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簪缨女将(二十二)
作者:偏心老母亲   【快穿】我替炮灰找场子最新章节     
    “燕景桓要来北疆?他来干嘛?”已经荣升正四品荣威将军的负霜坐在案前处理军务,听到属官传信,她持笔的手一顿,抬起头,不屑地拧起眉毛,询问传信的属官。
    江汀休婚假了,是威国公早年间为他定的指腹为婚的亲事儿,那姑娘刚出了祖母的孝期,年岁渐长,耽搁不起了。
    况江汀与女方双双成人,早有婚事却迟迟不履行,总有些人议论是非,猜测江汀是否要退婚另寻亲事云云,威国公索性便向燕青陈情,让江汀回平阳成亲去了,他一走,落在负霜头上的军务就更多了。
    来北疆前线已有两年光景,负霜的仕途走得极顺,虽也有一些酸话和嫉妒,可她武力强悍,于军事上也颇有些见解,更是时常学习,勤于实战。
    参与的几次抵御边防摩擦都大获全胜,她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从不会对齐匪扰民之事坐视不理,而是主动出击,埋伏截杀齐国小队军匪,如今的齐匪已经不敢再像以往那般肆意劫掠,乖觉了了许多。
    负霜立下的功绩是士卒百姓们均看在眼里的。
    她身后又有燕青、燕景昭父子作为依仗,只要立了功就不会被埋没,而江家对她也算公允,军中之事只看大局不看亲疏,她提出的可行之策必能被采用,故而几次升迁俱有负霜,她现在可比季玉容她爹的官儿大了。
    “靖王母家使了力气,对陛下言道其想来镇北军里学些行军打仗的军事本领,好报效国家,为君父分忧。”属官一边悄悄抬头,觑着负霜的神色,一边回忆收到的消息,面色游移不定。
    皇帝儿子、当朝王爷要空降军队前线,摆明了就是来蹭功镀金的,到时候流血流汗、要死要活的当然是他们这些无名小卒,若是侥幸得了些军功,大头必然是人家的,自己落不到多少,这谁能开心接受?
    况且锦衣玉食的皇子能吃得了苦头吗?又有多少本事呢?他若真有能力,像负霜一样能打仗武力强,自然没人说嘴,可他真的有吗?
    蹭功劳倒是还能忍耐,就怕他不甘心做一个吉祥物,想要凭借身份夺权,回头瞎指挥一通,死的可都是人命啊。
    属官漫无目的地思索着,就听到负霜质疑的声音从前方传来:“陛下也同意了?”
    属官回神点头,细细补充道:“靖王姿态摆得低,求了好几回了,其母家帮腔不说,还仿佛在陛下面前上眼药,矛头直指威国公,故而——”
    负霜无语的翻了个白眼,燕青其他方面都还行,就是帝王通病摆脱不掉。
    “就他?报效国家、为君分忧?呵呵,话说得这么大也不怕闪着舌头,崽卖爷田心不疼,他不把大燕送出去都算好的了,还指望他多在意大燕?看见那个蠢货就不爽。”
    野猪成精的傻逼玩意装什么乖儿子呢,前世卖国卖得最欢快的就是靖王和他母家了。
    镇北军和威国公被江宜萱搅得兵败身死,北齐大军直击大燕腹地,兵临平阳城下的时候,燕青言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宁死不降,谁料燕景桓一意投降,在其母家的帮助下制住了燕青,随后他亲自打开城门,迎北齐铁骑入城。
    他母家是纯纯地看大燕打不过北齐,想向北齐卖好,所以才抛却道义廉耻,只求活命。
    而他燕景桓呢?
    都捡漏当上太子了,一国储君啊,不思索如何富国强兵,不考虑如何在北齐铁骑下保住家国黎民,反倒一直心疼彼时已嫁给男主的江宜萱,为男主仍然留有侧室姬妾而郁愤。
    搞搞清楚,都什么时候了,快亡国了啊喂!再搞搞清楚对象,那特么是敌国准太子妃啊喂!轮得着他一个快国破家亡的储君心疼?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大怨种。
    北齐大军兵临城下,但平阳城能作为国都,必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此时它易守难攻的优势就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燕青作为皇帝并不差劲,此时也显露了愿与大燕共存亡的骨气,统帅有如此决心,也引得士气大振,士兵和百姓都受到鼓舞,齐齐上阵,为守护家人而作战。
    北齐啃了两个月都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士气有所低落。
    更麻烦的是打仗它是个烧钱的事儿,粮草辎重顶顶要紧,自古以来便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平阳城的地理位置距离北齐粮食产区太过遥远,因此辎重常常受到延误。
    且北齐大军一路烧杀劫掠,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想就地获得粮草补给也没办法进行。
    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得作为北齐主帅的楚定淮被动了起来,于是此时女主就站出来为夫分忧了,她写了一封信给燕景桓。
    她在信中慷慨陈词,表示自己很珍惜燕景桓这个知己好友云云,劝他不要再负隅顽抗,最好主动投降,并承诺他投降后北齐不会对城里的人怎么样,北齐大军进城后不仅不杀他们,还会让平阳百姓继续安居乐业云云。
    于是燕景桓就当真了,他真的就绑了燕青,然后开了城门。
    他投降北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不让江宜萱在知己和丈夫之间作难,也借此表达自己对女主的爱有倾尽天下、不求回报之意。
    二则是为了不要再有无辜之人殒命,他说继续死战下去会死很多人,他不忍心见到百姓受苦,所以才忍辱负重,率先投降的。
    就在女主被他感动,求了楚定淮,救下燕景桓之后,北齐铁骑屠城了,整个平阳城,上至燕青这个皇帝,下到路边的乞儿,无一幸存。
    对此,江宜萱在燕景桓面前哭了几声,说了几句不得已之后,燕景桓就原谅她了。
    杀父灭国之仇就这么原谅了?不得已?燕景桓连这都信?
    当时的楚定淮离间大燕朝廷与镇北军立了一功,灭了镇北军又是一大功,搞败了他哥楚定源,还悄悄吞了周朝宝藏,率军攻下大燕国都,重重buff叠一起,腰板子简直比齐国皇帝还硬,他能有什么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