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东北形势喜人,远东再起风波
作者:葫芦开小花   亮剑:开局丁炸桥,自酿地瓜烧最新章节     
    部队进攻撤离,看似只有一句话,涉及十几万人的动作,没有四五天撤不下来。
    新六军显然没有追击的想法了,此次被三个纵队压着揍了一顿,各师的损失都不小。
    伤兵营内躺满了人,消毒水的味道扑鼻。
    美玲号飞机降落在奉天,娘希匹说了几句简短的话语后,又重新起飞离开东北。
    显然,这位先生对陈长官依旧保持着自信。
    认为辞修能够解决东北问题,并将局势逆转。
    经过这两次苦战,陈长官是否还有信心勃勃的想法,估计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47年的上半年在互相交锋中迅速渡过,丁伟接管前线指挥的任务后,夺取了四平,并在锦承铁路位置取得了一场大捷。
    总体而言是非常有效果的。
    天气转热,外东北天气转暖。
    经过一个漫长寒冬的刺激之后,王勇、周竹俊等游击队伍再次活跃起来。
    通过边境贸易区,有大量走私的军火出现在他们手上。
    去年搅乱了外兴安岭地区,而周竹俊的特种作战的打法,让西伯利亚高原区也出现了混乱。
    多处改造营出现了叛乱,俘虏从改造营冲出来,抢夺物资,拿起武器,加入游击战的行列。
    去年游击人员的数量达到了2.7万余人,今年有望突破到5万余人。
    这伙人的存在,对于外东北地区的驻军影响极大,后勤线越发紧张。
    不安排大量兵力驻防,就有被破坏后勤的情况。
    鬼子在山区挖了不少坑洞,用于储藏物资及长久作战。
    远东游击兵力在外兴安岭地区尤其活跃,主动出击的情况下,拿下了多个据点。引远东军第二方面军安排重兵围剿。
    丁伟安排手上的北满兵团,向黑河、伊春、鹤岗、漠河、塔河地区压进,增加驻防兵力及巡逻兵力。
    沿整个边界的黑龙江一线,构建岸基工事。
    与犹大自治州这里,则考虑安排人员,以平民的方式迁移过去。
    加强对地区的了解,构建真正的地下走私路线,能够让兵力、物资、军械顺利传递到外东北。
    让王超的独立1军向抚远地区增强兵力,加固沿河巡逻的炮艇。
    趁着双方关系尚可,与伯力进行贸易上的交流。
    双方的工业产品互通。
    老毛子轻工业只是相对稀缺,但并不是说人家完全没有。他们的那种体制限定了生产,规定你伐木,你就只能安心伐木。
    规定你采矿,就只能采矿。
    哈城军工厂构建了半自动步枪的生产线,月产半自动步枪5000支,第一批小批量的枪械拿出来供丁伟这边验收。
    如果没有问题,可以考虑迅速的批量生产。
    有关于ak46的图纸也有了眉目,他的安排是正确的,还是由关雪搞定了这份情报,冒险从苏联人手中拿到了自动步枪的图纸。
    凭借着丁伟对ak47的了解,只能提供一些方向上的帮助。
    本质上是革新中间威力弹,有了半自动步枪技术,去搞自动步枪,难度并不大。
    丁伟得考虑一件事情,以国内的工业情况,搞大规模的兵力肯定指不上。
    需要考虑走精兵路线,提升火力,变相的相当于提升了实力。
    人手一把自动步枪,搭配重机枪、迫击炮,再来一些自行火炮、牵引火炮,搭配着装甲坦克机械化部队。
    一个装甲师能扫多个纯步兵师。
    半自动步枪装备一批,周卫国的机械化师必须装备大量自动步枪。
    先搞吧,先把自动步枪搞出来再说,现在想这些有一点点远。
    他最大的优势在于后勤物资的压力小,但凡部队拉开阵线,能够得到奖励的后勤物资。
    这一点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乃至适合所谓的装甲合成旅。
    它们对后勤要求高,需要各类物资供应,每天消耗的物资几十吨,乃至上百吨。
    没有后勤基础根本养不起。
    战斗力固然强,前提是消耗的物资也足够大。
    到时候丁伟亲自坐镇周卫国军,他本人就是人形外挂,一个移动的后勤供应点。
    关雪回到哈城,业务能力不错,办事能力强。
    丁伟履行了承诺,将其安排在手下办事,担任北满通讯科的科长,负责组建优化城市通讯。
    北部稳定,才有跟国军继续作战的机会。
    去年这个时候,国军全军出击,差点把南满的部队撵到长白山上吃石头。
    今年夏秋季节,情况有了转变。
    不仅站稳了局势,还转守为攻,占据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短暂的休整后,前线指挥部挪到了四平,丁伟跟彪哥碰面,决定在秋季、冬季组织一场大范围的总攻。
    彻底解决重要城市之外的小据点,将国军主力堵在坚城里。
    双方休整的这段时间内,国军也没闲着,手上兵力不够,干任何事情都捉襟见肘。
    陈长官是擅长整编的,手段非常犀利。
    新六军、新一军、52军、60军分别拆分一个师出来,组建新3军、新5军、新7军、新8军。
    大量保安团升为暂编师,如今又要把暂编师统一调配起来。
    被抽掉了一个师的主力部队,全部用暂编师补充。
    兵力损失的各军,也以暂编师兵力充斥进去。
    先别管战斗力如何,兵力人数恢复上来了。
    最受影响的是新一军,把灵魂部队38师给抽出去组建新7军,剩下的部队补充一个暂编53师。
    新六军抽出14师,成为组建新3军的主力,补充暂编62师。
    原先入关的7个军,再加上后续进入东北战场的49军、53军,新编3个军,总计13个军的兵力。
    这13个军编成了5个兵团,由郑孙刘周廖分别担任兵团司令。
    作战思路是外围据点用暂编师驻防,一旦发生战事,5个兵团都可以进行支援,并形成反包围作战。
    整个整编活动雷厉风行,确实有那么两把刷子。
    关键整编的时间太晚了啊,整编在短期内会降低部队的战斗力,需要长期磨合才能恢复原有如臂驱使的程度。
    像新一军抽走38师,原军长孙抚民也不在,战斗力还剩下几成?
    暂编师由三流部队保安团整编上来,整编的时间不足半年,又作为补充兵力编入正规军,战斗力能达到二流水准吗?
    要打一个问号,得问问陈长官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