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肝脑涂地,鞠躬尽瘁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夜色已深,但是谁都没有睡意。
    侍女又搬来了两个大暖炉,往里面加满了炭火,供诸位王爷、公主取暖。
    武则天斜依在软塌上闭目养神,安静的大殿里,只有后殿传来的喧闹,和武承嗣偶尔的咳嗽……
    又半个时辰过去了,终于,后殿那边的喧哗渐渐平息,弥漫在空气中的呛人烟雾也渐渐散去……
    大家知道,大火终于扑灭了。
    众人心里松了一口气,武则天这才睁开眼,看着眼前的这些儿孙。
    “旦儿呢?还有牡丹?”
    上官婉儿赶紧回禀。
    “陛下,他二人在后殿救火,应该快回来了。”
    “救火还用得上他们吗?去把他们都叫回来,还有武攸绪。”
    上官婉儿出去了,走动的时候带起一股凉风,武承嗣
    忍不住又咳嗽了起来。
    武则天才发现了自己的这个侄子。
    “承嗣,你怎么来了?
    “承嗣体弱,此番封禅大典不能为姑母分忧,致使圣驾受惊,侄儿不胜惶恐。”
    武承嗣的这番话,让武三思十分不快。
    依魏王这意思,就是暗指他办事不力、筹备不周了?
    不过,事情尚未查明之前,武三思也不敢多言,只能不满的看了魏王一眼,任由旁人落井下石。
    武则天看了看武三思,又看了看武承嗣,若有所思。
    她的这两个侄子,论能力,三思要略胜一筹,论忠诚,还是承嗣更实在、更出力一些。
    如今,三思和林远的关系愈发亲近,就连太平和他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指望他去查清这场火背后的故事,怕是很难查个清楚
    眼下,想要查清楚这个火的来由,似乎只能用武承嗣了。
    “承嗣,既然来了,这两日你就辛苦一下,给我查查这场火究竟是怎么回事……”
    武承嗣一听姑母有令,顿时精神了起来……
    ——
    此时,后殿的火已经逐渐熄灭,只有断壁残垣还隐约冒着白烟……
    卫兵已经撤下了大部分,武攸绪和武旦查看着四周,排除再次复燃的可能。
    后殿里,周真人领着一群道士依旧忙碌着——他们在抢救和整理那些残留的经书。
    牡丹作为女冠,自然责无旁贷,也跟着他们整理搬运。
    和周真人擦肩而过的时候,牡丹询问的眼神看向周真人,不过,周真人始终垂着头,没有任何表情。
    就在这时,上官婉儿传来陛下口谕,几个人赶紧赶回寝殿。
    为了救火,三人脸上都是灰扑扑的。
    此时要去面圣,虽然来不及清洗整理,但也不敢过于随意。
    几个人在雪地里抓了几把雪,一边胡乱的擦拭着手和脸,一边朝寝殿走去。
    不过,牡丹鼻头上沾了一块烟灰,她却不自知,擦了半天也没有擦掉,显得滑稽又可爱。
    武旦看见了,忍不住给她指了一下。
    牡丹一时没明白意思,眼看已经到了大殿门口,上官婉儿已经进去复命了,武旦干脆抓起一把雪,轻轻的帮牡丹把鼻尖的灰擦掉。
    牡丹有些吃惊,也不好躲闪,只得轻声致谢。
    品茶赏雪的时候相谈甚欢,刚刚又一起战斗过,两人的关系似乎也变得亲近了起来。
    武攸绪却没有心思去注重仪容,此时,他的心里满是自责。
    这些日子,自己尽忠职守,日夜巡逻,没想到,就今晚偷了个懒,去吃了两盏茶的功夫,就闹出了这么大的篓子……
    在封禅大典的节骨眼上,发生这种事,武攸绪知道,自己难辞其咎。
    所以,刚一进殿,武攸绪就跪下请罪。
    “陛下,臣奉职不力,办事不周,致使后殿走水,惊扰圣驾,特来请罪。”
    “你先别忙着请罪,查清楚了吗?这火是哪里来的?”
    “暂时还未查明。不过这后殿素来无人,只有今晚打开大门,微臣带了几名侍卫进去储存梅雪,期间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太平公主闻言,忍不住推测了起来。
    “武将军,风雪之夜,是不是侍卫们难忍酷寒,私自生火取暖,从而引发走水?”
    “绝无可能。微臣素来军纪严明,又三令五申,绝不会有人明知故犯。”
    “那会不会是庙里的道士们取暖,不小心引燃了后殿?牡丹,你今日不是去了后殿……”
    “武少傅去后殿,微臣一直跟着,我们只是收了梅雪,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武攸绪对牡丹很是维护,不等牡丹回答就替她挡了回去。
    既然如此,牡丹也就没有说话。
    “对了,周真人呢?可以问问他啊!”
    “周真人带领弟子在后殿整理经书杂物,陛下可要宣召?”
    武则天不动声色的听着两人的对话,沉吟良久。
    她知道,武攸绪如今在嵩山和众人相处愉快,这件事让他去查,也定是毫无头绪。
    至于周真人,她等着他主动来找她。
    “罢了,今日先这样吧!天色不早了,都回去歇息吧。”
    武则天疲惫的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武三思一直不敢说话,此时才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陛下,那明日的仪式……”
    “你只管安排,一切照常进行。”
    众人行礼告退,武则天单独叫住了武承嗣。
    “承嗣,你留下……”
    ——
    次日一早,太阳照常升起。
    后殿的这场火灾,除了留下两间残败的殿宇,还有弥漫在中岳庙的烟熏味道,似乎什么都没改变……
    只有牡丹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女帝七日沐浴斋戒已毕,封禅大典正式启动。
    按照计划,在峻极峰祭天之礼开始之前,女帝要先在太室之南高登崖举行柴燎仪式,祭祀昊天上帝。
    天还未亮,文武百官已从各地赶来,汇集在中岳庙前。
    待到吉时一到, 武则天身穿衮服,头戴旒冕,率文武百官来到高登崖烧柴祭天。
    高登崖在峻极峰东南的三鹤峰下,东西依三峰,左右皆绝壁,崖中还有石室,俗称二仙洞。
    在这石室之外,恰有一片平坦之地,可以作祭坛之所。
    之所以选在这里燎祭,也是周真人的意思。
    一则这里风水绝佳,二则考虑陛下年长,祭祀仪式漫长,能有歇脚之地。
    燎祭又称作燔燎,所祭神灵除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主要是“昊天上帝”。
    天神在上,万物有灵,非燔柴不足以达之。
    鼓乐齐鸣,积薪于坛,将五牲六果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保佑风调雨顺,农畜丰产……
    武则天亲手点燃积柴,当熊熊大火再次燃起,看着那冲天的火光,她的心头一片苍茫……
    这一年,大火的阴影,始终在她心头萦绕不去。
    这火,烧毁了她的天子明堂,烧掉了她的通天佛屠,就在昨夜又差点烧掉自己的寝宫……
    今日,她且来问一问上苍,是否她这武周女帝真的不得天佑?
    ——
    因为昨夜几乎一夜未睡,今日的武则天神色疲惫,沉默不语,不似以往那般意气高昂。
    善于察言观色的武承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昨夜姑母和他促膝长谈,让他着手调查失火案,同时为她排忧解难。
    只要姑母委以重任,他就像是被打了鸡血,一夜未睡也不觉疲惫,连咳疾似乎都轻了许多。
    那武三思八面玲珑,精明世故,如今又和薛林远打的火热,与李家关系逐渐缓和,似乎在笼络人心,给自己留存后路……
    对此,武承嗣颇有些看不上。
    对他而言,太子之位是他筹谋半生的目标,只要姑母一日不放弃他, 他就要为武周帝业,肝脑涂地,鞠躬尽瘁。
    火灾之因,他会慢慢调查,剥出萝卜带出泥;眼前最主要的,是保障封禅大典顺利进行。
    两日后,就是峻极峰封祭大典,这是最为重要的封禅之仪,万万不可再出什么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