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泡汤
作者:秃尾巴的狐呆呆   山野糙汉宠夫记最新章节     
    白竹忙大声答应道:“姨父,来了!”
    赵仁望了门外一眼,十分不好意思:“你们忙成这样,我还来添乱。”
    白竹皱眉道:“这怎么叫添乱?哪个没点困难?皇帝还问人借兵马呢!你忘了我们动不动就找你借钱吗?”
    这是句老话,意思是世上没有人能十全十美,就算贵为皇帝,也有烦恼的时候。
    赵仁被很好的安慰到,抿抿干燥的嘴唇,第一次露出了笑脸。
    张鸣曦拿出一袋银子,快步走了过来,连钱袋一起递给赵仁,笑道:“十两的银锭子,一共七个,你数数。”
    赵仁没有打开钱袋看,轻轻掂量了一下,塞进怀里,起身往院外走去,想想不放心,回头叮嘱道:“这事别跟你姐说,她什么都不知道。她现在身子笨,操不了心,我怕她着急。”
    张鸣曦点头道:“知道,我有分寸。你也别急,回去好好查一下到底是哪里的问题……”
    赵仁见他俩人说的话都一模一样,不免好笑。
    他刚才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仔细捋了一下,觉得应该是器皿的问题,已经想好从哪里下手了。
    现在手上有了钱,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急得冒火的心情缓解过来,慢慢变得轻松了。
    白竹锁上院门,跟在他们后面进了铺子后院。
    李大贵正背着手站在院子中间往后门看,看见他们进来,忙道:“鸣曦,该走了吧!别忘了带银子哈!”
    张鸣曦站在赵仁身后,没有说话,急忙冲李大贵摇手。
    赵仁回头狐疑地望了他一眼,皱眉问道:“你们要去哪里?带银子干什么?”
    张鸣曦还没说话,李大贵心里高兴,快言快语地道:“回桃树村啊!姐夫有没有时间,一起回去帮鸣曦相看一下……”
    一句话没说完,张鸣曦沉声打断他道:“姨父,姐夫有事,没时间跟着去。你捎等,我等一下跟你细说。姐夫,我送你出去。”
    一边说,一边使劲使眼色,白竹在一边急得冲他杀鸡抹脖子的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
    李大贵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不对劲,是不是自己嘴巴太快,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他挠挠头,讪讪一笑,慢慢地描补道:“是家里插秧的事。今年我秧苗育少了,还有一丘田没秧苗,让鸣曦回去看看,看是想办法买些秧苗,还是种其他的……”
    也算李大贵有急智,这一番急中生智的描补倒也合情合理。
    赵仁没心思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冲李大贵点点头,急匆匆的走了。
    张鸣曦把赵仁送到街上,才闷闷的折返回铺子,姐夫能干,手上历来有余钱,没想到,这次为了钱竟然煎熬成这样!
    投资要谨慎,做熟不做生,自己可得警钟长鸣,不能涉险。
    早餐时间已过,铺子里没食客,很安静,宴宴和白露在后院洗碗洗菜,白竹在准备中午的食材,砧板剁得咚咚响。
    张鸣曦想着后院人多,不好说话,喊李大贵来店堂。
    李大贵笑嘻嘻地道:“走吧!家里一摊事,你娘忙不赢呢!”
    张鸣曦稍稍一默,笑道:“姨父,不好意思,田不买了。我不回去。”
    李大贵一愣,想到刚才他们俩的怪异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笑道:“刚才说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变卦了?是姐夫家有什么事吗?”
    张鸣曦想着姐夫家的事情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万一娘知道了,得急死。
    他摇头道:“并没有什么事。姐有身子,姐夫不能外出贩货,来跟我商量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小生意,赚几个钱。姨父,我手上没有多少钱,本想跟姐夫借的。姐夫要做生意,自然没钱借我,所以田就买不成了。”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李大贵没有起疑心,咂吧着嘴可惜地道:“那么大一片田呢,可惜了。”
    张鸣曦笑道:“不可惜,买不成说明不是我的。姨父,放心吧,好的在后头,等我攒点钱,再去买河边的好田。”
    李大贵点点头,了然地道:“原来你是嫌田不在河边啊?好,以后我留意河边的田。”
    张鸣曦发现越描越黑,不想再解释了,掏出钱袋,拿出一两银子,笑道:“这是你给的定钱。姨父,有人卖田告诉我,等我有钱了,还是要买的。”
    李大贵笑道:“知道了,银子不用你拿。什么定钱,我没钱买田,难道白给他一两银子吗?回去我就要去要回来的。”
    张鸣曦一呆,还能要回定钱?
    不过乡下人,大多是讲人情面子的,并不按律法办事,说不定能要回来也未可知。
    买田的事就这样泡汤了,到手的鸭子飞了。
    张鸣曦倒不以为意,反正乡下田地多,总能买到,不急在一时。
    他担心的是赵仁的作坊,投了这么多钱,真的不能打水漂啊!
    张鸣曦打着看姐姐的名义,见缝插针地往红柳家跑,帮赵仁出主意,问进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酒坊总算传来了好消息。
    赵仁换了一套好器皿,酿酒师父微调了一下配方,终于酿出了五十度酒。
    赵仁吸取起上次的教训,不敢大量生产,每次只酿几十斤,好在次次成功了。
    这一下,赵仁不但自己大获成功,还带动身边的人获益。
    首先获益的是张鸣曦。
    作坊目前出酒有限,张鸣曦连锅端,高度酒只有他家供应,很多想尝尝味道的人只能来他家,连带着吃饭的客人多了,饭馆生意肉眼可见地变好。
    第二个获益的是李立维父子。
    李大贵养了二十多头猪,猪吃得又多,肯定不能指望胡秋月去打猪草,每天的猪食就让他抓瞎。
    这个年代可没有现成的猪饲料,他不得不拿钱去买麸皮,谷糠,豆粉等泡给猪吃。
    赵仁给他解决了难题。
    作坊投入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酒糟。
    酒糟可是好东西啊,纯粮食啊!
    酒糟里不用煮,不用泡,直接舀给猪吃,省了多少人力?
    酒糟带着残留的酒液,猪们吃得醉醺醺的,成天埋头睡觉长肉。
    有了酒糟,李大贵不再为猪食发愁,喜笑颜开地隔一天去酒坊拉一车酒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