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白塔
作者:白粥配橄榄散   重生一次我还做地下医生最新章节     
    看着这个叫杨易的孩子熟练地挑着竹扁担,身体巧妙地随着扁担的晃动轻快地向前走着,方钢又一次服了。这个孩子真是古怪啊。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白塔村后山的山谷。隐约间,在森林里面露出了一个白色的塔尖,应该就是那里了。
    白塔村的这个白塔,大概高25米,是一个圆锥状的石头塔。跟华夏常见的方塔不同,这是一个圆锥形的塔,从下往上数,共有6层。
    杨易第一个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汉诺塔!因为塔顶好像有个柱子,将6个石头环穿在一起了。
    相传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那么这个时间是多长呢?
    如果按照每一秒移动一个金环的速度,完整移动这64个金片的时间,经过计算机的递归算法计算,将会是5845亿年!要知道,地球的存在估计也就50亿年,太阳系的寿命估计就几百亿年,5800多亿年,那么估计真的是宇宙的寿命已经走到了尽头,陷入了一片虚无。
    杨易喜欢一个说法,汉语中有一个词叫“万劫不复”那么一个劫有多长呢?佛家有很多的说法,但是,万劫杨易以为,就是这个5845亿年了。
    杨易一边看,也没有冷落阮元,就跟他说起自己的所思所想。阮元大为吃惊,他惊讶于这个孩子的博学。他很快弄懂懂了什么叫汉诺塔,但是,要让他想出怎样计算多达64层塔的计算方法,那还是太难了。其实,在计算机递归程序出来之前,也很难计算出来准确的时间,虽然递归程序都可以用循环程序等价换算。
    这个白塔显然被精心照顾,塔身擦拭得很干净,塔基上还有时常拜祭的痕迹。
    杨易眼力极好,围绕着白塔转圈,他很快发现,在塔基北面有一个地方,断开了两处,形成了一个“一”形状,对上的第三层,又有一个“一”,到了第六层,还有一个断开三处,变成“--”,那么就形成了一个八卦里面的兑卦。
    杨易默念霍顿传的那个民谣。
    “123,321,塔尖塔底567;
    456, 457 , 48,49,51;“
    如果说123,321 指的是从塔尖到塔底的爻的次序,那么就会形成上兑下巽,构成一个泽风大过的卦。其他的数字是什么意思,杨易一时间也无从想起。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遁世才能无闷么?大隐于市不行么?杨易正在琢磨卦象,就听阮元喊了一嗓子。
    “大炮,你说这塔好像是一个汉诺塔,那么应该还有两根柱子啊,我们在周边找找?”阮元提议。
    于是,他们在塔的周边开始寻找,却并没有什么发现。
    杨易对于童谣所说可能埋藏的宝藏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对这个童谣却很有兴趣,解开一个谜的兴趣。
    杨易没有爬上塔顶,并且弄掉塔顶的白漆,如果他这样做了,他将会发现,这个塔中心的柱子,是一根通体赤红的岩石。如果俯视,那么他就能够看到一个红心白边的同心圆,再远的地下,有一圈用名贵蓝宝石构成的大圆环,这里蕴藏的秘密,除非杨易通神了,才能窥见一斑。
    他的冥想预兆出现了这样的同心圆,却还不能让他现在就有这个机缘。
    错过了这个机缘,杨易再次回到白塔村,已经过去了20多年。
    他们探寻了一阵,虽然没有什么发现,但是两人的关系已经融洽了很多,颇有点叔侄的意思。杨易对这个阮元也有了亲近的感觉。
    “远看石塔白扑扑,上面细来下面粗;有朝一日翻过来,下面粗来下面细。”杨易摇头晃脑地吟诗,这首据说是陈胜吴广吟的一手好湿,杨易改了3个字。阮元听到噗呲一下笑出声来,这个孩子真有趣。
    突然,天空闪过一道闪电,接着,一道闷雷响起,越南的雨季就是这样。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阮元应景吟了一首浑人大帅张宗昌的打油诗。
    “叔山东人?”一句话,吓得阮元不敢再开口了。
    两人又在山里走了走,顺道采了些草药,阮元对杨易又多了一层佩服,他认识的草药及功效,竟然比自己还多!
    “来来来,来来来,
    头疼脑热不用愁,牙疼耳鸣掉胳膊,小儿惊厥妇女病,包治包好还不贵。
    叮铃铃,叮铃铃,
    药神让我来济世,换壶酒钱赛神仙!”
    阮元摇着铃铛,唱着杨易改良的吆喝,小孩挑着担子,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向白塔村临时的驻地走去,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
    到了路口,有两个越军的士兵守着,杨易麻利地从兜里面掏出半包皱巴巴的万宝路,说这是他远房的舅爷家,又杜撰了个附近小镇的来处(那里确实是阮元说的来处),士兵检查了一下都是草药的担子,很快他们就混进村里的营地。
    杨易那一口纯正的越南土话,那是不可能露馅的。
    现在村里面的人,都临时住在了以前的畜牲圈里,畜牲早就给鹰酱霍霍完了,还好,这里的天气四季都不冷,幕天席地也没什么,就是下雨不能总淋着。
    村里面还是扎了两顶帐篷,太小的娃娃和太老的老人住里面。
    其余的各家都东一堆西一堆地扎堆住着,一张草席就是一家人了。
    摇铃郎中的动静,很快就惊动了所有人,更有几个女娃,是记得杨易的,看到他,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她们马上向他跑了过来。杨易当然有所准备,马上掏出了高粱饴,这又是华夏援越的,杨易找阮直弄了些,没别的,齁甜。
    就算遇到认得他的越南士兵,他也不怕,说辞早就找好了。
    不过,显然,越军根本没有把这些村民当回事,一个越南兵都没有。
    很快,杨易找到了上官平安,低声跟老伯交代了现在自己的身份,老人马上心领神会,很高兴地接纳了他的远房叔叔阮元。
    谁是救命恩人,谁对本村真的好,老人心里面明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