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满洲寒冬,阿诺夫被迫破冰
作者:葫芦开小花   亮剑:开局丁炸桥,自酿地瓜烧最新章节     
    远东地区出现的变动,几乎全部指向了丁伟的北满军区。
    怀疑是一回事,能不能百分百确定是另外一回事。
    毕竟他丁伟的兵力一点没动,全都是鬼子在折腾。暗中付出的,仅仅是一些看不上眼的日械武器。
    就算指向过来又如何,手上有三十多万部队堵在一线,可不是后期关东军那种残次货,都是正儿八经的一线部队。
    老毛子有百万远东军,意义不大。
    真打起来,后勤都能拖垮他。
    打一个瘫痪的关东军尚且进攻受阻,真跟丁伟交流起来,尽可以试试。
    何况双方之间要缓和关系,欧洲的局面升级,鹰酱跟毛熊之间彻底闹掰了
    这也导致鹰酱扶持的国府与慈父彻底决裂,没办法从金陵方面得到任何好处。
    不想放弃远东利益,只能转头支持满洲民主联军。
    就算这事儿是丁伟干的,远东军也得跳出来帮他辩护。
    形势所迫,此一时彼一时了。
    满洲的解决方式有三种,其一,让国军拿下满洲,鹰酱扶持掌管话语权。这是莫斯科方面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其二,让满洲民主联军获胜,保证远东的话语权,拉拢到麾下当小弟。当然了,这种结果是鹰酱最不愿意看到的,不愿意看到毛熊在远东一家独大。
    其三,将满洲国际托管,由联合组织代管。鹰酱也好,毛熊也罢,迫于压力跟局势,都无法独掌大局。
    但第三种办法对我们不利,岂能白白放弃肥沃的满洲地盘,放弃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还是要打,分出胜负。
    慈父已经跟国府撕破了脸,只能拉拢满洲民主联军了。
    满洲的局势谁说了算,不是联军总司令,也不是奉天的杜一期,而是丁伟。
    他能决定满洲局势的胜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身挂两个职务,一个是北满军区司令,一个是东北行营长官,偏向哪一方就能决定哪一方获胜。
    国军吹嘘的复克满洲首府新京(长春),本质上是丁伟占着城池,把丁伟的兵力划分到国军序列,给自己脸上贴金。
    鹰酱、毛熊都非常清楚一点,想要拿下远东话语权,最直接的方式是搞定丁伟的70万部队,得到他的支持。
    基于这一点,慈父不可能翻脸,更不可能把远东境内的问题挂在丁伟身上。
    阿诺夫头都炸了,远东军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每次都安排他去贴丁伟的冷屁股。
    刚刚从莫斯科传来最新的任务【破冰之旅】,缓和与北满军区的关系,缓和边境问题,缓和与丁伟的关系。
    得丁伟者,得远东话语权。
    军部的命令无法回避,阿诺夫第一方面军率先向后方撤退5公里,将对峙的局面打破。
    随后安排代表前往海拉尔,传达了与丁伟聊一聊的想法。
    这不巧了么,缺什么来什么。丁伟拿到了20辆喀秋莎火箭炮机动车。
    每辆车上有8条发射滑轨,同时可发射16枚132毫米火箭弹。
    最大射程8.5公里,每一枚火箭弹威力形同152毫米榴弹炮。
    现在喀秋莎有了,啥时候给点火箭弹。据说一枚火箭弹相当于一根金条,丁伟要狠狠地敲打苏联人的金条。
    松花江开始结冰了,这条天险一旦结冰,厚厚的冰层可以直接通行坦克跟汽车,让天险变通途。
    情报人员察觉到了国军的动作,似乎有想法继续往北?
    与国军之间的停战约定出现了一些变故。
    从博尔贾穿过边境线到达满洲里的汽车上,阿诺夫紧皱着眉头,接受巡逻部队的盘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放行通过。
    沿铁路、公路前进,抵达海拉尔河沿线。
    丁伟从哈城向西,乘坐火车到达海拉尔站。
    双方在这里碰面,一下车,阿诺夫就摆出笑盈盈的样子。
    “亲爱的丁,咱们又见面了,真是想念一起作战的日子啊。”
    瞧瞧这油腻且虚伪的招呼,老毛子那张脸,都透露着虚伪。
    形势所迫就形势所迫,没必要演戏嘛。
    “阿诺夫中将贵为集团军指挥官,哪还看得上我这个不入流的家伙,贵国百万军队横扫满洲,也不需要我们并肩作战啊。”
    自嘲的笑了笑,阿诺夫还是硬着头皮,闲扯了一会自认为幽默的笑话,实则听起来跟没有放盐的面饼一样干涩。
    不会讲笑话就别讲了。
    丁伟看了看西边,一片荒凉的地方。
    草地干枯后,真不是人待的。
    “阿诺夫,你我也是老朋友了,知根知底。彼此心里想什么,大家心知肚明。来点实际的吧,说说你的来意,需要我做点什么?”
    周卫国看向左右,很明白的让所有士兵往远处撤开,留下单独说话的空间。
    阿诺夫嘿嘿一笑,成年人之间别弄那么多弯弯肠子,直截了当的多好。
    “远东的局势动荡,莫斯科方面很头疼,我们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让远东看起来安静一些。顺带着能够打通铁路线、不冻港。”
    这是三个需求啊,丁伟最会分析问题了。
    想让远东看起来安静些,那就让老毛子划分一些停战区域,给日寇游击队扎根地方的机会。
    停止对山区的用兵,这些人自然会相对安静。
    但是呢,小鬼子的脑子无法用常理看待,是不是继续跟远东军拼刺刀,丁伟也不关心。
    以他们过百万的兵力,区区三五万的流寇作战,还不是手到擒来?
    至于第二件事,打通中东线铁路,保持双方间的物资交流。这件事对双方都有利,丁伟在德子那边也有产业,投入了三百万美元,正在缓慢发酵。
    甚至也能高薪吸引一些德子的技术人员,过来指导军工的研发。
    老毛子的喷气式战机上满满的希德勒味道,不会以为外人看不出来吧。
    米格、雅克喷气式战机,绝对有德子的技术影子。
    螺旋桨战斗机的时代即将落幕,丁伟手上的这些淘汰货,不及喷气式飞机的一根毛。
    如能得到一些德子的技术人员支撑,可以直接跨过活塞螺旋桨战机,研究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打通铁路线对双方都有利,方便与苏联方面的交流。
    威胁归威胁,大家也都需要发育啊。
    这一点丁伟愿意放宽海拉尔地区的军事封锁,放宽铁路线东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