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路见不平
作者:佰夫长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最新章节     
    以前。
    朱由校坚定的认为,大明朝还有救,还能救。
    出京所见,让他深刻理解朝廷的处境,百姓的侥幸。
    京郊尚且常见路旁冻死骨,各省各府乡下可想而知,情况恐怕更惨不忍睹。
    他神色汗颜,向魏忠贤下令:“派人去告诉崔呈秀,让顺天府下的四州二十二县官吏,收殓路边骸骨以葬之。”
    “老奴遵命。”
    魏忠贤恭敬领命,即刻安排随行番子通知崔呈秀。
    朱由校心情渐渐不悦,思索着救国,救民之道。
    百姓无地,在生死边缘挣扎,促使他下定决心收拾藩王,恶霸乡绅,不法商贾,乃至废除士绅特权。
    不然,百姓负担太重,沦为流民后,这些都是潜在起义军啊。
    何况身为帝王,大明之主,国富民强是他的责任,做不好,不如禅位另选贤明。
    思索中,朱由校骑马观望,忽然他发现个不小的问题,远离京郊后,乡野荒田渐渐增多。
    按理说,十月中旬,北方秋收结束,百姓耕种冬小麦,然而,映入眼帘是荒田无数,杂草丛生,这种景象让朱由校非常心痛。
    朝廷需要粮食,海量的粮食,此处却大片大片荒芜的良田,简直暴殄天物。
    朱由校惋惜的说:“此处杂草丛生,田地应该不贫瘠,为何无人耕种,是无主之地吗?”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封建时代,更是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这么多良田荒废,简直是暴殄天物,让人痛心疾首。
    杨觐光上前汇报说:“禀陛下,这些非无主之地,实为百姓弃耕之地。”
    “为何?”
    朱由校愈发疑惑,百姓素来惜粮,没有遇到天灾人祸,好端端的为何弃地不重。
    杨觐光答道:“似崔府尹所言,这里靠近京城,京城官绅,勋贵免费从当地抽调农民服徭役,修建住所,陵墓,乃至府邸各种服务。”
    “同时,包括地方官吏刻薄百姓,花样百出征税征税,多收上来没有上交中饱私囊的。”
    “百姓耕种时间减少,土地减少,有些百姓交不起赋税被迫弃地逃亡,他该缴纳的税赋则要他乡亲来背负,导致情况雪上加霜,实在活不下去,不得不去乞讨。”
    朱由校神色复杂的盯着杨觐光,对方知晓却从未上书汇报,声音提高几分询问:“你都知道啊。”
    杨觐光浑身一颤,作揖行礼道:“陛下,此非京郊独有,臣曾经代天子使四方,远涉及陕西,河北,山西,后有在江西,陕西任职,持节复命,这些省份皆有,朝廷官吏亦基本知晓,怎奈辽东,西南两地战火纷飞,朝廷财政拮据,然户部官吏却增加百姓赋税,所以,即使百官知晓,上书奏报,亦无济于事。”
    非他不上报,实乃所言成为惯例,百官约定俗成,皇帝不管,谁提出谁得罪人。
    若非陛下开始整顿朝堂,若非内外廷官吏被问斩,他依然不敢说,不敢做出头鸟。
    朱由校没有追究,常言道上行下效,万历,天启对政务不上心,焉能指望百官恪尽职守。
    以前诸事不追究,将来回京务必减轻赋税,改善贫苦艰难处境。
    为了解更多地方弊端,百姓困境,朱由校不耻下问,询问杨觐光,徐光启,毕自严,王象晋。
    一路上,收获不少,让他重新认识大明,更清楚官绅奢侈,百姓疾苦。
    临近黄昏,抵达一处村落内。
    村口玩闹的小孩,见到上百骑闯进村落,吓的四散逃离,藏进旁边茅草屋内。
    因为是路过,朱由校没有打扰,快走出村落时,朱由校突然瞧见前方几名衙役抱着货物从一家茅草屋。
    接近着,一名老妪哭哭啼啼跑出来,抓住衙役裤腿,噗通跪地,哭哭啼啼道:“差爷,差爷,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求你留点粮食吧。”
    话音刚落,一名少妇牵着孩子走出来,边走边擦眼泪,也抱住那名衙役的腿,哀求道:“差爷,差爷,上月刚上缴的军饷,给家里留点粮食吧。”
    嘭。
    衙役抽出腿,猛地踹向老妪,喝骂道:“老东西,辽东正在打仗,陛下颁布命令纳税,难道你想抗命?”
    言罢,抽出佩刀,刀柄砸向老妪。
    见状,朱由校怒声高喝:“住手。”
    顷刻,田尔耕率领锦衣卫冲上去,不等几名衙役做出反应,策马围住几人。
    “你们身为官差,为何做土匪行径,不为民请命,反抢夺百姓粮食,谁给你的胆子?”
    四名衙役被包围,瞧见田尔耕等人皆为劲装,而未着官服,非但没有害怕,还拔刀警告道:“哪来的没眼色的东西,此乃京郊,顺天府治下,劝你少多管闲事,不然休想走出大兴县。”
    大兴县?
    这混蛋县令,想要害死自己吗?
    重新归队的崔呈秀怒不可遏,心里悄悄记下大兴县。
    他担任顺天府尹,新官上任三把火,收拾一批贪官污吏,更三令五申务必约束好各县衙役,切勿私自向百姓征税。
    谁让他不爽,他让谁全家不爽。
    结果,大兴县的衙役把自己的警告当做耳旁风,好死不死让皇帝撞上,回京必须让大兴县令下狱,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这边,田尔耕正想教训衙役,朱由校策马赶来,扬起马鞭喝问:“你适才说朝廷为辽东征税,是否有文书?”
    记忆中,万历四十六年,朝廷为确保辽东的军需,在全国贵州以外,各省征收辽饷,即每亩加征银九厘。
    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
    然而,辽饷也好,杂税也罢,朝廷规定在夏收,秋收结束征收。
    时下,北方秋收结束,虽说到征收的时间,但崔呈秀刚刚汇报已经征集完辽饷,朝廷未曾额外征税,又来那门子辽饷。
    君不见,崇祯向普通农民摊派辽饷,剿饷,练饷,其目的为维护大明秩序稳定,却间接逼得百姓铤而走险,直接加速陕西百姓起义。
    朝廷加税,无疑给各级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的大好机会。
    史书记,暗为加派者,不知几百千万,私派多于正赋。
    这次,竟然让自己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