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东西在井底
作者:白粥配橄榄散   重生一次我还做地下医生最新章节     
    杨易他们还真的支起一个摊子,帮村民看起病来。
    一个农妇捂着腮帮子就过来了,哎吆哎呦地叫个不停,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
    方钢拿着手电筒照了照,又用小镊子敲了敲,疼得农妇直流口水,嗷嗷叫。“你啊,上火的厉害,过分忧思,牙龈发炎,大牙也蛀了,这次我只能帮你止疼,下次才能帮你处理蛀牙。”
    然后随手拿了一些野外非常常见的荨麻(蛰人草),要她煎水连叶子一起吃了,再弄了点龙葵让她当菜吃。
    他开的药不能药到病除,不过肯定能有缓解的作用,再就是态度亲切和蔼,多让患者安心,因此很快就围了一堆的人。
    这个时代,农村普遍缺医少药,其实解决一个卫生习惯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很多的病痛。杨易帮他打着下手,偶尔也收一点点诊金,开出点珍贵的西药。
    杨易突然觉得摇铃郎中确实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好营生,但是他也知道,现在的华夏,如果没有开具的介绍信,那是寸步难行,唯一好使得身份,那还真是串联的学生,或者是到处流窜的乞丐和盲流。
    车到山前必有路,杨易也不想那么多,眼前尽力帮着阮元去解决村民的疾苦就好。
    不多时,担子里的草药就见底了,他们也只能收摊。上官平安早就给他们准备了吃食,也就两碗粥,不过粥的底下,偷偷卧着两个荷包蛋。
    农村晚上都睡得很早,没有什么娱乐,9点多,村子里就安静了下来。
    杨易和方钢围在上官平安那个小小的席子上,拿着蒲扇,一边帮地上的孩子扇风,一边小声用中文交谈着。方钢很奇怪,这个小孩身边居然没有成群的蚊子。
    村子里面原来是有一口老井的,青石板砌的井台,条石垒的井壁,如今,被毛子整个儿翻了过来,变成了一个深深的泥坑。杨易也没想苏慧就将东西藏在这个井底,谁没有看过地道战啊。那么“难背的娃”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东西在井底”的解读是错误的么?是不是还有别的井呢?他们没有任何的头绪。
    通过老人,他们了解到,这三个华夏的战士,在白塔村周边的山林里面,已经待了一个多月,应该是苏慧伤了,无法行动。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她伤了,应该是其中一个人带着东西走才是啊。唯一的原因是他们被包围了,无法单独突围。
    “老伯,苏慧在哪个地方养伤?您知道么?”杨易问。
    “知道的,她养伤的位置在东北面的山坳,那边有个山洞。后来她虚弱得厉害,我将她接到我家里来了。”上官平安说道。
    “她藏的东西,是否在那个山洞?”方钢问。
    “那老汉就不知道啦,对了,苏慧女士应该是江苏人吧?”老人问。
    “不是,苏慧同志是西安人。她还说过,她一定是西汉苏武的后人,她也有苏武的气节!”方钢回答。“哦。”老汉笑眯眯地抽了一口烟。
    “她当时在西北面的山坡养伤,那边有个山洞。”老汉慢慢地说道。
    三人相视而笑。
    第二天,杨易和方钢上山采药,自然就来到了苏慧养伤的那个山洞。这个山洞很浅,只有大约2米深,仔细搜索,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可疑的痕迹,线索似乎又断了。
    方钢出去在周围寻找痕迹,杨易却留在了洞中。他在苏慧曾经休息过的地方打坐冥想,苏慧阿姨,你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很快,他进入了冥想的空灵状态。
    过了良久,杨易突然睁开了眼睛,是啊,苏慧自比苏武的后人。苏武牧羊,是在如今的贝加尔湖畔,而贝加尔湖,西汉的时候称为北海!
    从无人机的地图上看,白塔村的北面,就有一个小小的湖泊!
    杨易也不等方钢,一溜烟冲向了那个小湖。
    一个多小时之后,杨易来到了小湖边。这个湖人迹罕至,因为周围都是大森林,并没有道路通向人聚居的村庄。这里只有猎人来打猎,周围荆棘密布,极不容易穿越,杨易很多时候只能在树上借着树干攀援,才能勉强通过,也不知道当时苏慧受了伤,是否能够到达这个小湖。
    看着这个波光粼粼的小湖,杨易心中还是没有底,苏慧竟然将这个小湖称作“井”么?那么她的胸怀该有多么广阔啊。
    天气炎热,杨易一下脱了个精光,手拿着铜笛,就往湖里冲了下去。
    湖水清澈凉爽,果然是好地方啊!
    湖水也不深,大约就是5米左右,杨易很轻易地潜入湖底。阳光照在湖面上,湖底的可见度很高。杨易在湖底慢慢地搜寻着。
    很快,杨易就有了发现,在水底的一角,杨易发现有十几块比较大的石块,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井”字形状。如果杨易不是刻意去找一个“井”字,那是不可能发现的。
    杨易冲上湖面,深吸了一口气,马上潜入了那个井字的中间,开始慢慢搬开上面的碎石。bingo!很快,杨易发现了一个黑色的防水橡皮袋!
    杨易将防水袋拉了出来,在水中掂了掂分量,大约是20公斤左右。
    杨易没有马上将它取出,反而复原了防水袋,用石头将它盖住。凡事在关键的时刻,很容易功亏一篑,也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呢!
    杨易用铜笛穿了两条比较大的鱼,回到岸上,用根木棍串了,先是跑到村西面的小河装模作样,然后才返回了白塔村西北的那个小山洞。
    外人看起来就是这个小孩贪嘴了,去弄了两条鱼。
    照理说,杨易只需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那个菜鸟阮元就可以了,他们应该有办法弄出那个东西。但是,现在这里还是越军重点的封锁区域,他们拿到东西也未必送的出去,杨易必须好好谋划一下,确保东西能送到苏慧的同志手里。
    想来苏慧留下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个井字,而且必须结合她自认苏武的后人,那么才能得到“北海”的提示。她应该告诉了上官平安,她是西安人,只有非常了解华夏文化的人,才能将西安(汉朝时候叫杜陵)与苏武联系起来,再与“北海”联系起来!这里是绕了几个圈啊!
    在山洞,杨易用一块小铁片将鱼整理好,掏出了随身布包里面的盐,辣椒,还有随手挖的一块野姜,准备弄烤鱼吃。
    在四周捡了一些枯枝,杨易就开始弄烤鱼。他回来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周围的不寻常,这里有人埋伏!果然大熊的防范没有那么简单的。他们久久找不到东西,那么肯定希望敌人来找,自己守住就好。
    杨易用树枝弄个烧烤架,升起火,火苗升起,那两条鱼就开始滋滋作响,不一会,杨易撒上调料,醉人的肉香就随风飘去。
    杨易也是个人才,愣是拿越南语哼起了东北二人转,只听那略显稚嫩的小公鸡嗓子开始哼哼:
    紧打鼓来慢打锣
    停锣住鼓听唱歌 诸般闲言也唱歌
    听我唱过十八摸
    伸手摸姐面边丝
    乌云飞了半天边
    伸手摸姐下各尖
    下各尖匕在胸前
    伸手摸姐胁肢湾
    胁肢湾弯搂着肩
    伸手摸姐小毛儿
    赛过羊毛笔一枝
    ......
    各种银词浪调随着烤鱼的香味拐着弯荡了出去。
    不一会,三个越军士兵和一个毛子(也穿越军军服)从草丛里窜出来,将杨易围了个结实。“你是干什么的?你不是这里的村民!”一个越军一边说着,一边抽出刺刀,就要去割那火上的鱼肉。
    “没熟,没熟!等一会,我人小,只要一小块!”杨易急了,连忙用手护着鱼,竟然连刺刀都没有管,要是那个越军不收手,那么必然会被刺到。
    这个呆子,竟然要吃不要命!
    “大哥,我好不容易弄到的鱼,你们给我留点!”
    还顾着吃!
    “你刚才唱的什么词?怪好听的!”另一个越军士兵果然关注点不一样。
    “我姐姐教我的啊,说男人都应该会唱。”杨易抓起小褂的衣襟,胡乱擦着脸上被熏的黑乎乎的鼻涕,咧开嘴傻呵呵地笑了。
    “你是什么人?为什么在这里?”毛子终于问到点子上,杨易当然听得懂俄语,但是却装作还想护食的样子。另外一个越军士兵显然是个翻译,就用越南语问了一次。
    杨易把准备好的说辞说了,还委屈地表示,只要他们别让舅公知道他下河了,鱼就全归他们了,要不然回去村子,他又要被暴打一次。
    “就是村里的亲戚的小孩,回来嘴馋,下河捉鱼,又不敢给大人知道,就跑到这里烤鱼吃。我们小时候也常常这样,只不过手艺没有这个小鬼头好啊。”第一个士兵闻到香味已经等不及了。
    大熊顾问也没有再怀疑,找了个地方坐下,专心等吃了。
    不一会,鱼烤好了,杨易眼巴巴地看着这四个人开始吃鱼,喉咙一动一动的。
    “小鬼,你教我唱那首歌,我给你吃鱼!”第二个士兵说话了。
    “好哒!紧打鼓来慢打锣啊~~唱!”然后几个越南士兵跟着小鬼开始学唱彩色版的越南语二人转。不一会,杨易已经跟他们打成了一片,连毛熊士兵也对杨易的烤鱼连挑大拇哥,一个劲喊“麻辣鸡丝!”(俄语’你真棒’的意思)。
    从这几人那里,杨易打探到,他们这样的队伍还有两支,就等有人来拿东西,他们好抓个现成的。不过他们待不了多久了,实在是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耗费大量兵力,一无所获,谁受得了啊!
    天色渐晚,方钢也采药回来,见到一堆的越军士兵跟杨易在那嬉闹,吓了一大跳,不过只能硬着头皮去跟杨易汇合。越军士兵也不怀疑。
    他们约杨易明天还给他们烤鱼,他们就拿猪肉罐头来给他解馋,杨易头点的像小鸡吃米似的,跟方钢一起欢天喜地地回村了。
    第二天,杨易又跟方钢上山采药,在小河里面摸了4条巴掌大的小鱼。这次那几人不满意了,杨易委屈地说,小河里的大鱼只能碰运气。不过其中的一个越南士兵却很开心,因为昨天方钢作为游医帮他弄了一下小鸡鸡的隐疾。只是支原体感染,方钢将土霉素混在草药里给他喝了,又外敷了一些草药,果然轻松多了,要不痒起来,他都恨不得学了林平之。别看土霉素到了21世纪基本上只给畜牲医病,那70年代前可是万能神药啊。
    杨易说了,听说北面有个湖,那边有大鱼,要想吃大鱼,只能去那边弄。
    那个为吃的士兵一大早就找来了,他要跟杨易一起去那个湖抓鱼,还准备了两颗手榴弹!你真不怕有鹰酱的队伍把你抓了?看来真的吃货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杨易正中下怀,他就是要弄个去小湖的靠谱的理由。
    结果,还远远没有到小湖,士兵走不动了,林子里都是灌木荆棘啊!怎么走?又学不来杨易在树枝上乱窜,猴子似的,只好他在原地等,杨易弄到鱼后再回去。等了1个多小时,杨易洗澡抽烟烫头都弄好了,才带着4条大鱼回来了。
    这一次,不仅仅他们这个小组,还有另外一个小组的士兵和毛子也来了,妥妥的大吃会啊!这次是一个毛子那里有问题,找阮大夫拿放大镜看了,又有救了。
    杨易他们同时打听到,他们队伍明天傍晚就要撤了,要去洞阳镇。这个镇正是杨易和方钢说他们来的地方,杨易趁机说想搭他们的便车回去。那个还想继续治疗jj的毛子,很爽快地同意了。
    杨易带着一兜的罐头回到村子,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晚上孩子们都见到了久违的荤腥。
    第三天一早,杨易和方钢告别了上官平安,又上山采药了,他们这次向北。
    “你真的找找找到了?”方钢激动得语无伦次。
    “你一会儿采药,记得,将箩筐的底层也垫一些草药。”杨易嘱咐道。昨天晚上,杨易就对方钢的采药筐做了改造,底层弄了个夹层,高25厘米左右,可以放下那个东西。
    方钢胡乱采着草药,心中好像一只猫在猛挠,着急啊!
    终于,杨易带着3条鱼和一包黑色的东西出现了。
    打开防水袋,方钢的眼泪流了下来,这是三位同志用命换来的!
    杨易一看,也愣住了,红色的,全部是火红色的!防水袋里面有一个设备,被刷上了红色的漆。还有一本硬皮册子,也是红色的。封面上的英文是《宝石路i型激光制导炸弹地面导引设备使用及维护手册》。
    那个设备应该就是地面激光引导器了。
    怪不得啊,兔子和大熊都拼命争夺这个东西啊。
    “宝石路”1圆概率偏差为3米,较普通炸弹的命中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它在10年越南战争中总共使用了2.5万颗,摧毁越南的桥梁、电站、建筑物等1800多个目标。在1968年才首次投入越南战场使用。宝石路炸弹家族一直是鹰酱的精确制导炸弹,一直装备到杨易重生前。
    灰狼见到的黑鱼,眼睛是红色的,这个红色应该被杨易消除了!
    杨易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他要这个操作手册的封面!
    方钢当然同意,于是,杨易用刀子裁下了封面,然后又将设备和说明书塞回防水袋,再放进方钢药篓子的夹层,完美!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小山洞,又开始烤鱼了。这次杨易也下了血本,在佐料里面放了一点加了料的麦提莎巧克力,还不忘提醒方钢只吃那条没有加料的。杨易与准备出发的小队吃的非常尽兴。鱼的味道香甜醇厚,辛辣鲜香,美味无穷。老毛子吃得连骨头都不想放过。
    很快,他们坐上了为老毛子准备的专门的卡车,顺利地通过了各个关卡,不坐车不知道,他们其实要通过的关卡多达6个!
    一路上,老毛子总是催促司机快点开,他一上车就瞌睡,半梦半醒之间总是梦到些旖丽的风光,然后那里就蠢蠢欲动,但是动一下又疼得钻心,折磨死个人啊!就这样,他们一举跳出了越军和毛子的警戒圈。
    他们来到了洞阳镇,阮大夫还跟老毛子约好明天再上门复诊,他们就向着一个小院子走去。进了院子,杨易看到了一个老熟人,是梅花k。梅花k一直以为在下里屯帮他们的是个女人,自然无法认出杨易。但是杨易却彻底放心了,这个阮元确实是华夏的人,这时候才悄悄将手里面的刀片藏了起来。
    他们进屋待了一小会,再走出院子重新跟杨易见面。
    “正式认识一下,方钢,方块k!山东人!”眼镜向着杨易伸出了手。
    “杨易,华夏人。”杨易也痛快地伸出了手。
    “陆大军,梅花k。”梅花k也伸出了手。
    下一秒,方钢和陆大军后退了一步,啪地一个立正,给杨易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们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杨易同志!”方钢眼眶都湿润了。
    第一次被华夏的战士叫同志,杨易的眼眶也湿润了。他忙说“应该的,我应该做的,苏慧女士是我崇敬的人。”
    “请你称呼她苏慧同志吧,她在天之灵会很高兴有你这样有勇有谋的小同志的!”方钢动情地说道。
    “好的,能够成为你们的同志,我非常荣幸!”杨易激动得满脸通红。
    这是前世杨易未曾有过的待遇,也未曾有过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