
    霍去病愈发为难,不知道自己该点头还是该摇头。
    卫青一巴掌拍到他背后,刚想教训两句,就见陛下寝殿的门从里面被打开了。
    内间走出一位寺人,冲这舅甥二人微笑颔首道:
    “长平侯,霍侍中,陛下命你们二位进去讲话。”
    霍去病的第一反应是惶恐:
    “是我吵醒陛下了吗?若如此,我真是罪该万死。”
    寺人表情微怔。
    这位霍侍中倒是妙人,连请罪都不说“我们”,只说“我”,一点都不让长平侯沾上边啊。
    只片刻,他旋即露出一个比刚才更大的笑容:
    “并非如此,陛下先前就醒了,只是听见二位的声音才想起了要宣长平侯觐见,陛下还点名要霍侍中您一道进去呢。”
    叫自己……一起进去?
    今日要谈的事情,跟他难道也有关系?
    霍去病茫然地看了看舅舅。
    舅舅卫青在他面前也没个正形,撇撇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但既然陛下有令,他们俩只能老老实实地进去。
    几个呼吸后。
    卫青与霍去病听见那个寺人走出门外的脚步声以及关门声,再看看寝殿内除了陛下再无旁人的空荡景象,两脸懵逼。
    陛下以前遇到过些不好的事情,一向多疑,即便是再信任的人都鲜少与他独处,总总是会有旁人在侧的,要么是内侍,要么是宫婢,纵使是不方便让宫人们听到的机要事务,谈话时也是两人起步,这些事情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没明说,不过大家也都默默遵守了。
    现在他们虽然也是两个人,但他俩什么关系陛下难道不知道吗?
    就这么信得过?
    相较于霍去病没见过这种事的茫然,卫青就有点牙疼了。
    他眼皮子突突突地跳,总觉得陛下今日实在反常得很。
    以前,或许是因为卫子夫,或是因为卫青自己,又或者是由于卫青与太平公主的关系,陛下对于霍去病这孩子确实很不错,十二三岁就让他入宫当侍中了。这不是什么高位,却是与皇帝距离最近的职位,非亲近者不可担。
    某种程度上来说,陛下当初肯定就存着点培养霍去病当心腹这种心思了,只不过还在观望。
    这一两年来,在旁人眼中卫家算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连带着霍去病这个外甥也有流言,说是陛下很看重他之类的,卫青心里很清楚那都是流言。陛下看重霍去病,更多的是因为这孩子聪慧又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有那么硬的背景还能一直低调谨慎。
    霍去病当然是个可以被培养的好苗子,但也仅此而已,哪里有那么夸张。
    可现在又是怎么回事?
    陛下最近这态度,怎么愈发令人难以捉摸了?
    刘彻刚才在榻上躺着,由于进辅导班时要装作睡觉,所以他干脆就穿了一身寝衣,头发也只在起床后用簪子随意束起,与卫青、霍去病这衣冠楚楚的模样比起来,怎么看怎么不正式。
    他看出了这舅甥二人的不自在与茫然,于是朗声笑道:
    “仲卿,去病,你们愣着作甚?坐下说话啊!”
    卫青头都大了。
    他同刘彻虽是君臣,但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妹妹是皇后,妻子是公主,跟刘彻这皇帝怎么都脱不开姻亲。
    现在外甥在边上都不敢吭声了,卫青只好苦笑道:
    “陛下,去病年纪还小,您这样信重,他日后骄纵了可怎么是好?”
    “您要是有什么事,不如让他出去,换个侍中进来吧。”
    刘彻本来还懒懒散散地靠着,一听这话就坐直了。
    他瞪着眼睛看卫青:
    “骄纵?你看看他这样子,像是能骄纵起来的吗?”
    “前几日朕同们商议国策时都特意喊上他了,他呢,问什么都说好,就知道藏拙,这要是继续叫他藏下去,朕要用到他的时候你们舅甥俩是不是也要推三阻四的?”
    卫青赶紧走近两步给刘彻顺气:
    “您这话怎么说的,他既是臣和皇后的外甥,也是大汉的臣子,于亲于国,倘若陛下有命,他焉敢不从!”
    “还什么藏拙呀?去病只是因了臣与皇后的缘故做事低调,陛下您难道希望他在外头到处去炫耀自己的身份,作威作福,闹得人家私下里议论您才好么?”
    “他就是说话做事太谨慎了,不想被人误会,生怕在外伤了您的圣明而已,这怎么叫藏拙。”
    卫青毕竟是曾经跟在刘彻身边做了近十年建章监和侍中的人,对这位陛下的脾气再了解不过。
    一番话下来,只轻拍龙屁,刘彻眼睛不瞪了,身子重新靠着榻边了,气也就消了。
    刘彻轻哼一声道:
    “朕说的可不是这个藏拙。”
    “罢了,这事后头再谈,朕今日找你们俩过来是有正经事要说的。”
    “仲卿,你前几年去打匈奴,龙城之战和河南、漠南之战等等都连番大胜,但若没有你,大汉未必能有如此战绩。”
    卫青一听,嘴巴都立刻张开了。
    这功劳要扣在自己一个人脑袋上,他是万万不敢的!
    但他正要反驳之时,刘彻却一个眼神将他钉住了:
    “别跟朕说什么都是将士之功,其他将军也有功劳,就龙城之战中,四路大军只有你带的那一路兵直捣龙城斩敌数百,其余三路要么失败要么迷路,若不是你凯旋,朕这面子都丢尽了!”
    “今日不是要你在这里推辞功劳,朕找你和去病过来,是要告诉你们,朕得知了一些物件,跟你们聊聊或许管用。”
    “――对打仗,很管用的物件。”
    刘彻说话期间,卫青本来一直想解释,只苦于没找到机会,可现在陛下居然说什么打仗管用的物件,他也只能立即将自己本来想解释的话抛之脑后。
    陛下这人虽然在大军出发前总喜欢说些过分鼓舞士气的话,但他平时可没那么喜欢说大话。
    所以现在陛下一定是有的放矢,只看这矢够不够强了。
    卫青没说话,可那目光灼灼的样子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刘彻看了看他又看看霍去病。好嘛,后者也没好到哪里去,霍去病向来没什么表情,此时眼睛里写着的“我爱打仗”四个字却已经快冒出火来了。
    “……那朕就直说了。”
    刘彻装模作样地郑重咳嗽两声,道:
    “朕知道,军中的马匹在训练和长途奔袭时,马蹄会有磨损,这事你们怎么想。”
    卫青、霍去病:……???
    俩人眼里冒出一模一样的困惑。
    说难听点,陛下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
    卫青轻咳一声:
    “陛下,您在宫中,圈养的马匹也都不会长途奔袭,所以对此时或许不大知道。军中为了解决马蹄磨损之事,自秦末以来便有应对之法,就是给马儿穿鞋。”
    “这种鞋与人穿的有所不同,富裕些的会将兽皮炮制后给马蹄包裹起来,钉在马蹄下,穷办法也有,只是换成了木片一类的,用木楔给打进马蹄。”
    “但这些法子,其实都只能在训练时帮上忙,马蹄本身质地刚柔并济,遇到大部分的路都能适应,而穿鞋之后始终不是马儿自己的蹄子,皮革或木片都得够厚才能保护马蹄,若地面泥泞湿滑或是道路崎岖不平,又或者马儿本身不喜欢被穿鞋,就很容易马失前蹄。”
    “所以在长途奔袭时,马蹄磨损是无法避免的。”
    刘彻脸色僵了僵。
    之前蒙恬跟李靖打听这事的时候,他也偷摸听了一耳朵,本以为这些法子相当石破天惊了,但没想到现在军中已经有了很相似的应对方法。
    他眼珠子一转:
    “噢,那若是将那马蹄上钉的皮革木片换作铁片,你们觉得会不会好一点?”
    陛下问的是“你们”。
    问都问了,霍去病再沉稳,也实在有点听不下去了。
    他行礼之后恭敬道:
    “铁片足够坚硬,无需加厚也能保护马蹄,或许数年才会磨损更换。”
    “可陛下,铁器珍贵,臣虽也爱马,希望大汉能够打胜仗,但若将其用在马蹄上未免太浪费了。”
    “大汉骑兵何止数千数万,每匹马都钉铁片,耗费实在巨大,而若是只钉十之一二,其余的骑兵总有怨言,此事须从长计议呀。”
    刘彻被他反驳倒也不生气。
    他现在就怕霍去病还跟之前一样,问什么都是好好好,话都不说,自己怎么提拔他?
    于是刘彻挑眉,又道:
    “那其他马具呢?”
    “有比铁廉价得多的物件,粗陋些,或许只须一根草绳挂在马身上,就能让骑兵们全力发挥,轻松就能在马上站起来,这样的物件,比蹄铁又如何?”
    霍去病完全没了平日的谨慎模样,眼睛都直了:
    “陛下,那是何物?!”
    刘彻心头那块石头落地了。
    终于上钩了!
    霍去病,你小子还说自己没有藏拙!
    卫仲卿,你小子还说这外甥年纪小什么都不懂!
    今日总算让朕给试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