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沙凌发微博
作者:萌箱羽   每天都在社死中沙雕求生最新章节     
    谭琴也没想过那被误伤的人还会来持刀报复,而且明显是冲着杜子娥来的。按理说,那人就算要报复也该冲着谭琴才是,误伤他的人是谭琴,和杜子娥又没有什么关系。
    “谁会知道人渣的内心世界都是什么样的残渣。”已经约会归来的沙小貂撇撇嘴。
    社夕七就坐在沙小貂边上,捏着沙小貂的手把玩。
    此时没有关注网络的人并不知道,就在他们一起开开心心吃晚餐聊着天的时候,贝诗媞唱的那首歌被人引流了出去。
    微博上陆续有人转发了这首歌的链接,而一些视频号上甚至有人盗取了整个音乐和mv作为别人的作品发了出去,有的人甚至动手脚抹去了视频中作曲作词、演唱人的名字标识。
    与这首歌产生共鸣的声音同反对的声音一样在增多,渐渐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与一开始一面倒的反对截然不同。
    就像谭琴所想的那样,在这个国家,岌岌可危的家庭关系才是常态。
    夫妻不和的为多数,家长专制的为多数,孩子叛逆的也为多数。
    而网络,又似乎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之处,子女对父母的不满在现实中难以表达,便朝向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倾诉。
    在父亲节这个本应称颂父亲的日子却发了这首歌,挨骂是理所当然的,而只要过了那个特殊的日子,再来听这首歌,就会削弱听者对父亲的偏袒。
    如此一来,事态会逐渐展开反差。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向属于敏感性的话题之一,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不同意见、争辩对抗甚至是骂战。
    而这首歌处于这个话题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量只会越来越高,争端只会愈演愈烈。
    一直关注着女儿动向的貂颖儿打来了电话。
    刚刚送走社夕七的沙小貂蹦蹦跳跳地接起:“喂!我的大宝贝儿!”
    突如其来跳脱的大嗓门儿令其他女孩齐齐吓了一跳。
    沙小貂闪身躲去了小阳台,听着貂颖儿在电话那头直奔主题。
    简明扼要说明了网络现况后,貂颖儿提出建议:“爸爸是贝贝的心理医生,由权威心理学家发声再合适不过,这件事你们尽快商量好。是否发声,具体发声到什么程度,对贝贝家庭的事情要曝光到什么程度,都需要由贝贝自己决定。你先问一下贝贝的想法,有什么决定再直接联系你爸。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由贝贝拟个发声稿,再由你爸修改后发出去,我认为这是对贝贝最有利的方式。沙凌发声后贝贝可以在翌日发声,让沙凌打这个头阵,而你们其他人不要说太多,负责转发说句支持朋友的话就好了。”
    沙小貂挂了电话后,立刻要向朋友们传达,却没想到一向晚睡的贝诗媞竟已经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
    “她什么时候上床的?”沙小貂悄声问刘皙。
    刘皙看了看上铺:“才上去没几分钟,应该还没睡吧?”
    可她们安静下来仔细一听,就听见贝诗媞细微的小呼噜声,这呼噜声竟还十分可爱好听,一点都不折损贝诗媞的美女气质。
    沙小貂无语,只好给貂颖儿发去消息:【当事人已经入睡,有什么请明天再说】
    【6.27周六】
    周末,一向是流量的高峰期。
    而在更多人听见贝诗媞的歌并加入谩骂的时候,华国着名心理学家沙凌突然发了一条长微博并@贝乐木。
    【这是我的病人,也是我的朋友。
    在接触了她的母亲之后,我能更深切地体会她的孤苦无助。至于她的父亲,我还暂不了解。
    其实我见过太多各式各样游移在家庭边缘徘徊的孩子,对于他们而言,那由父母撑开的家,更像是一张淬着毒液的蜘蛛网。
    我们从未怀疑过“父母都爱孩子”的真实性,的确,我也是一位父亲,我很爱我的孩子。
    但或许我和别人又有不同,我不仅爱我的孩子,我也爱其他的孩子,或者说我爱这个世界,所以我想尽可能地帮助到每一个人——这是我,与其他人不同,我不会独独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世界上的人们各有不同,性格不同、立场不同、想法不同。而据我所知,有的父母爱孩子,仅是因为血缘,又或者是种寄托。所谓寄托,就是父母把未来托付到子女身上,或是把想法施加于子女。
    要知道,爱并不纯粹。
    所有的感情都不会是纯粹的,人的感情本就是错综复杂,带有功利和目的性。我也不会无缘无故去爱这个世界,所谓的大爱,只因我能从中得到我想要的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既然没有纯粹的感情,自然也不会有绝对的事情,所有绝对性很强的所谓“真理”,又何尝不是谬论呢?
    每个人生下孩子的动机都不相同,有的人只为顺应潮流;有的人不小心在不对的时机与不对的人有了孩子;有的人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愿望和价值的工具等等——每位父母对待孩子的看法和态度也不会是相同的,或有雷同,但不会全然一样。
    如此,父母的爱并非千篇一律,其“伟大”程度也因人而异。
    无论父母的爱是否“伟大”,毋庸置疑的是,从孩子问世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恩情就已经如山一般压在孩子身上了。对于弱小的孩童而言,父母是主宰,是构建孩子世界的全部。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渐渐壮大自身主体势力,主动将主宰孩子的力量剥离,让孩子能渐渐自由地活动和呼吸;而不是在孩子试图脱离的时候不断禁锢、压制,不肯放手。
    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苏醒,他们会试图扞卫自己的“人权和自由”,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谴责便也不约而至。
    “父母之恩大过天”“你为何这般不孝”
    当不孝的标签打在你身上时,你的所有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孩子是不被允许向父母的权威和恩情发起挑战的。
    当父母的恩情被“神化”,孩子的自主意识也难免被“妖魔化”。
    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否则就是“顶嘴”,就是“叛逆”。
    就像贝乐木不能在父亲节唱一首疑似责怪父母的歌,否则就被认为是道德沦丧。
    不可否认父亲节的确是约定俗成感恩父亲的日子,即便没有哪一条律法明文规定不允许在父亲节批判父亲,大家也依旧自觉遵守并且监督着他人一起遵守这项规则——这是一件很好的事。
    同样,也没有人会在儿童节公然说孩子的不是。尤其是在网络平台,发出去的任何内容都不会是“自娱自乐”的性质。
    我不会不赞同贝乐木发这首歌,我只会觉得这首歌发布的时机不妥,它可以在任何日子发,独独不应该在父亲节——这是对父亲节本身的尊重,亦是对广大网友们的尊重。
    我认为我的朋友这般做法有失妥当,但同时作为她的心理医生,我也能理解她的做法。
    于她而言,父爱一直是缺位的,也许在父亲节这样的日子,她实在找不到任何值得歌颂的点。可她仍然爱着她的父亲,虽然她的歌中嘴硬地说她不再有期盼,但既然特地在父亲节唱了这样一首歌,说明其实她内心对父亲还是有所期盼的。
    因为在乎,所以有所期盼;因为期盼,所以有所不满。
    就像每位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一样,因为爱才有那么多期待,因为期待所以才着急、才用错了方式伤害了本是最想好好呵护的孩子。
    子女对父母与父母对子女的情感,虽是反向,却是相似。
    感情本就是复杂的,哪有绝对的爱和绝对的恨呢?爱恨都是掺半,亦都始于“在乎”。
    大家都会说“打是疼骂是爱”,都会说父母对孩子的责备是因为疼爱,是“为你好”。
    但有谁想过,孩子的“叛逆”是因为什么呢?
    父母爱孩子,所以对孩子有所期待,反之亦然。孩子也爱父母,也会对父母有所期待和依恋,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期待,孩子也会感到失望的。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私,而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索取,这样的认知不能说不对,但较为片面和绝对。孩子的降生是父母的决定,成年人本应对所有的决定负责,尤其是生育这样的大事。或是带着某种目的、或是因不可抗的原因,无论因何生下孩子,父母都必须承担起养育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爱不仅仅是无私,更是本职。但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父母是“不敬业”、“没有职业道德”的,即便他们为着自身的利益和私欲做了“生孩子”的决定,也不愿意好好履行这份职责。对大人而言,孩子既可以是“爱的结晶”、是“宝贝”,也可以是“拖油瓶”、是“累赘”。孩子生来一无所知,对这个世界全然陌生,谁照顾他、谁对他好他就依赖谁,在孩子的成长中,自身本性与周边影响是共同作用于孩子人格养成的,有的孩子确实被养成了白眼狼,而有的孩子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与人各存差异,不尽相同,人类就是多样化的,但人们却喜欢将人进行标签化,殊不知这变化多端的人性即便在同一个人身上都极其丰富且矛盾。人既不会完美,也不会一无是处,但很多人看待事物、看待他人的角度却被“非黑即白”所局限。
    贝乐木在父亲节那天对父亲表达了失望,那她就是一个不孝的人吗?
    何为“孝”?何为“不孝”?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大家站在各自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无法了解和共情他人的痛苦。
    既然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痛苦,又何来的依据妄下定论?
    贝乐木有错,但并不全错,甚至于她更像是无辜的受害者,大部分错并不在她,她的父母确确实实造成了她的痛苦。但感情的事情,若说要真分出个对错,那便不叫感情了——感情并不理性。即便在她眼中的父母多么糟糕,但她也无法完全否定她的父母,这就造成了她的痛苦和彷徨,如若她能真正抛开所谓的“孝顺”干脆当个“不孝子”,她反而会快乐许多,她甚至将完全不会在意父母的存在,也不会有兴趣去唱任何关于父母的歌。
    她会把父母挂在嘴边,无论是赞美还是批判,都说明她的在意。
    网络上愤懑的声音也是因为在意,在意别人对父母的看法,在意外界的意识形态。大家都害怕别人的观点与我不同,急于让世界同化,妄想所有人都认同自己的看法,致力于说服他人、致力于排除异己。人们都太过于相信自己的三观了,许多人相信自己是对的,不同于自己的就是错的,多年的应试教育让人们觉得所有事情都能分出对错,简单粗暴地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当听到与自己不同的声音时,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这样的人成为父母,那么这样的父母无疑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让自己平和下来很重要,平和的心态才有益于思考,想想看,大家同自己的父母、或同自己的孩子关系好吗?
    关系好的首要条件是平等,只有平等的关系才是好的关系,平等并且平和地相处才是舒服的模式,平和的状态下能够互相尊重、理解他人,允许他人不同想法不同观念的存在,才是健康的关系模式。唯有健康的关系,才能促使关系网中的人积极向好。反之,糟糕的关系是不平等、不健康,不利于关系网中的人正常发展的,贝乐木的家庭就是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
    她渴望改变,如果她想让她的生活可以变得光明,她必须改变。
    她很勇敢,她从过去那个憋屈怯懦自卑胆小的女孩突破而出,向她过去不敢想象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在帮助她治疗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的才华,她文笔非常好,也很善于思考,是一位善良坚韧的姑娘。除了治疗,我也在逐渐地培养她,如果她愿意,我希望她将来能加入我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