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我陆军,你奖励我内河炮艇干嘛
作者:葫芦开小花   亮剑:开局丁炸桥,自酿地瓜烧最新章节     
    丁伟暗戳戳的回到指挥部,关起门来,查看此次辽河阻击战的收获情况。
    【辽河阻击战,获得后勤物资加持,军用面粉、罐头、大米等物资2万吨;栓动步枪1.2万支,半自动步枪3000支,冲锋枪800支,半自动步枪1200支,轻重机枪500挺,弹药180万发。】
    【获得60毫米迫击炮300门,120毫米迫击炮30门,107毫米迫击炮20门,山野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12门,战防炮及高射炮36门,炮弹80万发】
    【获得内河炮艇12艘,内河炮艇生产资料1份。】
    看着奖励的物资清单,前两份还很正常,无外乎作战物资的奖励跟枪械弹药的补充,这一点属于常规。
    从上次的作战阻击奖励中,丁伟就看出了一些眉目,最后一份奖励给了sks半自动步枪的图纸。
    而这一次,给了内河炮艇的生产资料。
    手上全都是陆军,给什么内河炮艇啊,那是咱丁伟能玩的东西吗?
    难道跟阻击作战的区域有关?辽河阻击战,奖励内河炮艇。那要是在太平洋打阻击,是不是要给军舰了?
    松江一线,从水下捞出来几艘日式的内河炮艇,多是故意凿沉的。
    简单的修缮之后,作为巡逻舰艇,维持着松江巡逻。
    但主要还是靠着王超的独立1军沿松江一线驻防,总部设在佳木斯。
    水上、海上是咱们永恒的痛,仿佛不属于我们黄种人。
    内河炮艇这类小舰艇的技术难度不高,很多小国也能装备。早在28年的时候,哈城就成立了东北造船所,能够制造1000吨级别的炮舰。
    技术不是问题,只要丁伟能拉出钢材、技术工种,完全可以在松江一线打造内河舰队。
    奖励给他的12艘内河炮艇,属于中小型炮艇。
    都划归不到炮舰的行列。
    12艘满载60吨左右的小型炮艇,长26米,宽4.1米,吃水0.9米,载员58人。在松花江、黑龙江一线都能跑起来。
    配备一门类似于t34坦克的炮塔,口径85毫米。
    缺少防空手段,可以改造加装两门37毫米高炮。
    王超手上有一支内河巡逻队伍,顺便可以考虑成立松江舰队,就先以这12艘小型炮艇为根基。
    说出去怕不是有些丢人,这也敢称之为舰队?
    生产资料倒是比较珍贵的,包含了大中小三种类型的舰艇制造材料。只需安排一位靠谱人手,就能把哈城的造船厂重新开起来。
    没人比穆晚秋更合适了,她掌握着丁伟手上的一系列商用产业。
    正好把东北造船所改为商用产业,就改成松江航运公司合适,以生产运输船、商用船只、渔船为主。
    至于它为啥能生产炮舰、炮艇,我也不到啊。
    当夜就安排人把生产资料以卡车运输至哈城,亲自嘱咐穆晚秋接收。
    有一个能干的女人帮忙操持产业,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既能操持产业,也能操……(这个停顿什么意思,不用我多解释了吧)持其他的。
    丁伟翻看了生产资料,计划在松江航运公司成型后,生产30艘小型内河炮艇,组成42艘的小型巡逻舰队。
    能够加强松江至黑龙江一线的水上防御能力。
    再制造10艘150吨左右的装甲炮艇,让水上舰队具备一定的支援陆军作战的能力。
    不管是横渡黑龙江,还是在松江流域作战,水上舰队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丁伟他人虽然不在北满,但北满的事情还是要主力推进。
    穆晚秋的身份不露光,手下周卫国、孙德胜、王超却很清楚这个女人跟丁伟的关系,她的行事代表着丁伟的意思。
    在北满地界,外人无法插手。
    下令整备哈城的造船所后,直接让军队介入,原有的资产、设备全部无条件接手。该造船所涵盖的技术工人等,形成军事化管理。
    集中资源办大事,设备该翻新的翻新,该更换的更换。
    让人通知海拉尔的周卫国,前往一趟欧洲。毛熊与鹰酱的矛盾重重,对德子完成了瓜分。
    这个时节,可以考虑雇佣其下岗的职工,尤其是一些军工相关的技术工人。
    军工大厂被拆分之后,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工人也失去了工作,可以考虑来北满加入到北满军工厂。
    最精锐的一些专家、科研人员肯定都已经被瓜分了。
    丁伟所需的是基层的技术工人罢了,技能熟练,可以直接扩充军工厂的产能。
    第一批半自动步枪运输到了前线指挥部,小批量生产了几千支,交给张大彪的部队实验。
    sks半自动步枪的性能优越,结构简单,便于保养维护。
    手上已经有了ak46的图纸,下半年自动步枪可能就冒出来了。未来不会大批量的生产,考虑的是作为半自动狙击步枪来使用。
    搭配瞄准镜,供给部队的神枪手、狙击手来用。
    改造设计的重心放在三个优势点上,其一让狙击手具备快速射击能力,其次则是后坐力小偏于操控枪支。
    真正的要列装部队,显然ak47自动步枪更合适。
    但目前的阶段,以国内稀巴烂的工业能力,列装全自动步枪显然不合实际。就算半自动步枪,也得穿插着栓动步枪来用。
    有就不错了,要什么自行车啊。
    相较于svt半自动步枪,显然sks更为优越,部队人员尝试使用后,给出的评论比较切合实际。
    一款极其适合用来进攻的武器,轻便、可靠、易于维护,装弹量10发,后坐力小。
    至少张大彪本人开口就跟司令员要3万支,整个纵队列装了才好。
    “干嘛啊,打土豪啊,真当老子是土豪呢,没有没有。”
    挂掉电话后,回复给哈城军工厂,可进行批量生产。用sks半自动步枪逐步替代手上的svt,统一列装为部队。
    前期的产能小,那就先给班长、副班长更换。
    等产量提升上来,争取给主力部队全部换装。
    解决完后方问题,眼光着手于东北战场,磨蹭了两年多了,也该是快了结的时候了。
    几个野战纵队打过硬仗后焕然一新,军队的战斗力是在不断的战斗中打磨出来的,只有越打越强的部队,没有越打越拉稀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