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互生怨怼
作者:齐思贤   女帝与首辅的二三事最新章节     
    萧璇同姬华对视了一眼,自然是极为满意的,就是要让王家自己先内斗起来,他们才好渔翁得利。
    萧衍哪能看不出这俩孩子的鬼心思,冷哼了一声。
    萧璇连忙站起来给萧衍捶背,“父皇英明。”
    “你们两个啊,朕还能不知道你们俩的小心思,跟父皇直说难不成父皇就回不如你们的意了?说到底你们还是不信朕。”
    萧衍叹了口气,大舅子这件事,无论是岳皇,还是姬华,甚至自己一向疼爱的元元在她舅舅这一事上都不肯同他这个父皇如实相告。
    萧璇立马抱着他的手臂,轻笑道:“父皇您误会了,儿臣只是不愿让您难做,于私,舅舅是母后的哥哥,是您的大舅子,可是于公,您是楚国皇帝,又岂能因为自己的私人恩怨随意处置朝中大臣。”
    “是啊,姑父,这王家乃是楚国当朝皇后的母家呢,若非王家真的参与谋害太子舅舅之事,侄儿与姐姐断不会将此事告知父皇,让姑父您为难的。”
    姬华也跟解释道。
    萧衍看了看萧璇,又看向姬华,“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出生在皇家,就注定了你们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任何人,朕不怪你们。
    有时候就连自己的同胞兄弟也是不可尽信,你们两个,都是年纪小小就痛失至亲之人,难得的是你们姐弟俩身处那样的困境中还能相互扶持长大,甚至还能彼此信任,虽然不知道你们姐弟今后的情谊会否因为身份处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朕作为长辈,还是希望你们都能保持住内心那颗最纯真的心,珍惜你身边一直爱着你的人。”
    “父皇,儿臣记住了。”萧璇说道。
    “姑父,侄儿记下了。”
    姬华看着萧衍,有些孺慕,父王战死的时候,他已然记事了,他记得父王小时候时常教导他,男子汉要坚强勇敢。
    那时候姑姑已经去世了,姐姐因为身子弱被送到秦国,父王带着他去看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的姐姐,父王告诫自己,自己虽然是弟弟,但姐姐是女子,又没有同胞兄弟,自己一定要变得强大,才能保护好姐姐。
    是以自己从那个时候就暗暗立誓,自己一定要变得强大,替姑姑保护好姐姐。
    皇上姑父说这话的时候,让他不禁想到父王,眼尾有些红。
    萧衍看着他,朝他招了招手,姬华起身坐到他另一边。
    萧衍摸了摸他的头,慈父般的语气说道:“华儿放心,王家若真的做了不利于你父王的事,姑父绝不会轻饶。”
    说着看着姬华,似是在透过他的脸在看什么人,“当年你姑母就是在你这般大的年纪嫁给朕,她很好。可惜是朕没有保护好她。原本你和元元还有一个哥哥,可是,当时的姑父实在是别无选择,只能选择保下你姑母,不然两个他们母子俩都活下来。
    可惜就姑姑到底因着那次中毒伤了底子,才会在生下元元后就撒手人寰了。
    朕这一生爱的只有你姑母一个,你父王与你姑姑是孪生兄妹,若是你姑姑还在,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都说侄子俏姑,这姬华当真像极了当年的姬骊珠。
    萧衍看着他有些失神。
    萧璇轻唤了他一声,“父皇。”
    萧衍拍了拍她的手,安慰她自己无事。
    萧璇将自己查到的线索如实禀告给萧衍。
    萧衍怒道:“这王家果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啊。这么多年他们在楚国虽然不及琅琊王氏在秦国的地位,可也位列世家大族,甚至朕选继后都是从他们王家挑出来的,如此竟还不知足,还敢伸手到秦国去,当真野心不小。”
    说完又看向萧璇,“此次王家兄弟必定互相心生怨怼,元元你派人盯紧了,朕倒要看看这王家到底都在做什么,究竟是什么值得他们冒这么大的险联合秦国那边谋害你舅舅,朕怀疑他们必定所图非小。”
    萧璇点头,“是,儿臣定会派人盯紧了,但这还不够吗,儿臣会让人在必要时再添一把火。”
    萧衍并不怀疑自己女儿的能力,点了点头,“元元尽管放心去做,就算出了什么事,也有父皇在背后给你兜着。”
    萧璇亲昵地抱着他手臂,“谢谢父皇,父皇真好。”
    萧衍摸了摸她的脑袋,轻笑道:“傻孩子。”
    姬华也是一脸笑意地看着萧璇,姐姐在人前一直是端庄稳重的模样,可也只有在他和皇祖父面前,才会露出这样小女儿的姿态。
    他是希望姐姐能够一直这样,可惜,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不能随心所欲。
    中秋宫宴在晚上,所以萧璇在勤政殿又陪了萧衍一个多时辰,才带着姬华离开勤政殿。
    其实姬华在宫中也有也有一处宫殿,就在承明殿的旁边的广明殿。
    但是他既然进宫了,自然要去景阳宫给皇后请安。
    萧璇到底不放心,就带着他一起过去。
    景阳宫,王皇后母子三人正聚在一处说话。
    三天前,王家人已经进了宫了,自然是对陛下要立元华公主为皇太女一事十分不满,王皇后早早地听了三公主的话,所以对上自己两位娘家兄弟,也是坚决反对他们做出违逆陛下心意的事。
    可王家兄弟筹谋了多年,又岂是皇后三言两语就能打消念头的,面上应允虽应允了皇后,但私下却又找了五皇子。
    王家那位礼部尚书尚还好,是个能按耐住性子的人,知道王家谋划多年的事不能功亏一篑,暗地里想着对策。
    可那位王家二爷可没他大哥那等好性子,能忍耐这么些年都已经是极为不易了,如今眼见着就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何能甘心。
    这才会有那日在玉仙居当众挑衅祁王之事。
    皇后深居宫中,消息来的没那么快,今日宫门一开,出去采买的人出去采买,回宫才带回来这个消息。
    此时早已经满汴京城知晓了,满大街都在议论此事。
    皇后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五皇子和三公主正好过来给她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