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出击大凌河
作者:凤凰北斗   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     
    “扑棱棱……”
    一只鸽子在威海上空飞过,落入一个庭院。
    负责带队的锦衣卫指挥佥事项俊卿,看着通讯员把信鸽腿上的竹筒取下来,递到自己手里。
    他按例检查了一下密封,让通讯员把信筒编号记下,然后才把打开信筒,取出里面的信息。
    得益于数字码的完善,如今信鸽通信,已经用上了数字码。只要写上四位数字,就能代表一个文字。
    这套数字码理论上是要公开的,所有人都能使用。不过因为大明现在处于战争之中,数字码仍旧处于保密状态,没有对外公布。
    不过即使如此,锦衣卫也编制了密码。对传递的数字进行加密,只有按正确方法加减,才能得出正确的数字码。
    锦衣卫的通信员,都被要求掌握这套体系。
    项俊卿作为通信试验的负责人之一,对此更是熟知。他按照信筒的编号,取出对应的密码本,然后由通讯员加减,破译其中信息。
    作为紫阁贤臣、成化年间兵部尚书项忠的后代,项俊卿家中世袭锦衣卫百户。在兵事上也颇有见解,认为朝廷应支持东江镇和朝鲜,收复辽南四卫。
    这和朝廷的战略不谋而合,所以他被皇帝重用,参与己巳方案实施。
    项俊卿内心之中,因此颇为兴奋。满心在这次作战中立功,光耀项家门楣――
    他知道,皇帝有意开启新一轮军功封爵。
    自己的世袭百户,本就转为世袭爵士的资格。
    如果在战事中立功,爵位更可能得到提升,获得一块封地。
    到时候如果在封地建立宗庙,让祖上得到祭祀。那么自己就不是完全靠祖荫的废物,在项家族谱之中,重重记上一笔。
    甚至,还能以封地开辟者的身份,获得百世不祧资格,在宗庙中一直被祭祀――
    这是锦衣卫世官之中,近来流传最多的话语。
    是朱由检故意让人流传,激起这些世官的建功立业之心。
    即使大多数人还没受到触动,却也有项俊卿这样有能力的,对此很是兴奋。
    项俊卿的副手黄培,也是其中之一。
    他是紫阁贤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黄嘉善的孙子,荫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如今在保密司任职。
    他的叔叔黄宗昌,是天启二年进士,去年以天下循吏第一被任命为御史。即使在知县出身的科道官员被清理后,黄宗昌也获得了升迁,转到吏部任职,清理加衔荫袭。
    可以说,黄家这一家子,都是大明的支持者。历史上黄宗昌儿子抗击农民军而死,黄宗昌在明亡之后隐居不出,建立玉蕊楼接纳不愿出仕的文人。
    顾炎武北上山东时,就曾在玉蕊楼居住,并且留下诗篇。
    黄培更是因为编撰反清诗集,被人告发后引发一场文字狱,史称“黄培诗案”。
    顾炎武也被卷入其中,险些因此罹难。
    朱由检对此有点印象,所以黄培被得到重用。
    这个刚满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被朱由检派去保密司任职,加强保密培训。
    这次还派来和项俊卿一起,实施己巳方案。作为锦衣卫负责人,负责山东、辽南一带的情报和通信。
    如果能收复辽南四卫,两人很可能被派去辽南护军府任职,拥有更多的立功机会。
    项俊卿知道这一点,甚至知道己巳方案的大部分内容。
    看着通信员破译的信息,他心中一阵激动。因为朝廷终于决定,让威海的海军出动,前往大凌河筑堡。
    这代表着,己巳方案要正式实施,并且由他开启。
    拿着信息,项俊卿和黄培核对后,当即按朝廷制定的规矩写成正式命令,带到威海的海军基地,向郑芝虎传令道:
    “枢密院参谋部令:第一舰队第三分舰队立即出发,前往天津接受补给,去大凌河筑堡。”
    “限于三月十五前,抵达大凌河堡所在。”
    郑芝虎接到命令,当即行了个军礼,大声喊着“得令”。
    随后就召集将士,传达枢密院令:
    “众位将士听着:”
    “咱们来到北方,就是要打建虏。”
    “现在朝廷下了命令,你们说怎么办?”
    “打!”众人大声喊着,郑芝虎很是满意,又向他们许诺:
    “别的不多说,凡是在战场上死亡的,至少授田一井田。”
    “这是我郑芝虎的承诺,朝廷不给我就把自己的封地给你们。”
    “受伤的也不用担心,我们郑家一直会养着你。”
    “现在听我命令出发,去辽东一起打建虏!”
    让麾下的将士把早已准备好的物资运上船,随即扬帆起航。
    这些士兵和将领,都是从郑家多年积累的私兵中选的,不说是精锐也能称得上主力。
    在来到威海被朝廷分配了一些船只和武器后,如今实力更强,可谓满怀信心。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大凌河堡修建。保证海上的运输路线,能够一直畅通。
    因为建虏没有海军,这个任务的危险性可谓很小。
    郑芝虎和一众出身海贼的将士,都是信心满满。
    甚至还有人跃跃欲试,想要试试凶威赫赫的建虏,是否名副其实。
    ――
    很快,船队到了天津。
    这里的港口上已经堆积了物资,等待船队去运。
    作为枢密院直接指挥的战事,大凌河守军虽然要听辽东方面军指挥,其实独立性却很强,由天津巡抚直接负责后勤。
    补给也主要是通过海运,而非走陆路从山海关运到宁远,再由宁远运到锦州,从锦州运到大凌河。
    可以说,这是相比之前最大的不同。
    朱由检这个皇帝更加注重海运,负责为辽东督饷的天津巡抚黄运泰,也因此权力更大,真正负责起辽东的一部分后勤。
    这样减少了陆路损耗不说,也少了层层过手,减少中间贪墨。
    黄运泰对此很是重视,他知道自己这个阉党余孽之所以留任,靠的就是皇帝看重,还想用他的能力。
    如今皇帝给了他如此重任,他当然要尽心竭力,回报当今皇帝。
    尤其是这次负责大凌河战事的,是阉党以前的干将霍维华。他作为阉党余孽,当然要鼎力支持。
    这次准备物资,他派了干吏负责,而且亲自监督,避免有人使坏。
    看着这些筑城的物资有条不紊地运上船只,黄运泰心中欣慰的同时,又觉得速度有些慢:
    “肩挑背扛实在太慢了,这么多船什么时候能够装满?”
    “内府监送来的手推车倒不错,能够把大箱子直接运到码头边。”
    平时他没有这个体悟,是因为事情不紧急。
    如今要给大凌河运输物资,他才发觉手推车用在港口,实在太方便了。
    码头工人只需要把标准货箱抬到手推车上,就能轻松地推到码头边。
    这让他决定要多采购些手推车,用在码头上面。
    甚至,在看到手推车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推动不方便后,他还决定把码头和仓库的路面硬化,方面手推车滚动。
    他要把天津的港口,运力再提上一层。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港口运输车辆,很快就升级换代。
    朱由检提出火炮轨道后,很快又想到轨道可用于矿山、港口,运载重型货物。所以内府监已经在开发使用港口的轨道和车辆,相比木轮手推车,承载量还要更大些。
    而且轨道的设计,也被加在了大凌河堡的设计图上。这个堡的城墙和城内道路,要预留铺设轨道的空间――
    将来轨道成熟后,会被迅速运过去,方便城内的人员调遣和物资转运。
    韩云作为徐光启的弟子、又是全程参与京西棱堡修建的人,被任命为大凌河堡总工程师,负责这个堡垒修建。
    和他一起的,还有数十位参与京西棱堡修建的工程师和工匠,他们要去大凌河一带再次筑堡。
    另有一队工兵,负责保护他们的同时,参与堡垒修建。
    ――
    霍维华这个时候,同样也得到了消息,带着早已被转运到辽东的一千东宁卫士兵,从锦州城出发。
    和他一起的还有何可纲,带着从山海关选拔的一千人。
    驻守锦州的辽东将士,面色复杂地看着两千人,既希望他们成功筑堡,又有一些不甘。
    尤其是辽东提督尤世禄,他之前就是锦州总兵,所以被任命为提督,负责前线指挥。
    大凌河城的修建,就是他和孙承宗等人一起提出来的。在朝堂上败于霍维华的大凌河堡方案,自然让他心有不甘。
    不过霍维华和何可纲带兵来到锦州后的表现,倒是让他有些佩服。
    两千的人数虽少,却着实能称得上精锐。
    何可纲也不愧是袁崇焕和毕自肃看重的将领,在军中颇得人心。
    所以,看着这些人远去的背影,尤世禄下令道:
    “让将士们唱歌,预祝他们凯旋!”
    让麾下将士唱起了京城传过来的《凯歌》,祝福他们能凯旋归来。
    这首歌是戚继光在数十年前所创,随着戚继光来到北方,在军中颇有流传。
    如今改了几句词定为军歌,将士们很快就学会了。
    很快,“万人一心”的歌声,在锦州城头响了起来。
    去大凌河筑堡的两千人,很快也做出回应,同样唱了起来。
    一时间,两支不同的兵马,似乎真的一心,成为紧密战友。
    ――
    霍维华的心里,是不会有这个错觉的。
    因为他在辽东这几个月,已经摸清辽东上上下下的心态。
    如同皇帝所忧虑的,辽东将士颇有本土化的倾向。而且因为宁远、宁锦之战的胜利,这些人更多的是想着守城,而非主动和建虏作战。
    部份和建虏有着深仇大恨、一心复仇的将士,并不能改变这个倾向。
    辽东上上下下,已经被辽饷养肥。他们更多地想要借建虏威胁,维持辽饷不变。
    所以出现了祖大寿这样的人,和建虏暗中联系,甚至议和谋款。
    孙承宗重新上任一年多,是把祖大寿以通虏案调去关内了。甚至辽东的高级将领,也被他按照皇帝的命令调整了一遍。
    但是中层和下层的心态,却不可能仓促之间扭转。
    如今的辽东方面军,可以说兵无战心、主动出击的意愿并不强。
    强行让他们作战的话,估计只要建虏开出的条件适合,就有人敢杀了将领投敌。
    所以霍维华这一个月,让何可纲训练兵马的同时,把何可纲挑选的士兵,重新审查了一遍。
    这不仅是为了防范建虏的奸细,还因为他担心一些士兵的作战意愿不强,在长时间的守城战中,无法坚持下去――
    毕竟皇帝要求的,是在建虏的围攻下至少守住一年。
    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对霍维华来说就是失败。
    所以他最终留下来的辽东士兵,都是和建虏有深仇大恨的,甚至可以说不共戴天、只为复仇而来。
    这些士兵的战心,也果然比普通士兵更强。甚至他精挑细选的东宁卫士兵,都是有所不及――
    这些东宁卫的士兵,是他用自己分配到的田亩诱惑过来的。因为家人在东宁岛,忠心是能保证。但是战心战意、还有战斗经验和技巧,那就有所不及了。
    他现在只能期望,何可纲尽快把这些人练出来。避免在遭到建虏攻击时,一时应对不过来。
    何可纲倒是对霍维华带来的东宁卫士兵很满意,因为他觉得这些人都是合格的兵源。
    经过数千里移民的磨炼,还从数万户中被霍维华挑选出来,这些士兵的身体条件都很好,都能称为精壮。
    而且人数也实打实地,一千人还要多一点。
    从锦州城出发走了四十里,这些人仍旧还有余力,能够把营帐扎起来。
    相比之下,他选出的一些士兵就不行了――
    身体条件太差,还没能完全养出来。
    好在,锦州城距离大凌河也就四十里,不需要继续往前走了。
    何可纲和霍维华一起,在早就观察好的高地上安营,准备从明日开始,修筑大凌河堡。
    军中的探子,也早早派了出去,防范最近的建虏,得到消息后进犯――
    虽然他们都知道建虏必然会得到筑堡的消息,但是能瞒一时是一时,最好能在建虏出兵前,完全把堡垒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