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太后你拿主意就好
作者:谷禾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最新章节     
    “暂停谈判?”
    孙太后急了,要是也先一怒之下把皇帝杀了怎么办?
    这于谦不安好心,皇上哪里对不起他,他才多大,就做到了兵部左侍郎。
    不仅不思皇帝之恩,还想彻底不顾皇帝死活。
    “太后,于尚书说得对,暂时不适合再跟也先谈判了。
    太子之死,虽然是皇后的过失导致的,但这其中也有也先的因素。
    如果也先不让人胁迫皇上到永定门前喊话,皇后也不会因为太思念皇上而绑架太子出宫。
    也先也是害死太子的凶手之一,朝廷此时再跟也先和谈,大明的颜面何在!”
    陈循也支持于谦的意见,实际上,害死太子的还有皇上。
    若是皇上有点骨气,也不至于太子落得如此下场,只不过这话不能说。
    如果皇帝誓死不从,也先能怎么样?
    这下好了,太子死了,作为害死太子的直接凶手,皇后必然要给处死,连带着她娘家人也要跟着遭殃。
    而皇上无能没有一点骨气的形象也会彻底深入京城百姓心中,过个一年半载,将会传到大明各地。
    以后百姓提到正统皇帝朱祁镇,只会说他叫门很厉害,叫死了太子。
    以后,皇上身上就会多一个叫死天子的称呼。
    “太后,如果没有太子的事情,臣等依旧会支持您之前的决定,尽管这会大大丢丧失大明的颜面。
    为了天家亲情,为了能早点迎回皇上,臣等背负些骂名也无所谓。
    可现在太子都被也先害死了,朝廷还和谈,太子不就白死了?”
    王直也忍不住开口,这段时间他尽量不说话,让自己变成小透明。
    但太后的所作所为,他也看不下去了。亲情重要还是江山社稷重要?
    是大臣们放弃皇上的吗?是皇上胡搞才导致土木堡惨败,自己被俘。
    被俘后又没有君王该有的骨气,没下限地给敌人当起了带路人,接二连三的叫门。
    是皇上自己把大臣们的好感和忠诚作没了的。
    皇上要是有骨气,誓死不从,大臣们与他之前再不和,也会倾尽全力去营救他。
    而且,襄王说的是大臣气得皇上不得不御驾亲征也不完全对。
    皇上想要御驾亲征大臣们其实是支持的,让他去体验一下战争,去经历一下山高路远,让他变成熟。
    之前的皇上,虽然登基十四年,亲政七年,但做事还是不成熟。
    可能是因为太皇太后常年压制的缘故,皇上很多事情都给人一种很幼稚的感觉。
    大臣们反驳也是希望他多思考思考。
    皇上要御驾亲征,大臣们当然是要劝阻的,这也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
    结果却被皇上当成了是对他的挑衅,最终酿成大祸。
    太后也是,把天家亲情放在大明社稷之上,老是念叨皇上安危。
    “太后,太子不能白死!
    皇后罪责自然不能少,臣听闻太后准备诛她娘家九族,臣非常赞同!
    但导致这一切的也先,朝廷也不能放过。
    臣建议即刻命人给杨善传令,谈和改为解救皇上。
    朝廷晚上悄悄安排一些人出城协助杨善。
    另外,臣建议迅速集结军队,出城迎战瓦剌。
    瓦剌今日在永定门前被我军灭杀数千,士气已经被打击了。
    我们当借助太子的死引起的将士怒火猛攻瓦剌大军。
    虽然他们的骑兵很厉害,但我们有大炮。
    臣就不信在我军大炮的狂轰滥炸之下,瓦剌士兵还能像大同和土木堡那样凶猛。”
    周忱觉得现在城中近三十万将士胸口都是怒火冲天,士气正旺,当利用好这点。
    朝廷的将士虽然没有那么多骑兵,但步卒的方阵也不差。
    还有大炮,敞开了放,瓦剌人就算是铁做的,也会被炸成粉碎。
    “臣赞同暂停谈判,直接开战!”
    高谷等人也表示赞同。
    见此情形,孙太后也不好反驳,只好将问题抛给襄王。
    监国不就是让你来拿主意的嘛。
    “襄王,你怎么看?”
    “启禀太后,臣赞同几位大人的意见,不过要出城与也先开战的话得先了解一下瓦剌大军的具体情况。
    当然,一切以太后的意思为主!”
    朱瞻墡当然知道几个大臣说得不错,但他们有个问题没考虑到。
    那就是皇上不容易营救。
    也先就没想过大明会想办法营救皇上吗?
    他肯定想过,把所有的可能都想过了,也先才会带着朱祁镇进攻北京城。
    不然把朱祁镇绑到漠北,让大明拿物资来赎不是更好。
    一旦救不出皇上,双方开战的时候很可能误伤皇上。
    不过,朱瞻墡不打算把这个问题说了,反正最终决定权给你了。
    太后,你自己拿主意。
    我不会背这个锅。
    就像早上散了早朝,他特意避开永定门,就是想到了皇后这个不稳定因素。
    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往永定门赶,没赶上那不是他的错。
    “可是,殿下!”
    俞士悦急了,襄王这么说他们之前的不是白说了。
    太后当然不愿意立马开战,皇上还在敌营。
    为了迎回皇上,太后可是连朝廷的颜面都顾不得了。
    “俞侍郎,别可是了!
    太后正心烦意乱,伤心欲绝,我等就不要在这个时候给太后压力了。”
    朱瞻墡喝止了俞士悦,太子刚入殓,他们就逼迫太后,传出去不好。
    “太后,您先不着急做决定,明日再告诉臣等也不迟。
    今天,就先以太子的后事为主。
    虽然臣等不能连日为太子守灵,但今日太子刚入殓,臣等无论如何也要为太子守灵。”
    朱瞻墡给了孙太后台阶,让她晚上再慢慢考虑。
    这个时候,也先必然已经做好了准备,朝廷大军仓促出城只会给也先找到破绽。
    “那哀家先考虑一下,明日再给尔等答复!”
    孙太后赶紧说,这个事情暂时算是按下了。
    出了偏殿,于谦忍不住了,想要找襄王问个明白。
    刚才俞士悦不说,他也会说。
    “殿下,您既然赞同臣等的意见,为何还要让太后做决定?”
    “太子新丧,我们作为臣子,当为太子守灵。
    否则我等就是不忠不孝。
    太后因为太子的事情,已经够烦的了,这个时候逼迫,会显得不近人情。
    至于出城开战,现在不也是好时候。
    也先必然有了防备,我军集结到出城需要很长时间,大炮的搬运更是不容易。
    另外,也先的粮草定然不足,他肯定会派人去搜集粮草。
    京师周边已经坚壁清野,也先抢不到什么。
    他想要确保粮草充足,就得去天津抢。
    而天津有天津卫,也先想要抢粮草必须派足够的人手。
    他让皇上到永定门前喊话,也是为了让朝廷不敢妄动,还给它搜集粮草争取时间。
    而因为太子的死,也先派出去搜集粮草的兵必然被他半途叫了回来。
    这个时候,我军不占优势。
    我军基本都是备操军和备倭军,实战经验少。
    对上身经百战瓦剌大军,我军可能会败。
    这也是本王下令集结二十万大军出城接回太子又把你们都叫回来的原因。”