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底被当众揭穿,赵吉通怒不可遏
作者:上铺兄   偷听糟老头子心声,我得到个皇位最新章节     
    西苑祭祀之事,很快准备得当。
    数日后,启国皇帝率领百官浩浩荡荡出了京师。
    皇帝离开京师,是一件极大的事。
    因此安全防护做的十分严密。
    七日后,数万人到达西苑。
    启国文武百官,来了一半有余。
    到了西苑后,所有人都十分兴奋。
    杨青易却显得十分淡然。
    在众激动面庞的映衬下,杨青易便显得有些突出。
    启国皇帝微微蹙眉。
    近来,他总感觉杨青易有些令人捉摸不透。
    作为大启皇帝,他十分厌恶这种感觉。
    在大启,他掌控一切,但杨青易如今已有些跳出掌控。
    这种势头必须及时扼杀。
    启国皇帝目光从杨青易身上挪开,心中已有了打算。
    西苑祭祀以后,杨青易的命再也留不得。
    启国皇帝脸上的不快转瞬即逝。
    但如此变化,太子看在眼中。
    他看了几眼杨青易,心头冷哼。
    父皇虽然说要留他一年。
    但看现在父皇的态度,用不了那么久了。
    太子暗下决心,祭祀之后,杨青易将从世间消失。
    当夜,所有人在西苑住下。
    杨青易坐在房中,却见沈路站在房门外,轻轻敲了敲未关的门。
    “沈尚书怎么有时间来?”
    杨青易起身笑呵呵道。
    “这不,来看看你睡没睡下。”沈路笑着进门。
    二人相对而坐。
    “杨尚书可想好退路?”沈路开门见山,“我见近来陛下对你有些误解。”
    对杨青易,沈路是真心欣赏,不想他遭遇不测。
    启国皇帝近期对杨青易的态度,他看的清楚。
    以他多年对启国皇帝的了解,杨青易恐怕即将有些不好的遭遇。
    杨青易笑笑,心中有些感动。
    自他进京师,沈路已帮过他好几次。
    眼下启国皇帝对自己态度如此明显,沈路不仅不与自己保持距离,还专程来提醒。
    “我一切自有安排,沈尚书放心即可。”
    沈路点点头。
    翌日。
    大雾弥漫。
    天刚微微亮,西苑便已忙碌起来。
    随即,各处都开始变得慌乱。
    经过一夜,西苑四处散乱着纸张。
    纸张上都写着相同的话。
    启国赵吉通谋逆叛乱,弑兄窃位。
    文武百官俱是震惊不已。
    “这……这是何人所写?”
    “不知,何人如此胆大,竟敢在西苑散播如此谣言……”
    “这上面写的……”
    “慎言,此等谣言切勿读出,光是看着便已污了眼睛。”一位官员及时阻止。
    西苑四处,一片人心惶惶。
    启国皇帝房中。
    启国皇帝怒不可遏:“究竟是何人,如此胆大包天。”
    他一把将纸张狠狠拍在桌案之上。
    此时房中只有太子与一位亲军首领。
    太子怒火中烧:“你是做什么吃的,竟然让贼人将如此反动之物,在西苑大肆散播。”
    亲军首领脊背生寒:“属下……属下……昨夜还未有,天亮……天亮之时……才有。”
    亲军首领一时吞吞吐吐,说不顺畅。
    “西苑最内层亲军两万,外围东北方位,颜知隐的甘西军,五万。东南方位是戚玉的西南军,五万。里里外外十二万人,竟然能让贼人将这脏东西撒进来……”
    启国皇帝脸上青筋爆出,气的胸膛起伏。
    纸张的内容,当真戳中了他心中的隐秘。
    刚登基那几年,有对先帝忠心者,但凡露出一点苗头,启国皇帝皆寻个由头将其处死。
    更不必说有人敢说什么怀疑反动言论。
    那些年,赵吉通处死数千上万人。
    朝中人人自危。
    经过数年,启国安静下来,再无人敢提先帝。
    现如今竟然有人将当初的脏事揭露,而且是在西苑文庙。
    赵吉通气血上涌,险些吐出血来。
    这一趟文庙,本来是巩固威严,现如今……
    “父皇,一定要查出幕后贼人,诛其九族。”
    太子愤恨道。
    启国皇帝强压怒火:“吩咐下去,祭祀如常举行,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影响文庙祭祀。这件事,等祭祀结束后,再行处置。”
    亲军首领连忙退下。
    祭祀吉时很快到来。
    启国皇帝率文武百官,齐齐整整立于文庙之前。
    原本此时,众人当喜气洋洋。
    但由于反动纸张之事,百官心情复杂起来。
    文庙前,为一巨大场地。
    祭祀仪式就在此地进行。
    时辰到,有礼仪官宣布祭祀开始。
    启国皇帝在最前方大声祈愿,请求上天保佑启国风调雨顺。
    启国皇帝结束后,便轮到杨青易长篇大论,对启国皇帝歌功颂德。
    杨青易向前几步,却未急着开口。
    众人不由的看向杨青易,此等关键时刻,不知杨青易为何如此。
    启国皇帝与太子皆是面有怒色。
    不过,此时此刻,却不可出声质问。
    杨青易停顿的片刻,众人皆是煎熬。
    终于,杨青易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