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传召
作者:齐思贤   女帝与首辅的二三事最新章节     
    春日里最是容易犯困,萧璇用完早膳又觉得乏,躺在贵妃榻上又睡着了。
    过了会,汀菊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轻唤道:“殿下,醒醒。”
    萧璇嘟囔了一声,翻个身,背着汀菊睡去。汀菊无奈,伸手摇了摇她的手臂,又在她耳边唤了几声,萧璇才不乐意的睁开眼,美人初醒,睡眼朦胧,嘴巴微微嘟起,似在控诉,萧璇一向气质清冷,如今这神态竟是有些可爱。
    从未见过主子这一面的汀菊瞧得萧璇愣住,这功夫,萧璇逐渐清醒过来,仍带着些许起床气问道:“汀菊,何事急着唤醒我?”
    汀菊听着主子略带质问的语气,回过神来,回道:“陛下传召您即刻入宫。\"心里腹徘,主子果然是清冷的。
    萧璇问道:“可知是为了何事,又是何人来传的话?”
    “似是秦国的事,江总管亲自过来传的话,现在他还花厅候着呢。”
    “秦国?”萧璇因着刚醒,脑子有点没转开。过了会才反应过来是外祖父遇刺的事。
    \"扶我起来更衣“萧璇伸手说道。
    ”是“汀菊立马扶着萧璇起身,又唤着外间守着的丫鬟进来侍候。
    等萧璇到花厅已是一刻钟后,江德政已经坐在椅子上喝了五杯大红袍,胡总管还要给他倒,被他伸手制止住了:“我来这是为了接殿下入宫,还有要事在身,这茶水可不能再喝了,老哥哥留着下次吧。”
    胡总管笑道:\"您可是陛下身边的红人,平常人哪有这机会孝敬您。”
    “哎哟,老哥哥你这话可折煞我了,老弟我可不敢承你的孝敬,您可是侍奉过先后,如今又跟在殿下身边,这福分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二人在这互捧,姜嬷嬷在一旁看的直摇头。眼睛一瞥,见着殿下朝这来了,赶忙走过去扶着:\"殿下,您来了。“
    江德政和胡总管见着姜嬷嬷的动静,跟着瞧了过去,见是萧璇过来,立马起身恭敬道:”老奴见过殿下。”
    “都起来吧,江公公是来替父皇传话的?”萧璇问道。
    “是,陛下命老奴前来接殿下即刻入宫,车辇已在府外等候。”江德正道。
    萧璇已知晓父皇传她入宫定是为了外祖父的事,是以也不多问,跟着江德正进宫。
    萧璇坐着江德正带来的车辇径直入了宫,直到勤政殿门口停下,萧璇这才下车亲自走了进去。
    里面皇帝正在看折子,见是萧璇来了,随手从桌上拿了个核桃递给萧璇,哄小孩的语气道:“元元先拿着这核桃坐那边玩会儿,等父皇先把这些折子看完,再陪你。”说完又拿起朱砂笔在折子上写着些什么。
    萧璇闻言接过玉核桃,握在手心里,不由失笑,父皇这是拿她当小孩子看呢。但还是没有出声打扰,听话的坐到一边,盘起手上的玉核桃。
    江德正端来几盘糕点,又给她奉上热茶,御膳房做出来的糕点,瞧着自是精致可口,刚好她早膳没用多少,这会也实在有点饿,就不客气了。拿起一块梅花形状的糕点,轻咬了一口,嗯,梅花香气在嘴里瞬间以萦绕开来,这糕点又甜而不腻,很快一个便吃完了。萧璇端起清茶喝了一口,又拿其他盘子里的糕点吃了起来,如此,一口糕点一口茶,吃的萧璇甚是满足,小小的打了个饱嗝。
    那边萧衍好不容易处理完折子,脖子有些发酸,抬头一看,就见女儿像是张贵妃宫里养的小橘猫似的,吃完还满足的打了个奶嗝,可爱极了。
    笑道:\"元元这只小馋猫,用了这么多糕点,等下如何用了下晚膳。“说着站起来,走到萧璇跟前,轻点了她额头一下。
    萧璇故作不满:“还不是父皇这里的点心做的馋人,我才忍不住多吃了几个。”说完抱着萧衍手臂晃了晃。
    萧衍失笑,但心里乐开花了,元元在外人面前一向端庄大气,也只有在他这个父皇面前才会露出些许小女儿姿态。别提多得意了。
    萧璇见皇帝满眼的笑意,就知道他受用的很。这才问道:“父皇,您这么着急传儿臣过来可是有要事?”
    萧衍被女儿这么一问,才想起他确实是有要事要跟元元说。让江德正拿来密信,递给萧璇,:“这是秦国刚刚传来的密信,说你外祖父遇刺昏迷不醒,你先看看。”
    萧璇早已知晓,却还是装作惊讶的接过信,打开一看。
    密信是楚国的暗探从秦国皇宫传出来的,距离外祖父被刺杀已过去十日。
    秦国皇帝遇刺,毕竟是大事,羽林卫指挥使当即下令封锁皇宫,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萧璇的暗卫有部分是她母后留下的,母后在秦宫生活了十六年,她给萧璇留下的人都是宫中老人,对秦宫最是熟悉,想要传出消息自有办法不被发现。是以事发第二日就以最快的消息传到萧璇耳中,才能及时阻止谢景琰回秦国。
    而其他国家的暗探可没这手眼通天的能力。不过十日便能传出消息回楚国,可少不了地甲卫的帮忙。
    密信中写了秦国皇帝遇刺,昏迷不醒,证据指向庆王和谢家,后宫霍贵妃下禁足淑妃谢氏,朝中大臣商议,派羽林卫把守庆王府和谢府,而谢景琰因前去滑县赈灾不在秦都,逃过一劫。
    信中并未提及谢景琰在滑县失踪一事,看来外祖父也怀疑此事,并瞒了下来。
    不过一刻钟,皇帝就批完手上的折子,走过来,:“元元,你外祖父如今昏迷不醒,你舅舅战死后就不曾再立太子。如今秦国朝中无储君坐镇,只怕是乱成一团。秦国若是起内乱,即便父皇出于仁义,念着你母后的旧情不发兵,其他诸国呢,他们可不会有同情之心,只怕等暗探传回消息,就会有所动作了。\"
    萧璇明白她父皇的意思,外祖父若是一直昏迷不醒,秦国定起内乱,届时诸国虎视眈眈,父皇碍于旧情不会先发兵,可等诸国与秦国开战之后呢,即便父皇是楚国皇帝,也得以楚国为重了。
    “父皇,儿臣明白。”
    萧璇叹道:“这天下四分五裂,已有几百年了,自外祖父登基以来,秦国国力日渐富强,谢景琰的出现,更是让秦国更上一层楼,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为强盛的国家,其余六国惧其威势,于是达成协议,必要时六国结盟,共同抗秦。然而此计随着当年母后嫁到楚国而破,此后十余年,诸国虽偶有纷争,但暂时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而一旦秦国陷入内乱,现出颓势,此种平衡必定会打破,绝非一国之力可阻拦。”
    萧衍一副甚是欣慰的老父亲神态,赞道:“我儿如此聪慧,若非这些年病痛缠身,定能名扬天下。”
    后又正了正神色道:“不过此事也不必过早忧心,你外祖父目前只是昏迷不醒,迟早会醒过来,只要他老人家在,秦国即便起了内讧,诸国惧于他的威势,也不会贸然起兵。”
    萧衍说起他这位老丈人,也是敬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