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惊变前夜
作者:寒庐煮酒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最新章节     
    朱厚熜斜倚汉白玉栏杆,笑着对一旁的麦福道:“昔年太宗将仁宗立为太子,原本想借立储堵住文臣们的口,好让他们尽心尽力为他谋划永乐新政,可惜……”
    他看了一眼麦福,言道:“麦大伴,可知后来发生何事?”
    麦福冥思苦想,一脸疑惑的样子,最后只能苦着脸说道:“主上,臣实在愚钝,不如陛下博览群书,见多识广,不知当年发生了何事。”
    朱厚熜哈哈一笑,自顾自地解释。
    “谁料想文臣尽是些不识趣的,在立储大典上公然脱衣,将太祖的祖训刻在身上,衣服上,希望太宗谨遵祖训,日日念诵,劝诫他停止下西洋,这可让杀伐果断的太宗都犯了难。”
    随即他的声音一顿,神情淡漠地言道:“今日的朝臣比之太宗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力压服是无能狂怒之举。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按你的想法来,才是真正的智慧!”
    说罢朱厚熜一甩龙袍,径直朝着奉天殿走去。
    麦福慢了一个步子,紧紧跟在朱厚熜身后。
    远处巡视的陆炳,也慢慢朝着朱厚熜靠近。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陆炳虽然离朱厚熜有五六米的距离,但以他的能力绝对有把握在一息内冲到朱厚熜身前。
    奉天殿内,朱厚璁仔细地查看了之前安置的周天仪、布置好的输水管道、导雷线路。
    不得不说,古代工匠的技艺确实有独到之处,朱厚熜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个想法,他们就将其变为了现实。
    淡紫色的铜链,从奉天殿的四个方向蜿蜒而上,仿若蛟龙一般气势凛凛。
    匠人巧妙地安排,非但没有使铜链破坏大殿原本的样貌,反而让二者相得益彰,让原本庄严肃穆的大殿,多了一份威严。
    铜链的末端贯入大殿底部,最后连接到周天仪四只玄武兽的蛇尾上。
    瓷管被刷成和柱子一样的颜色,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大殿四周。
    朱厚熜看着眼前的布置,满意地点了点头。
    启灵仪式,就定在他登基之后,届时就可展现这件神器的威力!
    他侧过身问一旁的麦福道:“内阁确定好朕登基的章程了吗?”
    麦福道:“主上登基的日子定在五月十六,相应的仪轨都仿照武宗皇帝,内阁并没有大作改动。”
    朱厚熜点点头,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要在五月十六日之前确立政统上的地位,他可不想来一次君臣对骂,自己喊谁叫爹,还要别人说三道四。
    “对了,张璁的近况如何?”
    朱厚熜看向远处的陆炳,面容英伟的少年快步走了过来,以他的耳力,朱厚熜的问话听得清清楚楚。
    他过来先朝朱厚熜行了一个礼,言道:“张璁来京之后,未曾拜访任何一个官员,反而到京城各大集市逛了一遍。今早他去了东区的馄饨摊,点了一碗小葱羊肉馄饨,中午又去吃了肉夹馍……”
    陆炳一脸的腹诽,他实在无法想象,张璁一碗羊肉馄饨能吃整整一个上午,堂堂的观政学士,竟然见人就问好,三句话不离奉承。
    他陆炳就绝不是这样的人。
    朱厚熜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想到了当初和张璁一起吃馄饨的样子。
    众人口中的张璁,也在看一场好戏。
    张鹤龄的大公子醉醺醺的走出百花楼,脚步虚浮无力,眼睛下的黑线分外明显,可深凹的眼窝里,那颗眼珠却不安分地窥视四周。
    恰巧一位妙龄的青衣女子正买荷包,和她的婢女有说有笑,不经意地展露一丝侧颜,令张大公子神魂颠倒。
    不由分说冲到近前,张口就是一句:“姑娘芳龄几许?”
    青衣女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一旁的婢女倒是气势汹汹,张口骂道:“好一个轻浮之人,光天化日之下问女子年龄,不知羞耻!”
    张大公子哈哈一笑,不气也不恼,显摆地挥了挥手中的折扇。
    折扇的尾端缀着巴掌大一块羊脂白玉,扇面上有名人大家的题词。
    他不慌不忙的言道:“在下唐突了佳人,我是寿宁侯府的公子,不知可否有缘,一听姑娘芳名。”
    婢女的小脸都憋红了,久居深闺,她何时见过如此不要脸的人。
    青衣女子冷若冰霜,刚想开口,远处就传来一声厉喝。
    “哪个登徒子?敢欺负老夫的孙女!”
    一个须发皆白的威严老者,脚步有力,走了过来。
    仅仅一个抬眼,就让张大公子不寒而栗,仿佛在国子监遇到师长一般。
    他再抬头一看,红袍长须、横眉,宽额头,一下子整个人都机灵了,兵部尚书王琼。
    老爷子毫不客气,上下打量了一番张公子,冷哼一声。
    “问我孙女的年龄,就你这样的,何不以溺自照面!”
    王琼话刚出口,临近馄饨摊上的张璁差点将嘴里的馄饨吐了出去。
    平日威风凛凛的张公子,见到这大明骂神,也不由得连连后退。
    甚至还生出了脚底抹油,赶快逃跑的想法。
    可惜他想跑,老人家还不依不饶,一阵嘴炮输出。
    王琼早就看出了张公子的身份,不光骂他,还把他父亲和他叔叔骂了个狗血淋头。
    最后让他的小厮到寿宁侯府,通知他们领回自己家的公子。
    张璁这边看着爽快,饭量也不觉大了几分,比平日里多吃了三个馄饨。
    他结完帐,照例和老板娘问好一声,又到周边闲逛了一圈,打着拍子回到了宅院里。
    一回到自己的房间,他先是拿出桌案上写了一半的宣纸,提起笔密密麻麻地写下了今天的见闻。
    写奏折不难,难的是写出一份言而有物,切中要害的奏本。
    他看似只是在京城闲逛,却在暗中了解京城的物价、民情,各位大小官员的用餐习惯,府上外出的采买开销。
    此刻张璁文思如泉涌,提笔挥毫,一篇足以震动整个大明的文章就此写就。
    张璁捧起手上的文章,细细读了几遍,又提笔修改了几个措辞,才工工整整地将文章誊写在奏本专用的书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