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制造高速海船
作者:颜丑文良   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最新章节     
    鸟渡岛属于鸟乱拉屎的一座岛,条件比鸟不拉屎要好。
    如果一座岛鸟都不拉屎,说明附近没有可以供它们捕食的鱼群,也没有可以供它们饮水的淡水资源。
    连吃喝都没有,一座岛当然无法吸引鸟类停驻。而鸟类在岛上乱拉屎,反过来也说明了这座岛有淡水资源。
    雨水加上鸟类粪便带来的植物种子和肥料,岛上的山上郁郁葱葱一片绿色。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植物存在。
    山顶一些低洼地区存下了雨水,浅浅的土壤层无法存放太多的水,虽然植物的根系紧紧地固定了土壤阻止它们被冲刷走,但水浸渗到石头一层的时候,就无法继续下渗了。
    然后逐渐汇聚,形成了溪流。
    海洋上长期的湿润气候加雨水,慢慢制造了稳定的溪流。所以困扰海上岛屿求生的淡水问题,鸟渡岛自身就解决了一大部分。
    到时候挖金的人数上升之后,会增加海水淡化设施,和在每个建筑的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装置,让鸟渡岛的淡水不成问题。
    而生火装置和燃料则是随船起运的蜂窝煤炉和蜂窝煤。
    周宇有后世还原的早期鸟渡岛地图。在电脑上设计好了鸟渡岛挖金驻点最终建成的样子,所以在前期进行的技能训练很有针对性。
    先挑选出了人手,建立领导组织,培训每个人都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然后有针对性地培训掌握特殊技能的人选。
    建筑师、医生、砖瓦匠、木匠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掌握特殊技能的人群。
    天水县的人里有这样的人才,他们今后将会受到些许优待。
    今后金矿银矿挖出来之后,还会有冶金匠上去炼金。到时候煤炭燃料将在东瀛倭国购买后船运到鸟渡岛上。
    为了安全考虑,到时候将是延寿教最新式的高速海洋帆船进行海运。
    万舟县的造船业随着这几个月的整合,已经步入了正轨,除了制造外地的造船订单之外,还在攻克周宇给的新式帆船设计图,进行建造。
    新式高速海洋帆船牺牲了一些载重能力,船上承载的船员也减少了,但是周宇会从24世纪给它带来高密度高耐力的合金质高桅杆,更轻的同时承载力更大,保证它们在经受大风的时候桅杆不会断裂。
    帆船的船帆越大,船只的动力越强。而越高的桅杆就可以悬挂越大的船帆,大船帆吸饱了风力时对桅杆的拉扯力极大。
    并且依据杠杆原理,越高的桅杆上方所受的风力越大,整个桅杆所受的拉扯也会成倍成倍提升。
    桅杆越高船帆越大,桅杆断裂的风险也越大。
    为了高桅杆大船帆所带来的高速,更轻且承载力更大的合金桅杆被用在了50米长的新式高速海洋帆船上,船身50米,它的桅杆也达到了50米。
    这种设计在传统的帆船设计中是不合理的,因为桅杆自身的重量问题,桅杆太高的话会导致船身晃动不稳。
    但更轻的合金桅杆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让50米高的大船帆给海船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还保证船身不会过于晃动。
    50米长的海船已经很够了,更大更重的海船很难找到合适的港口停泊,反而不利于它的航行。
    它被命名为“寻宝船”,在周宇对造船工业大成本投入的全力加持下,第一艘“寻宝船”预计6个月左右就可以出船坞下海试航。
    将来如果造船材料备得更快,造船工建造经验更丰富,这个时间还可以被压缩得更短,甚至低到4个月都有可能。
    它的设计速度是满帆状态下15节左右,也就是每小时15海里,每小时27.75公里左右。
    从万舟县的港口或者连阳县的港口出发,往渡鸟岛需要航行1千公里左右,满帆状态下一天半就能到。
    但是当然不可能那么完美理想化,到时候4天内能到达就已经算是顺利的航行,3天能到达已经是顺风顺水。
    现在第一艘寻宝船已经造了3个月,到6月份应该就能下水试航。
    此时时间到了3月底,延寿教又接收了一批被南方往安江道驱逐的难民。
    之前南方就往安江道运送过遭受水灾的难民,但那是官府强令商人们承担运输费用才能做到的事。
    商人们也不乐意一直轮到这种事,所以早就和官府衙门做好了约定只运一次。等南方各地的衙门发现把县里商人已经都轮了一遍还是运不完难民的时候,衙门也傻眼了,只能让他们在本地滞留,打打短工,赈济赈济。
    但因为难民引发的各种社会事件还是让各路官吏十分头痛烦恼。
    正当各地官员筹划着把剩下的难民都北运,却苦于没有“路费”的时候,延寿教和各路到冕州做生意的商人们约定,难民也可以做生意时顺路送过来,路上的吃喝由延寿教出。
    而且只要他们把难民送到冕州就行,延寿教会自己出力把他们送到安江道去。
    尽管如此这对于商人们来说也没有利益,赚不到钱的事他们也不是很想做。但有更明事理,更看得懂大局的商人说服了其他人。
    他告诉其他人,如果这些难民不送,到时候官府受不了之后总会打破之前双方的约定,强行让大家再补贴钱粮送一回难民。
    而且把这些难民都送走后本地治安也能好许多。总比他们走投无路去当了山贼,以后天天抢大家商队的好。
    未雨绸缪加上更好的治安,让商人们觉得确实把这些难民都交给延寿教,让他们去安江道种地是个有益的事。反正是延寿教出本钱,自己还能卖官府一个面子。
    所以南方各地衙门把滞留了的难民欢欢喜喜地把难民全打包了丢给商人,让他们“顺路”带去安江道。反正只要出了本地,这些人的死活就跟他们没关系了,就算半路死了、逃散了,他们只会也当不知道。
    送难民去安江道种地是皇上的旨意,他们恨不得把这些难民甩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
    于是延寿教赶在春播之前又接收了这样一批人手,快速将他们组织起来,入教后编成队伍,分配到地方做工加上养身体,十几天只会这些劳力正好能赶上春播。
    而各县驻村点的延寿教教徒们,此时都已经开始在准备春播的田上,能收获的大豆、苜蓿赶紧收获,那些休耕的也立刻开始翻耕等待春播到来了。
    各地一片辛勤劳作的景象。
    而此时,回到京中的北镇抚使范兴也终于得到了厂公黄中磊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