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昭永总兵
作者:乌有大仙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最新章节     
    广西巡抚鲁可藻突访永安州。丹初很意外,却还是出城十里,亲至莫家乡迎接。
    鲁可藻出身诸生,弘光元年以功贡授湖南新宁县知县,至今不到三年,已经超擢为巡抚矣。
    广西的官员,半数出自瞿式耜、何腾蛟门下。鲁可藻性慷慨,有智谋,不辞辛苦,很得瞿式耜的赏识。第一次、第二次桂林之战,鲁可藻悉心辅佐瞿式耜守城,与焦琏、岑丹初等人亦相熟。
    去年十一月,瞿式耜力排众议,将时为广西巡按的鲁可藻超擢为广西巡抚。不久,鲁可藻丁忧,何腾蛟强请夺情。
    鲁可藻不负众望,第二次桂林大捷后,他以广西巡按的身份,带兵收复贺县、富川。第三次桂林大捷后,他又以广西巡抚的身份,带兵收复梧州。
    梧州为广西东大门,位于两广中心位置,地位至关重要,本是陈邦傅的汛地。
    陈邦傅自认为兵强将广,李成栋兵马未到,率先弃城而逃。鲁可藻以一文臣,率区区抚标亲军,竟能收复梧州,世人以为异焉。
    “抚台大驾光临,永安州蓬荜生辉矣。”见到鲁可藻,丹初从容行礼。
    鲁可藻笑着回礼,说道:“镇台多礼。”
    虽是巡抚,鲁可藻却无甚作派,没有坐轿,和标兵一起骑马过来。他满面风尘,衣服也被汗水浸湿,沾着汗渍和灰尘,显然走了不少路程。
    “城里的行辕已经备好,抚台是否先进城下塌?”
    “不了,”鲁可藻摆摆手,说道:“我急着回梧州,最迟明天中午就要走,今天就不入城了,就在此地找个地方歇息吧。你先派人预备香案,我来把正事办了。”
    已是申时,太阳不似未时那样毒辣。丹初不假思索,带鲁可藻进莫家乡乡衙,再令人准备瓜果酒菜。
    莫家乡位于永安城郊,在莫家十八村基础上成立,土地最为肥沃,人口最为密集,莫氏经营已久。丹初以莫家乡重要,特地让王奕昌担任乡长。
    王奕昌,常熟人,原在瞿式耜幕中任职,后来奉命辅佐岑丹初。他精明干练,很快预备好了香案。
    鲁可藻遥拜南方,宣布诏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承祖宗之遗志,继大统于危难之际,抚绥四方,图复中兴。今有忠勇武将岑丹初,自入行伍,两番护驾,三战桂林,屡建奇功,奋不顾身。朕闻其功绩,深感欣慰,特升都督佥事,加镇昭平,称镇守昭平、永安总兵官,仍挂征蛮将军印,以示朝廷之倚重……”
    有此敕书,丹初就可堂而皇之地占据昭平了。第三次桂林大捷,朝廷照例该有赏赐。但丹初仅加封为都督佥事,难免心中不平。
    明初,五军都督府权力很大,有调兵指挥之权。之后,兵部权力渐长,都督府权力渐消。明后期,五军都督府已纯粹成为养将之地,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也成了朝廷恩荣武将的虚衔。
    不过,都督佥事为正二品。再往上升,越过都督同知、左右都督,就只能加封伯爵了。虽说永历朝的伯爵也不值钱,但有了伯爵,就可称为爵帅,比满大街的大帅强过不少。
    举办完仪式,王奕昌让人送来西瓜。井水浸泡过的西瓜,爽甜可口,最是解暑。众人分食了一个西瓜,大感惬意,心满意足。
    鲁可藻经常出入留守府,与王奕昌相熟,不由得感叹道:“老兄大才,却做一乡长,着实委屈了。”
    王奕昌却不以为然,笑道:“汉高祖尚能屈为亭长,我又岂能嫌弃乡长?”
    鲁可藻大感意外,王奕昌也是文士,颇有些名士派头,如今竟能屈尊辅佐丹初,在乡长任上干得不亦乐乎。看来,这岑丹初确实本事不小,不容小觑。
    再看这乡衙,很简陋,借用了莫家一处社仓,但各间房门口持着吏户兵礼刑工六房的名号,就连承发房、架阁库也有,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琢如,你这莫家乡衙,里面的人可食俸禄?”私设官职,放在洪武年间,必是杀头的大罪。如今,鲁可藻也见怪不怪,只关心经费从何而来。
    “都有俸禄。要不然,他们定要贪污纳贿,把衙门搞得乌烟瘴气。”
    “一州之下,一下子设置这么多的乡衙,费用应当不少吧?”
    “是不少,但很有必要。”
    乡衙寅宾馆只是两间屋子,一间会客,一间卧室。会客室里已经摆上了一桌酒菜,四菜一汤,岑丹初、鲁可藻、方以智四人入席。
    鲁可藻饿了,一边扒饭,一边说道:“实不相瞒,今天骑马走了八十里路,从昭平一路骑到永安,真的是饿了。”
    丹初笑道:“抚台何苦来回奔波?差个人过来宣旨即可,或者派人送信,我去昭平求见。”
    “不然,”鲁可藻神色凝重,说道:“有几件事,非当面说清楚不可。”
    丹初心中一动,说道:“不知抚台所指何事?”
    这年头,公侯伯等勋臣遍地都是,若手上再有兵权,带兵驻守一地,则为勋镇。巡抚空有其名,只有千许标兵,受到勋镇的轻视。
    鲁可藻不同常人,也是有地盘的人,其地盘就是梧州。梧州曾是明朝两广总督的驻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琢如,你在永安设立乡衙,此事益处多多,自不必说。可是,着佃纳粮争议太大,南宁、桂林两地,到处都有流言,说你标新立异,变易祖宗家法。有人把你说成是酷吏,你的风评很不好呀。”
    着佃纳粮令颁布还不到一个月,竟已传至桂林、南宁了?不用多想,必有缙绅田主写密信到桂林、南宁,把消息捅了出去,希望上边出面制止。
    缙绅居于乡野,有着异乎寻常的能量。他们做过官,或亲戚祖上做过官,与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永安州偏僻寡陋,境内缙绅不多,尚能在短时间内把消息捅到南宁、桂林。由此可以想象,其他通都大邑的缙绅势力会是多么的强大。
    怪不得,明朝出版过很多做官箴言。里面常常提前,官员新到一地,必须与当地缙绅搞好关系,不然,轻则受辱,重则丢官。
    李自成打天下时,每攻下一城,往往拷掠当地官绅,逼索钱粮,竟养活了几十万的大军,最终攻入京师。
    如今是乱世,礼乐崩坏,丹初倒不怕言官的弹劾,笑道:“抚台一路经过,百姓抢种晚稻,争相开垦荒田,可有人说我的坏话?”
    鲁可藻也笑了笑,说道:“百姓竞相垦荒,这确是我没有意料到的。”
    他随即沉声说道:“我国自古皇权不下乡,乡村由缙绅自治。你又是设立乡衙,又是着佃纳粮,置缙绅于何地?这些人本事大得很,你可得格外注意!”
    本事再大,还能造反不成?丹初手上有兵,不怕他们不从。反正朝廷也懒得管这种事,巡抚、留守也都是自己人,便说道:“谢抚台厚爱,我心中自有分寸。”
    方以智已经倾心认同着佃纳粮政策,说道:“如今天下大乱,若要力挽狂澜,就得行非常之法。雁门尚书(孙传庭)清理军屯,督师在湖广惩治奸佞,虽为非常之法,却非长久之计,终未免失败。
    “镇台在永安实行着佃纳粮政策,百姓感恩戴德,积极开垦荒田。官府也将增加田赋,粮饷有出,对敌更加从容矣。抚台既来永安,不妨亲访百姓,实地了解,尔后若朝廷问起来,也可帮我们说几句话。”
    方以智的大名,鲁可藻自然知道,便不假思索地说道:“善。琢如心怀百姓,勇于任事,不避讥议,真有古大臣之风。吾当访察清楚,帮琢如澄清浮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